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發展,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林業資源調查中,遙感影像的判讀也成為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從遙感技術的一般方法出發,結合某林區的具體情況針對相關林區進行了具體探討,并對結果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林業資源;遙感影像;判讀技術
林業資源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實施林業資源調查可系統地對林業資源進行統計、監測等,以達到合理利用以及保護規劃林地目的。將有效的技術手段應用于大型而復雜的林業資源調查,對林地的保護利用規劃具有重要的意義。要求先要對林業資源進行系統的勘查,傳統的勘查手段費時費力,而且勘查的精度也比較低,尤其是對于一些地形復雜的地區更加如此。遙感技術的應用,使得林業資源的勘查工作變得簡單易行。而目視判讀技術是整個遙感勘查工作的重要基礎。
一、概念及分類
(一)遙感影像的慨念
科技的發展使得衛星及航空遙感圖像分辨率大幅度提高了,從而使人們可以根據遙感圖像獲得有用的數據及信息、另外遙感圖像擁有特定的比例尺,它是地表物體獨有的電磁輻射
的記錄與反映,它主要表現在最通過遙感探測儀獲得一種遙感信息。
(二)影像分類方法
遙感影像分類主要有有監督與非監督兩種分類法。其中監督分類法主要包括:最大似然法、最小距離法和平行六面體法等。非監督分類法包括兩種具體方法,即:K-means法與ISODATA法。同時根據性質的不同,要干檢測還可以被分成分類比較法、直接提取法以及目視解譯法和GIS的分類等多種方法。
二、林業遙感判讀的準備工作
(一)對影像數據的整理
5POT5影像擁有宏觀性強、視角廣、分辨率高、多時相、信息量大、數字傳遞等特點,其在空間分辨率上,多光譜波段能夠達到10m以上,但在全色波段中只能達到2.5m左右。在影響采集工作結束后,要經過波段組合,正射矯正和融合處理等技術進行處理。
(二)資料的收集
在判讀工作之前,首先要對調查地區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主要了解該地區的地理特征、氣候條件、大型建筑、植被類型等信息。其次,對影像圖框外信息進行了解。
〔三)建立解譯標志
在判讀之前要建立解譯標志
(1)將景幅、圖幅作為單位,在每景幅內選擇十五條勘查路線,確保勘查路線能偶覆蓋全區域。
(2)實地和衛星影像進行對照征.將個圖像的色調、紋理、形狀、大小、位置等信息記錄下來,并拍攝實際地面照片。
(3)依據野外勘查與室內分析的結果,建立解譯標志。
三、判讀方法
影像判讀的方法有很多種,一般來說要遵循下面幾條原則:
(一)多方法相結合
在進行遙感影像判讀工作的時候,可以利用其他工具,如該區域的地形圖與Google截圖,這樣可以提高解譯的精度如下圖;
圖1某村的Google截圖
(二)先易后難
判定工作要從簡單的易識別物品進行判定,比如:公路、河流、居民區等,這些都是叫明顯的地物,這對于判定工作的技術要求不高二例如:圖2就是根據圖1地物進行判讀,可以明顯的分辨出公路,居民區,河流二勾繪出耕地和林地
圖2某村遙感影像
(三)綜合多種信息進行分析
在地理環境中歌謠素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等關系,根據這種關系,在結合生活常識進行分析很容易判斷出地物的特征。林地類型是最難解譯的部分。根據了解,圖2地區的植被類型是以柏木為主的林地,還夾雜著少量的竹林、軟闊、刺愧等樹種。由于1號小班呈棕黃色,其面積不大,而且所在地附近有居民點,據經驗判斷,1號小班是一片竹林。一般來說柏木在影像圖上的顏色偏深,但是樹林間的郁閉度會影響顏色的偏差。圖中小班2和小班13的顏色最深,可以直接認定其為柏木。圖中顏色偏淺的小班地區,可以結合Google截圖進行判斷,認定其是其它植被.還是郁閉度比較小的柏木例如15號小班這種類型地區,可能是空地,也可能是刺槐.不易直接判定。可以根據野外驗證來確定。
(四)同類地物對比
把待解譯影像和樣片的已知影響進行對比,進而確定地物類型。這是將初步解譯標志進行修正與完善的過程。在圖2中,能夠確定藍白點狀小班是居民點,顏色偏紅的是耕地,深藍色的河流,筆直的是公路,顏色較深為林地。基于此可以推斷出其他小班的地類屬性。
四、后續工作
(一)室外校核
完成了初步解澤之后,要進行室外校核。先選擇樣地進行校核,結合樣地的校核結果,修改解譯標志,之后再進行其余地區的校核。通過收集實地數據,將初步解譯的結果進行補充,得到更加精確的結果。例如:圖2地區的15小班,經過實地考察檢驗后,得到結果是一片刺槐林。
(二)總結成圖
完成了所有判讀工作以后,根據任務要求,利用GIS軟件進行拓撲檢驗、數據總結、收據統計,數據計算和綜合分析,并制作相應專題圖。至此整套林業資源的勘查工作就結束了。
五、結語
遙感技術在林業發展中的應用是林業資源開發的發展方向。利用要干技術可以使林業資源的調查工作更加科學、精準、有效,并且可以大大節省人力和時間。這種科學有效,節省人操作簡便的方法必然會推動林業資源調查工作的發展。有關科研部門加大研究力度,完善這項技術,是推動林業資源開發和土地合理利用工作的動力。
參考文獻:
[1]王文剛,宋玉祥,丁四保,等.林業資源型城鎮可持續發展研究口].經濟地理,2011(03).
[2]劉成紅.林業資源保護促進林業健康發展田.河南科技,2013(06).
[3]程淑惠,王東柱.淺議林業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田.河南科技,2013(17).
[4]畢研平.淺談我國林業資源的保護對策田.科技致富向導,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