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REACH法規的最新進展及其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影響

2015-12-31 19:17:23王建平吳嵐陸雅芳鄭娟
紡織導報 2015年7期
關鍵詞:標準化

王建平+吳嵐+陸雅芳+鄭娟

摘要:本文介紹了REACH法規的最新發展,特別是對REACH法規的附件XIV和附件XVII的法律效用和區別進行了解讀。此外,文章從市場、法規、監督抽查/召回、委托檢驗、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公眾、品牌商等多個視角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所面臨的壓力進行了分析,指出綠色貿易壁壘已經成為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中最主要的貿易壁壘。文章介紹了中國紡織服裝業在應對綠色貿易壁壘、加強供應鏈管理、構筑標準化網絡、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的積極進展和成就。

關鍵詞:REACH法規;有害物質管控;RAPEX/CPSC;綠色供應鏈管理;標準化

中圖分類號:F752.02

文獻標志碼:A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REACH Regulations and Their Impacts on Chinas Exports of Textiles and Apparel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REACH Regulations, and especially had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n legal validity and differences of its Annex XIV and Annex XVII. This article also analyzed the pressures that Chinese textile and apparel exporters are facing from multi-angle views, such as market, laws/regulations, supervision and random checking/recall, entrustment inspection, NGO/the public and brands, and pointed out that green barrier has become the main barrier in international textile and apparel trade. Some positive advances and achievements had been made by Chinese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in overcoming green trade barrier, strengthening supply-chain management, structuring network of standardization as well a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Key words: REACH regulations; hazardous substance control; RAPEX/CPSC; green supply-chain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引 言

自2006年12月歐盟的REACH法規獲得通過并發布以來,有關REACH法規的補充和修訂就沒有停止過。其中,最引人關注的焦點是REACH法規的附件XIV和附件XVII。

根據規定,最終列入REACH法規附件XIV的需授權才能使用的物質,首先要經過一個規定的程序被確認為高度關注物質(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以下簡稱SVHC)并列入候選清單,然后再通過歐盟委員會的審議后方能列入。到2014年12月底,已經被確認為SVHC的物質已達161種,其中已被正式列入REACH法規附件XIV的為31種。而根據最初的預期,最終被列入REACH法規附件XIV的SVHC可能高達1500種,顯然,這個進程還在初始階段。

由于REACH法規對最終被列入附件XIV和附件XVII的物質的使用都作出了嚴格規定,對這些物質本身以及使用這些物質的產品的生產、貿易和應用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物質在包括紡織品服裝在內的日用消費產品的生產中都有可能被使用。因此,及時跟進了解REACH法規的最新進展,分析SVHC可能對中國紡織業帶來的風險和沖擊,及時引導相關行業調整生產工藝和技術,開發替代技術,強化供應鏈管理,避免有害物質的濫用或誤用,以積極的姿態跨越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保持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穩定增長意義重大。

REACH法規的最新進展

一、REACH法規的持續修訂

自REACH法規獲得通過并發布以來,其補充和修訂主要涉及 4個方面:一是有關REACH法規的實施及指南;二是與REACH法規相關的其他法規的修訂;三是對原歐盟指令76/769/EEC廢止后轉入REACH法規附件XVII的某些被列入限制使用范疇的有害物質及其技術要求進行補充、修改和說明;四是針對REACH法規發布時尚屬空白的附件XIV,即需要授權才能使用的有害物質清單進行“填充”。

2009年6月22日,歐盟委員會發布第552/2009號法規,規定自2009年6月1日起,REACH法規第1907/2006號附件XVII正式取代原歐盟指令76/769/EEC的附件I。在REACH法規生效前或以后公布的所有對76/769/EEC的修訂指令也被添加入附件XVII。到目前為止,REACH法規附件XVII所列的化學物質類別已擴展到63項,但其中的第33項四氯化碳、第39項1,1,1-三氯乙烷、第42項短鏈氯化石蠟、第44項多溴聯苯醚和第53項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已被刪除。所以目前實際尚有58個大類的數百種物質被REACH法規附件XVII及其附錄列為需要進行限制的化學物質。

