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漢沙楊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廣東深圳 518000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實現了人們最基本的物質需求之后,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層面的需求,居住區園林景觀在設計中開始更多地考慮到使用者的感受,逐步向生態化和人性化的設計方向發展,真正做到設計“以人為本”。本文結合工作及生活中的經驗,針對目前居住區園林景觀在某些人性化設計方面的不足之處,探討合理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園林景觀;人性化;心理感受;舒適
一、人性化設計的概念
人性化設計是指在設計過程當中,根據人的行為習慣、人體的生理結構、人的心理情況、人的思維方式等,在原有設計的基本功能和性能基礎上,對建筑和產品進行優化,讓人們使用起來方便、舒適。是在設計中對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滿足,是設計中的人文關懷,是對人性的尊重。園林景觀設計的人性化是指在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人的生理結構以及不同人群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文化習俗、性格特征等需求因素,對設計對象分類優化,使之更加適用、舒適,讓使用者或服務對象能得到最佳使用體驗和滿意度的設計過程和方案。具體的體現就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等,不但滿足各層次、各年齡段人群的生理需求,而且關心他們的行為、心理、情感需要。
二、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人性化的重要性
人與景觀之間保持著一種持續相互影響的關系,正視人這一客體是景觀的使用者、體驗者、評價者這一重要角色。在景觀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使用人群的需求,才能使園林景觀真正具有實用性,真正為人而設計,實現其人性化的一面。但目前很多設計師過分注重構圖及造型的美觀,而較少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考慮其空間布局、內部設置等,忽略了人在里面的行為習慣、心理感受等,導致景觀功能的缺失,人性化也大打折扣。因此,從人性化的角度來考慮園林景觀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居住區如何做到園林景觀設計的人性化
居住區景觀的設計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組織、路面的鋪砌、照明設計、小品的設計、公共設施的處理等等,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義,又涉及到視覺和心理感受。下面著重針對居住區園林景觀在小區入口、休閑及運動場地、開放式游憩草坪、植物的選擇及配置、夜景等在人性化設計方面的不足之處,探討合理的解決辦法。
1、小區入口
住宅小區入口是沿街立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展示了一個小區的建筑文化和人文特色。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往小區入口的設計缺陷逐漸暴露了出來,例如:來訪車輛登記,造成入口進車擁堵;出租車停靠上下客人,引起市政道路擁堵;車行轉彎半徑不夠,導致車主無法自行刷卡進入,物業需一崗多人方可勉強滿足崗位需求;人行道閘附近缺少放置物品的裝置,導致業主拿卡不便;停車刷卡上方沒有雨棚或雨棚太小,車主刷卡被淋濕等等。針對以上問題解決辦法是:入口設置私家車及出租車候車區,減少市政道路堵塞;車行轉彎半徑須≥6000mm;設置臨時置物箱,業主刷卡時,可臨時放置物品;設置車輛刷卡處雨棚,避免車主刷卡被淋濕。
2、休閑及運動場地
休閑及運動場地是居住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在小區內開展戶外休閑活動的地方,具有改善和增進親子、鄰里關系的作用。以下將分別對兒童、青年、老年三個不年年齡段的人群的活動特點進行分析。
兒童處于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以往的兒童活動均集中設計在一個場地中,未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行為特點及其需求。所以對兒童活動區進行細分很有必要,可以按0-2、3-5、6-12歲三個年齡段來劃分。為增加0-2歲嬰兒的感知能力并促進其與周圍環境的互動,可設置一定坡度的塑膠面,提供嬰兒學爬;設置趣味性的地面彩色幾何圖形提供視覺刺激認知;設置攀扶學步墻或學步桿提供嬰兒學步。考慮到0-2歲嬰兒不具有自我保護能力,其活動區應與外界相對隔離,同時設置嬰兒車放置區域及看護座椅,兼具換尿布的功能并提供嬰兒看護。3-5歲幼兒是認知能力、邏輯能力、自我意識開始發展的時期,設置適合幼兒自主活動的安全設施,以趣味性,可獨立活動為主,設置安全沙池,提供該年齡段自主創作需求,適當設置看護區域以保證其安全。6-12歲兒童是在知識領域、學習力、社會能力上發展最快的時期,應提供稍大面積集體活動的空間,主要是設置社交類型活動為主,配合以科普類活動為佳。
