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新的世紀,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質的提高。生態設計在人們的意識中是綠化量,正是這種錯誤的觀念,在進行景觀設計時只力求綠化量,而忽視了自然環境對整體全面的衡量。本文根據多年的景觀設計工作實踐,對生態公園景觀設計目標及方法進行分享。
關鍵詞:生態公園;景觀設計
一、生態設計概念
濱水公園原本就具有很強的生態特征,分為水生和陸生兩個系統。如何過渡水陸之間的交接,讓其發揮生態服務功效。景觀設計就是對人類生態系統的設計,在景觀規劃設計中,生態設計就是一種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系統自我有機更新能力的最少設計的方法。
二、生態濱水公園設計目標及方法
(一)城市功能與空間結構
水作為一種簡單的構成要素,是城市建設藝術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城市形態的發展,對公民參與公共活動的反應表達自然水的需求和渴望,人們通過規劃和設計可以將水賦予一種新的定義,讓它能夠成為人們寄托情感的媒介。現如今,人們越來越關注城市濱水景觀的設計,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也越來越多,這方面的設計它所涉及的領域比較廣,而且在設計的同時還要考慮到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等思想。
(1)城市肌理
城市肌理分為兩種一種為城市水網肌理,還有一種為城市肌理的延續,一個城市的水域構成,會由一些河流和相關的湖泊濕地水域的構成來形成一個城市的基本空間格局,明確了城市的基本生活基調。例如威尼斯城市的主題布局就是按照它的水網肌理所慢慢演化而得出的,水網肌理即城市肌理。縱橫交錯的水道代替了傳統意義的街道,建筑的建立一般在水道之間,而一般人們行走在城市和建筑之間都是通過橋梁的連接來活動,因為水的原因從而就形成了獨特的城市風景和濱水景觀。在很多情況下,河流、湖泊穿越城市或者位于城市邊緣地點,因此濱水空間都與固有的城市肌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日本東京世田谷區多摩川北側規劃時,通過文獻考證,現場踏勘地形、古墳、神社的歌歷史遺跡和宗教文化、土地利用狀況、街道網絡和土地現狀,最終確定了多摩川與城市街區肌理的延續界面關系。
(2)城市功能
美國的著名城市規劃師凱文·林奇說道,如果任何人能夠在一個開放的空間內放松自由,它和土地所有權、大小、使用方式還有景觀都沒有關系。他所說的開放性空間主要分成兩大類別:第一是城市外自然的土地,第二就是城市內的戶外區域,一般這些空間都是人們在這里進行一些活動或者集會的場所。在一個城市外圍周邊或者城市內部戶外區域所形成的開放性空間,一般是一個城市的形象象征,直接代表一個城市市民的價值觀、審美觀和生活情趣。
(二)濱水景觀設計目標
(1)濱水空間環境范疇
在濱水空間設計時首先要先考慮到紅線的范圍,在進行設計時,首先要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相關部門規劃要求,確定濱水空間規劃設計的具體范圍,在規劃設計時要考慮到利用者主體使用的舒適性、濱水空間的安全性、景觀及各功能區域設置的合理性、投資價值合理性和日常管理的高效性。
在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城市密度越來越高的今天,城市土地日益成為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所以現在人們在進行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時不能盲目的圍湖造地、填河造路等以破壞水源濕地的方法來建造城市居住區和商業區等,對濱水空間環境的破壞會造成水體涵養水源和凈化水體的能力下降,加大環境的整體負荷。所以在傳統規劃體系中,沿水體邊界劃出一定范圍作為濱水空間的生態保護控制區域,控制人工建設的開發強度和功能,限制它整個建筑的密度、所能夠容納人口的基數和高度,來保證濱水空間環境的品質。
(2)濱水空間的管理維護