到2014年12月底,已經被確認為SVHC的物質已達161種,但其中已被正式確定列入REACH法規附件XIV的僅為31種。根據規定,凡被列入SVHC候選清單的物質,如果歐盟的生產商或制造商生產或進口的產品中含有濃度超過0.1%的此種物質,且此種物質的年生產或進口總量超過1t的,必須在該物質被列入SVHC候選清單的6個月內向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通報。如果是在該物質被列入SVHC候選清單之后才開始生產或進口的,一旦滿足上述2個條件,則需立即通報。

二、REACH法規實施的進展

注冊:2009年3月27日,ECHA宣布在規定的預注冊期間(2008年6月1日至2008年11月30日),由約65000家企業已進行的預注冊申請共涉及143000種物質,根據規定,2010年12月1日前,企業年產量或進口量超過1000 t以上的化學物質和危險物質必須完成注冊;2013年6月1日前,企業年產量或進口量在100~1000t的化學物質必須完成注冊;2018年6月1日前,企業年產量或進口量不到100 t的化學物質必須完成注冊。但目前注冊的進程相當緩慢,持觀望態度甚至打算將企業搬離歐盟區域的企業不在少數,注冊評估流程過于繁雜、費用過高是主要因素。

評估:ECHA的正式評估工作從2009年開始,但到2009年底僅完成15份符合性核查評估。評估結果將導致后續的風險管理行為,授權程序或限制要求。目前,各項評估工作正在全面展開,但進度緩慢。

授權:根據REACH法規第VII章關于授權的要求,被列入附件XIV的物質未經授權不得銷售和使用。這些物質包括致癌、致基因突變和生殖毒性物質(CMR),持久性、生物積累性和毒性物質(PBT)及高持久性、高生物積累性物質(vPvB)及類似物質,統稱為高度關注物質(SVHC)。到目前為止,被列為REACH法規附件XIV候選的SVHC已達161種,而其中真正經歐盟歐盟委員會審核同意被列入的僅為31種。

限制:到目前為止,被REACH法規附件XVII列為限用物質的共有58個大類數百種物質,這些物質及其制劑或物品不得生產、銷售或使用,除非符合限制條件。

三、REACH法規附件XIV和附件XVII的異同

關于附件XVII(對某些危險物質、制劑和物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的限制),REACH法規規定,被列入的化學物質應滿足3個基本的條件:(1)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存在不可接受的風險;(2)按分類標準屬于1類和2類致癌、致基因突變或生殖毒性物質,即CMR物質;(3)在未遵守規定的限制條件的情況下,不得生產、銷售或使用。

關于附件XIV(需授權的物質清單),REACH法規規定,被納入需授權使用范圍的化學物質應滿足4個基本條件:(1)按CLP法規的規定屬于CMR、PBT、vPvB分類標準的物質及相近物質;(2)由于技術和經濟上的原因目前尚無法被替代,且為保證歐共體內部市場的良好運行而證明其使用是合理的;(3)可以確保使用風險得到合理的控制;(4)授權將是有時間限制的,這些物質逐漸可被適用的、經濟和技術上可行的替代物質或替代技術來取代。

顯然,REACH法規附件XIV和附件XVII所涉及的物質具有緊密的關聯性,且有相當部分的重疊,只是因風險控制和監管的方式和要求不同而分列,給人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覺,而且特別容易混淆。事實上,在目前的實際操作中,由于被納入REACH法規附件XVII的物質都有具體的限制要求,因而在政府和市場監管及國際貿易中,都已被作為普遍實施的綠色貿易監管措施。而對SVHC的法律要求,除了與REACH法規附件XVII有重疊的部分之外,仍以通報為主。雖然不會面臨直接的法律后果,但事前的檢測和事中的監管卻也已經開始實施。

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壓力

一、來自市場的壓力 —— 宏觀經濟環境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影響

2002年以來,得益于正式成為WTO的成員,在全球貿易自由化進程加快和產業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中國的國際貿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作為具有明顯比較優勢和完整產業鏈的中國紡織業,更是連續保持了多年的出口高速增長態勢。據統計,2002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全球市場的份額為15.4%,到了2012年已經達到36%,并已經連續20年保持全球紡織品服裝出口第一的地位。

