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業可持續發展是國家生態環境的基本要求,是關乎國家各項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國家工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近些年來,國家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發展的同時,對于林業的需求量也有了進一步的要求,國家要想獲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要保障能源的不斷供應。森林能源在能源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經濟發展之時,也要保持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森林的采伐和運輸,不僅能夠幫助工業發展,而且還能夠提高森林的運用水平,因此,文章對如何進行森林采伐運輸,以保證林業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闡述。
關鍵詞:采伐運輸;可持續發展;能源
一、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必要性
林業管理的不規范性直接導致森林采伐的無序性,進而導致森林資源的超額消耗現象。通過對近2年林業采伐狀況的調查發現,在不少地區或主要林場依然存在采伐管理方面的問題,如林業采伐許可證的發放并不規范,也沒有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部分單位的發證人員并不具備相應的發證資格,在審查監督資格過程中存在隨意執行行為等,甚至有部分單位私自印制森林采伐許可證等。同時,由于林業主管部管理審批權限與職責分工不清,導致行政管理部門之間存在權力的越位與缺位現象,出現了林業采伐管理不規范、執行力度不夠等問題。
二、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目標及方法
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當前世界各國的基本共識,在關系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環境改造中,森林資源不斷滿足人類各種經濟、社會需求。但鑒于森林資源的有限性與生長周期的長期性,在現有資源存量的基礎上構建系統的森林可持續經營規劃,以具體的營林、育林及林業保護措施來提升森林資源在長期發展階段的社會、經濟與生態效益,才能實現對森林資源的永續性利用。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首先需要關注森林可持續經營規劃與其他相關政策及部門規劃的有機結合性,即強調政策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在強調對現有林業資源的培育、管理、規劃、利用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安排與部署,注意保持林業經營規劃與執行方案之間的協調一致性。
三、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森林的采伐運輸對森林的利用有著重要的影響。采伐運輸的方式方法,對于林地的發展以及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經濟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源供應,所以對森林資源的采伐,一定會影響著林業的發展。目前,國家對于林業有著大量的需求,過量的采伐一定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這樣會對林業生態系統的平衡問題受到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對林分結構受到破壞,造成森林中的生物鏈的破壞。所以,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把國家經濟發展與森林的可持續發展這個矛盾平衡好,是十分重要的。國家經濟發展不好,一定會影響到百姓的生活水平,然而森林資源過度的采伐,也一定會影響國家經濟的進步,這對于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人們對于生態系統、生態環境也更加的關注。為了能夠保障國家經濟發展,森林的合理采伐與運輸,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對不合理的采伐與運輸進行杜絕,采用科學化、規范化的方式和方法進行采伐和運輸,運用先進的科技化手段進行采伐運輸,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讓森林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促進經濟的飛速前進。
四、實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合理測定森林可持續采伐量
當前我國林業的發展重點正逐漸從單純的木材生產目標取向過渡到以生態建設為核心的林業發展管理目標取向,森林可持續發展理念得到廣泛的認同。從現代林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看,確定合理的森林可持續采伐量,對林業生產進行分類管理經營是符合林業政策要求的必然選擇。森林可持續采伐量主要是基于生態森林建設與可持續森林經營管理理念產生的子概念,即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包括國家行政區劃、林業企業、集體等),能夠維持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長期穩定的森林采伐量。這里所說的長期穩定的采伐量是在特定的時期圍繞一定的政策、經濟、社會或技術條件合理測定的采伐額度,并能夠根據不同林業屬性及不同經營需要進行差異化測算,從而保證經確定的可持續采伐量能夠有效指導林業采伐管理實踐問。森林采伐限額則是指合理確定的可允許年度采伐量,其目標設置需要圍繞可持續采伐量的總體目標進行定位與分解,并允許在可持續采伐量的基礎上5年調整一次。
2、按照森林類型進行分類測算
森林可持續發展需要以科學的森林經營規劃為前提,森林規劃為森林可持續發展提供藍圖與愿景,其在森林可持續經營中占據承上啟下的關鍵地位。當前我國森林經營規劃卻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使得森林可持續經營淪為紙上談兵的過程,這種觀念性缺位是導致森林采伐管理混亂的重要變數。根據林業分類經營的特點,在確定森林可持續采伐量的同時.需要對不同林業類型進行分類經營與分類測算。根據國家林業局制定的《關于完善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的意見》《關于嚴格天然林采伐管理的意見》,森林采伐管理需要按照樹種特質。經營目標等進行差異化測量與采伐限額編制。從森林可持續發展理念看,森林種類主要包括重點生態公益林、一般生態公益林、商品林3個部分,對于重點生態公益林,需要進行區劃落實及重點防護;而對于商品林,則需要進行依法管制與集約化經營,在執行中嚴格按照可持續采伐量及限額憑證采伐。嚴格圍繞森林可持續采伐量確定年度可允許采伐限額是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環節,按照廣西省森林采伐管理規定,森林采伐實行總額控制及分項管理原則,不允許在不同的森林種類及年度采伐限額間進行隨意調節與更改。在制定了有效的森林可持續經營規劃之后.需要統計與分析本區域內現有森林資源的主導樹種及其規模等。并確定長期發展的造林率、更新率、采伐量等,以量化的形式確定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指標。
3、逐漸依靠人工林
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用于木材生產的天然林不斷的減少,已難以滿足人們和經濟發展對于木材的需求。于是,人工林應運而生,人工林相比較傳統的天然林,在生長速度上能夠提供大量的木材資源,生長速度快,產生的經濟效益周期短,收益高,見效快。能夠滿足人們對于木材的需求,可作為一種新的木材資源,替代傳統的天然木材,這樣既能保障傳統天然林,保護生態環境,也能保障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人民的生活以及國家發展提供能源支持。
4、減少木材廢棄物
城市現代化進程加快,各行業對于木材的需求量增加,然而木材在使用過程中以及使用后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被人們忽視或廢棄掉,一些零散的作為垃圾直接處理。造成了資源的很大浪費。目前,國家廢紙之后可以利用廢紙再造出新的紙張,所以對于木材的廢棄利用,也要不斷的提高,對于廢棄的木材家具,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木屑,可以進行回收,提高廢舊木材的利用,進而保護節約木材,保護森林資源。這對于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影響,同時促進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
5、加強政策干預
在林業采伐運輸過程中缺少必要的制約,在法律法規方面進行更好的約束,能夠對采伐運輸進行有效的控制,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記住也能更好的將采伐問題和環境保護問題進行平衡。林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重視,國家的相關部門為了更好的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制定了一些措施,但是,在實際運行的時候是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也出現了一些沖突,建立森林采伐規范以后能夠更好的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給林業工作人員也提供了工作的標準,這樣也能更好的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同時也能滿足生產者的經營需要。
五、結語
針對森林的采伐運輸管理來看,要持續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合理的測定采伐量,實行有效性的分類經營。促使我國林業建設的長久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景龍,付思明.我國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完善[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1)
[2]姜清海.森林采伐限額制度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