青年人是社會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各項休閑運動需求最旺盛的人群。因此其休閑運動場地需要人性化的設計,例如:常規的羽毛球、網球、乒乓球等場地應盡量不要東西向布置,避免陽光刺眼。可以結合單元出入口位置,設置健身器械以提高其使用效率;還可在小區靠外圍設置環形跑道,實現人們在家門口跑步鍛煉的愿望。
老年人健康、科學、積極地展開休閑活動,既是社會關注的問題,也是設計師亟待解決的問題。老年人的休閑活動有以下特點:靜態休閑為主,動態休閑為輔。因此,我們可以設計卵石步提供足底按摩,設置健身器械復健坡道用以鍛煉身體,設置棋牌桌及休憩聊天區以滿足老年人社交的需求;設置相對隔離的休息區域,為其提供一片安靜的戶外休息場地。
另外戶外休閑及運動場地內應盡量避免設計帶尖角的樹池、坐凳、扶手等設施,容易使人磕到、碰到,對老人和小孩來說也是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地面鋪裝嚴禁采用大面積光面石材,以防雨天人們滑倒。
3、開放式游憩草坪
在國際上,草坪被作為衡量現代化城市環境質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草坪作為開放式的活動場地,原本可以承載不同人群的活動需求,然而我國目前城市的草坪無論是公園還是居住區大多是觀賞性草坪,不耐踐踏,利用率低,社會效益不高,不符合“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從影響草坪耐踐踏因素出發,第一,植物因子,采用具有很強的耐磨性和耐踐踏性的草種,如暖季型草坪草中的狗牙根和馬尼拉、冷季型草坪草中的剪股穎;第二,土壤因子,草坪草的種植土選擇含沙量高或有機質含量高、排水良好、溫度適中的的土壤能提高草坪的耐踐踏能力;第三,環境因子,加強草坪的人工養護,在草坪的休眠季降低人們使用的時間及頻率。解決了草坪的耐踐踏問題,人們的小區戶外活動場地能得到極大的拓展,對改善人們的活動質量也有很大的作用。
4、植物的選擇及配置
植物作為營造園林景觀的主要元素,其本身具有獨特的姿態、色彩、風韻之美,不同的植物形態各異,變化萬千,因而植物在景觀設計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進行植物人性化設計時更需要深度剖析,培養良好的人與自然的互動關系。
居住區內植物的選擇,第一,應遵循選擇無針刺、無落果、無飛絮、無污染的植物品種,以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或是給生活帶來不便。第二,植物與建筑的空間關系,喬木除滿足規范要求外,還需保持合理的通風采光距離,離建筑不宜太近,高大喬木組團遠離陽臺和窗戶,通常在建筑的西窗(包括建筑西側、西北側、西南側)種植高大闊葉喬木,可阻擋下午熾熱的陽光;而在南窗則不宜種植高大常綠喬木,因為在秋冬季節采光相對重要;在建筑物的北側較適宜種植常綠樹,一方面北側較為蔭蔽,光線相對不好,另一方面在冬季可以陰擋寒風。第三,休閑活動區的植物選擇也需注意:兒童活動區綠化配置可考慮色彩多樣化,葉形多樣化,滿足兒童視覺刺激認知需求;兒童活動沙池周邊植物不宜選用落葉品種,以保持沙池清潔;老年活動區綠化配置可選擇氣味芬芳,有養生、醫療價值等品種。總之,植物選擇與配置的人性化直接影響到人們居住的舒適性。
5、夜景
居住區的夜景照明也是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的重要部分,人性化的夜景照明設計能為人們居住的安全性及舒適性提供有力的保障。目前夜景照明主要存在照度不合適、炫光、室內光污染,甚至局部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小區的口、單元入戶、車庫入口等入口照明需要加強,休閑場地、開放性草坪等處可以酌情減弱;較大功率燈具盡量不要設置在一層陽臺和窗戶附近,避免對住戶產生負面影響;有臺階或高差明顯的位置提供適當的照明亮度,且臺階處的燈具最好布置在臺階下方,如果布置在臺階上方,臺階投影可能會影響人們的視覺判斷而帶來安全隱患;燈具在安裝時一定要注意安裝的高度、仰角以及方向等防止產生炫光。
四、結語
園林景觀設計服務的主體是人,因此,居住區的園林景觀設計不僅要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還要在設計中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考慮對人的真正關懷,挖掘和重視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這才是設計本源的回歸。而“人性化”的關鍵在于是否設身處地地從人的角度,分析人的環境心理和活動規律,對場地進行全面的調查和研究,并以此為依據,結合景觀設計中各種構成要素,精心設計宜人的環境空間,從而真正體現出關懷人性的設計宗旨。最終,通過人性化的園林景觀設計為人們提供一個自由、安全、舒適、和諧、溫馨的居住氛圍,以及一個能充分放松身心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 閆曉俊 陳其兵.人性化的居住區景觀設計.安徽農業科學,2007年32期.
[2] 丁志宏.城市老年人休閑活動特點分析.人口與發展,2009年增刊.
[3] 王世英.居住區植物選擇.黑龍江農業科學,2009(6):105-107.
[4] 黃登峰.草坪草耐踐踏性研究進展.安徽農業科學,2008,36(8):3216-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