在濱水公園設計中,管理和維護措施也是很重要的一步,一般在濱水公園中濱水空間里面有很多設計是需要考慮以人為本,所以親水設施的維護相當重要,設在水面、防洪河槽和堤岸等處的親水設施常年受到泥沙淤積和水流沖刷的侵蝕,而一旦這類親水設施受到了損害那么其后期維護所要花的錢要比公園綠地的維護費更高。如棧橋等水邊散步道,由于受到水的沖刷、和水生植物茂盛的作用,會使橋體發生開裂、變形等損害,或者在背陰水出生長的苔蘚等容易造成人們摔倒,所以當發現這類物體損壞時應該及時修理,以確保人生安全。其次,對于植物的維護和管理也是比較重要,在濱水空間內水資源相對來說比較豐富,日照也比較好,所以創造出了適合植物生長的場地。考慮到水的漲落安全因素,在防洪區域和堤岸的迎水面內,一般要采用一些較為低矮的植被植物和灌木來進行設計。同時也要經常根據水位變化的不同,來對植物進行合理的修建整理以確保安全性。特別是在和親水設施離得較近的地方,如運動設施、休息設施、兒童活動設施四周等,一定要注意對于植物的一個修剪和整理以免發生滑倒、視覺阻礙等不安全隱患的產生。最后就是對于整個園區的標識系統的管理,一般在親水設施周圍要設立規范的標識設施,防止出現人們受到傷害后所產生的不必要的糾紛。同時還應該建立安全的預警標識系統,防止犯罪、事故和不文明的現象發生。在水邊或者岸邊因該設置一些特殊的標識,如禁止垂釣、游泳等行為的發生。
(三)生態濱水公園設計原則
(1)維持濕地的生態完整性原則
在保護自然水體的生態環境與人們需求濱水空間開發、甚至是與人們親水的休閑活動,比如說人們在自然環境中游泳或者在河水中劃船和釣魚都是對生態水系統的一個破壞。所以,要清楚的認識到這種開發目標和環境保護之間所存在的沖突,是構筑一個受到公眾關注敏感的濱水區域開發戰略的關鍵。需要在這些相互矛盾的關系中尋求一個合理的綜述評估體系。在堅持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和適度發展的原則下,人們合理利用濱水景觀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2)維持濕地生態系統的連貫性
為了能夠讓城市周邊的濕地和環境形成一定的連續性,同時也要保證這一片區域上生物系統通道的通順,還能夠給它們提供些能夠避難的場地,在設計城市濕地的時候,一定要保留濕地原本的透水性能給有機物創造一定的循環系統。
(3)突出濱水空間公共性的原則
城市中的濱水空間往往是城市中風景最好,環境最好的地方,所以很多開發商就將目光匯聚到了這里,也是成為了一些城市大力開發別墅、機構培訓、商業場所等房地產項目首先的地方。但是它們在這里開發了之后,就肯定會把這塊地區的濱水環境空間給分裂。
在城市中,濱水空間的環境是整個城市組成部分里面相對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是讓人們在這里來交流,通過交流或者集會為社會創造出一定的經濟利益,是它所存在的主要目的。通過親水空間的營造,為周邊的人們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場所,有利于人們的交流和公共活動的開展。
(4)濱水空間的文脈性原則
在現代城市濱水景觀環境設計里,主要是傳統的園林水景藝術的一個延續和現代景觀設計的融合這兩塊組成的,它是在傳統的觀念上進行的升華,又是在現代文化方面上的一個延續。景觀的塑造體現在了地方精神,所以當在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城市設計濱水景觀時首先要對當地的歷史文化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時要合理的利用本地的自然資源,順應本土風俗、氣候、人文等特征。現代城市的發展對于人們來說比較注重它的傳承和延續,所以在設計時要先對城市的濱水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從而創造出屬于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保護好這座城市的歷史文脈等。能夠巧妙的將傳統歷史和現代文化進行一個有機的結合,實現文脈的延續和發展,城市的創新和進步,使城市的濱水區域能夠在保持著具有自己獨特魅力的同時還能夠讓城市的市民在公園里休閑時候能夠感受到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的雙重熏陶,創造出具有自己城市風格的濱水景觀。
(四)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方法
(1)視覺形態法
不同地區的濱水環境它所展現出來的風貌特征也是不一樣的,即在人們面前所展現出來的視覺感受是不同的。在濱水空間設計的時候一般就是利用這種視覺差異來進行設計。
直到現在,運用視覺形態法進行濱水空間設計仍然是比較常見的濱水空間處理手段和出發點。
(2)城市設計法
