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博馳建筑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3210000
自2012年9月,經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將習慣稱謂“古村落”改為“傳統村落”后,“傳統村落”這四字詞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眼,并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近期的兩會會議上傳統村落保護話題引起代表委員們的強烈關注。習主席也提出“農村要留得住綠水青山,系得住鄉愁”。
傳統村落的保護如此迫不可待,但如何保護卻是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硬傷,保護與村莊自身的發展存在眾多的矛盾。1、從交通區位上來講,傳統村落大都位置偏遠、交通閉塞,發展相對落后,一些古老建筑、自然風光、傳統習俗才得以留存和傳承。那么保護的人力物力上的費用必定會很高。2、傳統村落由于交通因素,通常會以農業產業為主導,農業勞作與街巷保護也會存在一定的矛盾。以福建建甌市鄭魏村為例,村落為上千年的古村,周邊群山環繞,十分優美,村莊產業以毛竹、杉木為主。村內傳統街巷路面以卵石塊石鋪地為主,十分具有歷史滄桑感,但幾年前,村內道路全部替換為水泥路面。因為對于村民來講,卵石路面不適宜農業勞作,在卵石的路面上運輸農作物及杉木毛竹等十分不便。同時卵石路面不適宜穿高跟鞋的女子行走,在一次傳統村落規劃調研中,村中的老人曾開玩笑的說,就因為村里都是卵石路,女子穿著高跟鞋都不愿進村,導致村中都是光棍。3、傳統村落建筑內部通常基礎設施落后,滿足不了現代人的居住要求。傳統建筑內部排水系統基本采用原有天井、溝渠自然滲水,經常會造成排水不暢、污水橫流等現象。廚房設施,基本沿用傳統建筑內原先的廚房、灶臺設置,存在火災隱患。現傳統建筑內最為突出的基礎設施問題為衛生設施。傳統建筑內電力管線現也是隨意拉接,存在火災隱患。建筑內居住人口普遍感覺到居住舒適度低,生活質量差。社會發展過程中,村民需要舒適的人居環境,良好的通風采光,合理的居住空間,那么勢必會拆除老房建新房,傳統村落風貌會受到很大的破壞4、傳統村落人口流失與傳統建筑保護的矛盾。由于產業結構的變化和對居住舒適性的要求,大量人口搬出傳統建筑,建筑日常無人照看,破損速度驚人。由于經濟條件與維修技術上的限制,歷史建筑普遍存在年久失修的問題。屋面瓦件破損、滲漏嚴重,建筑梁架蟲蛀、歪閃、霉爛,地面泛潮破損,墻體酥堿、歪閃等現象屢見不鮮,有的建筑更是存在隨時倒塌的危險。5、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社會發展、人口流失的矛盾。保護發展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傳承人及人氣作為支撐,而傳統村落中人口流失嚴重,由于地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村落年輕人口大都以外出打工為主,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無傳承人而消失。而同時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生活中,人們的生活方式轉變,娛樂活動及審美角度也存在一定的轉變,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不到年輕人的認可與青睞。6、此外還有傳統村落保護的資金從何而來等等。這些都是傳統村落保護的矛盾。
針對上述傳統村落保護的眾多問題,那么我們該如何應對?我們的傳統村落中有許許多多的歷史文物古跡,古建筑等,他們的又該如何保護與發展?首先我們來看看歐洲各國是如何保護古建筑的。1、法國:保護面廣,國家財政負擔不輕。1984年開始發起文化遺產日活動,1913年實施《歷史古跡法》,至1964之間頒布了多部關于古建筑保護的法律。同時又對文化遺產進行總量調查,如被列為建筑保護單位,則國家提供修繕費的50%。如果在建筑遺產清單上注冊備案的建筑,則國家提供15%的修繕費。國家每年平均用于歷史古跡修繕的預算達到3.05億歐元。2、荷蘭:志愿參與,虔心守護國家文化之根。荷蘭地區風車眾多,由個人成立保護基金會,政府撥一部分的預算用于風車的保養、維護。3、西班牙:商業開發,促進旅游也引爭議。將古建筑與酒店開發,商業設施結合起來,改建古建筑各部結構,成立皇家驛站,寄希望于企業把古建筑重新利用起來。4、波蘭:珍愛文物,憲法中有專門條款。波蘭憲法中有兩項條款涉及文物保護的內容,把保護文物放在與保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障公民自由和人身安全的同一條款中。
作為參考,針對國情的不同,在此我對傳統村落的保護提出幾點看法:1、傳統村落立法的必要性,將傳統村落保護提升到法律層面。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6號公布施行。明確提出了國有文物所有權受法律保護,不容侵犯。同時國家也頒布了多個歷史文物保護方面的條例與辦法。2008年4月2日國務院第3次常務會議通過《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申報、批準、規劃、保護進行了明確的規定。2003年11月15日建設部第2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城市紫線管理辦法》,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2013年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編制基本要求(試行)的通知。從現行的法律法規層面來看,傳統村落保護的法律體系已基本完善。2、轉變傳統村落產業發展方式,將現有農業產業與鄉村旅游業結合起來;在規劃中要高瞻遠矚,做到遠近結合,長短兼顧,在安排當前開發項目的同時作長遠考慮,根據旅游市場的變化和地方利益,做到多層次、多方位的有序開發。促進農民增收、擴大農民就業,在推進過程中要注重保護農民的利益,通過提升農民組織化和經營集約化水平,實現農民利益的最大化。同時選擇與保護相協調的利用方式和發展方向,避免出現過度開發和利用的現象。對旅游容量、開發強度等進行嚴格的控制,使得保護和利用兩者能夠相輔相成,互為促進。3、人居環境改善是重點。要使傳統村落原住民“留得住”,就要有效提升和改善傳統村落原住民的生活質量。整治重點是處理好村莊協調發展的問題,既要對村落建筑進行維護與改造,維護好文化遺產,又要重視村民的居住環境,同時把傳統村落的建筑保護與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傳統村落的文化、人、自然環境都“活”起來的全新保護格局,讓傳統村落文化以鮮活的形式重返廣大農村舞臺。4、轉變原住民的價值觀與消費觀,保護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就要使非物質文化的價值得到村民的重視,防止傳統村落“空心化”成為演變態勢。要正確引導原住民的價值觀與消費觀,幫助農民建立并強化留守和保護意識。5、國家政策補助與私人投資保護相結合。要安排傳統村落保護開發、特色文化村建設的專項經費。同時鼓勵私人投資保護古建筑,形成自發性的保護意識。傳統村落內古建筑部分為村民自有住宅,古建筑的保護與他們的生活棲息相關,保護古建筑一方面是保護國家財產,另一方面也是保護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