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葛洲壩集團三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443000
摘要: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是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對國家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安全高效的完成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是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本文著重分析幾種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施工技術,分析其在整個工程中的作用及意義,最后提出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
1引言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地點大多分布在高山峽谷中,地質條件相對復雜,因此對地基的施工要求非常嚴格,若施工過程中地基加工質量不合格將會給整個工程留下巨大安全隱患,且一旦出現任何工程問題很難進行有效的補救措施,因此地基建設必須嚴格按照生產規范實施[1]。此外水利水電工程多集中在湖泊河流等水域復雜地段,為了工程的順利進行,截流導流工作必不可少,考慮水利水電建筑周圍環境因素,建筑物性能有特殊要求,因此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需嚴格遵守水電工程相關技術標準,采取正確合理的施工方法,確保整個工程的高質量。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也更加成熟,對施工人員也提出更高的操作要求。與此同時嚴苛的外部環境對水利水電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水電工程加工技術必須不斷發展與創新才能更好的服務社會。
2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簡介
整個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龐大復雜,需采用多種施工技術,常見施工技術有導流與圍堰技術、預應力錨固技術、碾壓混凝土、土壩防滲加固技術等[2]。
2.1導流與圍堰技術
考慮到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地理環境因素,施工導流工程必不可少,該工程關系到整個水利工程的加工質量和經濟效益。若施工過程中導流、圍堰技術不過關不僅會提高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成本,還會帶來安全隱患,因此導流圍堰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占重要位置。
施工導流工程主要采用分段圍堰和全段圍堰兩者方案將原河道中水應導入下流水域中以方便水利水電工程能正常實施[3]。圍堰工程是在水利設施周圍修建圍護結構,防止水流和土壤侵入修建的建筑物中,圍堰內可以排水,夯實地基,為上層建筑打下堅實基礎。
2.2預應力錨固技術
預應力錨固技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興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中有很大的應用前景。預應力錨固技術具有先進性、經濟性、可靠性等諸多優點,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應用廣泛[4]。
預應力錨固技術基本原理是通過特定結構將常見工程材料(如高強鋼材、鋼絲、鋼絞線等)處于受拉狀態使之長期處于高應力狀態下,從而達到增強被加固巖體的整體強度,改善被加固巖體的整體應力分布,提高被加固巖體的穩定性的目的。
2.3碾壓混凝土技術
碾壓混凝土筑壩技術是世界筑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來,世界各國都緊急進行碾壓混凝土試驗。日本在1981年成功建成世界首座碾壓混凝土壩,經過二十年的發展,世界上已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完成碾壓混凝土筑壩工程。我國在碾壓混凝土筑壩技術上雖起步晚,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碾壓混凝土筑壩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甚至有些領域已達世界領先水平,圖1為中國三峽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
圖1 長江三峽碾壓混凝土筑壩圖
碾壓混凝土是一種干硬性貧水的混凝土,組成原料有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摻和料、水、外加劑、砂和分級控制的粗骨料等。碾壓混凝土筑壩采用與土石壩施工相同的基礎加工設備,通過振動碾對筑壩進行分層壓實。
碾壓混凝土壩不僅有混凝土壩體積小、強度高、防滲性能好、的特點,而且具有土石壩施工程序簡單、快速、經濟的優點。
碾壓混凝土壩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以“金包銀”模式為代表的RCD,即壩體中心部分采用碾壓混凝土填筑,外部則選用常態混凝土包裹在外圍進行防滲和保護。另一類則選用全碾壓混凝土填筑,稱為RCC,其結構簡單,施工機械化強度高。
2.4土壩防滲加固技術[5]
壩體的組建由上層土料和礫石組建的壩基組成,組建原料都為是散粒體結構,顆粒間存有孔隙,這些孔洞有一定的透水性。水壩節流后,隨著上游水位上升,上下游產生壓力差,上流的水將通過壩體上的孔隙向下游滲透,當滲透水流的坡降超過壩體土料及壩基砂礫料臨界坡降時,壩體上的小顆粒將被滲流沖走,最終產生具有危害性的滲透變形。
常用土壩防滲加固技術有高壓定向噴射灌漿和土工合成材料防滲處理。高壓定向噴射灌漿技術是利用噴射裝置射出高壓水束沖擊被灌土層結構,同時將漿液灌入,使之與地基緊密結合,構成新的連續的防滲帷幕體。土工合成材料防滲處理的操作流程如圖2所示。
圖2土工合成材料防滲處理的操作流程
3展望
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輔助設計日漸盛行,其中新興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已在許多領域得到廣泛運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龐大復雜,GIS技術將給決策者提供一個合理科學的分析方法[6],促進整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水利水電工程整體施工質量的提高離不開科學的技術管理措施,首先需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其次圖紙的審核措施必不可少,最后完成工程質量驗收。
4小結
本文著重介紹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幾種施工技術,探究其基本原理,分析其在水電工程建設中的最用,最后分析了新興技術GIS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促進作用,總結了合理的管理方案。
參考文獻:
[1]呂俊,周浩.探討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的若干問題[J].民營科技,2010,(6):182-182.
[2]黃謀,岑耀輝.水利水電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應用探討[J].科技傳播,2011,(13).
[3]胡紅燕.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探討[J].中國水運月刊,2011,11(5):138-139.
[4]楊熔.關于水利水電工程常用施工技術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6):325-325.
[5]楊靜明.水利水電工程常見施工技術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22):105-105.
[6]李海波.試論水利水電基礎工程施工技術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4):1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