當前濱水空間景觀設計項目中有很多位于城市中,城市濱水在濱水空間景觀設計中具有很大的比重,城市的復雜屬性提出了對濱水景觀設計的綜合要求,處理好這一類問題顯然十分重要。濱水空間是人們重要的公共活動空間和生活空間,最終能夠有效的將濱水空間設計和城市肌理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所以注重可達性和城市綜合發展便是運用城市設計發進行濱水空間景觀設計的核心內容。現如今的設計中,城市濱水空間的方案設計都已經離不開運用城市設計法的一些觀念和想法了。
(3)功能設計法
功能設計法從某種角度上也可以叫做人本主義設計法,即人的心理和行為活動需要出發進行設計的方法。
濱水空間是人們的重要活動空間,一般它的設計都需要考慮到大眾的基本需求,按照人們的想法來進行濱水環境的設計和改建。根據人們在濱水環境中所需要的基本活動大致分為審美和觀光活動、休閑娛樂活動還有一些科普場所和娛樂健身等等,所以一個濱水區環境的建立就可以為人們帶來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活動。
在濱水景觀的設計中采用功能設計的方法來進行設計,主要是為了明確這個地方它想要建造出一個什么樣的濱水空間,同時在設計時還要避免出現單一的功能樣式,要設計出具有多元素化,多功能的環境場地,其中還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來進行最基本的設計。
(4)生態設計法
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每個城市它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在植物種植上面就能夠體現出一個城市的品位和城市所獨有的特點。在濱水區域設計時一般植物都要首先選擇當地的植物來進行種植,主要就是要突顯出地方性,其次就是在植物種植時要按照空間豎向上來種植,分為三個層次高、中、低,是為了要讓植物看起來比較有立體感,以及它顏色搭配的運用。而在種植的時要將生長快的樹和生長相對緩慢的樹互相參雜在一塊種植,這樣做是為了能夠滿足近期來觀賞的人們的需求,又可以隨著時間慢慢的延長,使得這里形成它所獨有的特色。最后在種植植物時還要考慮到季節性的變化,多種植一些常綠的樹種,這樣在四季都能夠欣賞到綠色景觀,而且還需要適當的種植一些耐陰開花的地被植物,提高整個空間的觀賞性能,反映出了城市的歷史文化特色。
城市中的河流,它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不僅起著防洪的作用也起著保護城市生態平衡的作用。所以現如今,治理河流、水域的問題越來越多,人們也越來越關注這方面的問題。所以,在設計城市濱水時要考慮到這些,要以城市的安全為基礎保障,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整個設計中,將河流、景觀、歷史文化等有機的結合到一塊,才能實現共贏。
(5)綜合設計法
當前,在景觀設計時不能只從單一的方面進行考慮,因為人們的思想以及需求都是隨著時間的增長而變的多元化,在設計時需要采用多種的設計方法和方式,以達到多樣化的需求。
濱水空間它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水體本身、水濱環境要素、人們的活動、動植物、場地的特征。大家都知道,濱水空間設計的內容是多樣的,其設計也是具有綜合性、多學科的特點,所涉及到得環境學、生態學、文化學、心理學、地理學、規劃設計學等等多學科的領域。所以綜上所述,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時不能采用單一的方法來進行設計,而是要考慮多種因素和原因來綜合設計。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科技高速發展和信息不斷更新的現實面前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通過運用濱水公園生態設計的理論原則以及設計方法,對現代城市生態濱水公園的設計方法、現狀改造、走可持續化發展路線等方面具體的研究分析,并且融合現代設計思想,體現藝術與科學的完美結合創造出真正屬于民族、屬于時代的城市公園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參考文獻:
[1]李海燕.2013.關于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的思考.《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5)
[2]凱文·林奇[美]著.2001 城市形態[M].林慶怡,陳朝暉,鄧華譯.北京:華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