近年來,面對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加上日本經濟的持續低迷,國際市場的需求急劇萎縮,對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帶來了嚴重的影響。2008年,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增幅從上年的19.1%急劇下滑到8.2%,2009年更是下滑到了-9.7%!2010年和2011年雖然由于剛性需求和庫存不足補貨的因素而呈現明顯的反彈,但2012年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增幅再度下滑至3.3%。2013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增幅雖然回升到了11.24%,但主要是依賴對東盟市場出口的快速增長,而傳統出口市場的占有率繼續呈下降趨勢。2014年,受美國加快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影響,全球金融市場重新趨緊,加上歐美市場的消費增長低于預期,而日本市場由于消費稅的大幅提高而受到嚴重制約,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增幅重新大幅下滑,全年紡織品服裝總的出口增幅僅為5.09%。

經過上一輪的全球經濟增長和世界產業分工的不斷變化,中國紡織業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漸弱化,訂單和產業外移已經不可避免,且已經開始,中國紡織品服裝維持多年的高速增長態勢將不再持續。綠色貿易壁壘已經成為紡織品服裝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的貿易保護措施。

二、來自法規的壓力 —— 有害物質管控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影響

伴隨綠色消費潮流的掀起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針對紡織品服裝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可能被使用、濫用或誤用的有害物質的管控也已從當初的甲醛、禁用偶氮染料等少量幾個逐漸擴展到致敏性分散染料、致癌染料、有機氯載體、殺蟲劑、有害重金屬、五氯苯酚和四氯苯酚、氣味、色牢度、有機錫化合物、鄰苯二甲酸酯增塑劑、鎳釋放量、阻燃劑、烷基酚及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富馬酸二甲酯、短鏈氯化石蠟、多環芳烴、pH值、六價鉻、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多氯聯苯化合物、鄰苯基苯酚等數十個類別,主要涉及纖維種植和生產、染色、紡織加工(如清洗、潤濕、滲透、勻染、分散、乳化和染色載體等)、功能性整理(如抗菌防霉、阻燃、防水防油、硬挺免燙)等環節,其主要的法律依據就是一直在被不斷補充和修訂的REACH法規附件XVII(即之前的歐盟指令76/769/EEC附件I),管控的措施包括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現在,隨著REACH法規的頒布和實施,又提出了SVHC的概念以及對某些被認定的物質須經授權才能使用的要求。雖然已被確認的SVHC有很多與REACH法規附件XVII所列的物質是重疊的,但還是會不斷有一些新被認定的物質可能加入到被管控的范圍內來,顯然會對紡織工業帶來一定的影響和沖擊。

研究表明,目前中國紡織品服裝業有害物質風險的主要來源包括:致癌芳香胺及涉嫌的禁用偶氮染料、4-氨基偶氮苯、致癌染料和致敏染料、烷基酚及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鄰苯二甲酸酯、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全氟辛酸、有機錫化合物、短鏈氯化石蠟、多環芳烴、重金屬、六價鉻、鉛和鎘、含氯苯酚、禁用阻燃劑、氯化苯/氯化甲苯等。

三、來自進口國監管的壓力 —— 監督抽查和召回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影響

近年來,歐盟的非食品類消費品快速通報系統(Rapid Alert System for Non-food Consumer Products,簡稱RAPEX預警系統)通報總數持續增長,2013年比2004年增加了 5倍多,電器、玩具、紡織品等連續多次被列為通報數量最多的產品種類。特別要注意的是,每年被通報產品中中國制造的比例居高不下,都在60%上下,2013年的比例更是高達64%。其中,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召回比例通常會高出其在歐盟市場的市場份額10多個百分點。RAPEX通報數持續增長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在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大背景下,歐盟各國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執行力度被大大強化了。據分析,在對華紡織服裝類產品的通報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符合歐盟的EN14682標準,即兒童上衣、帽子以及服裝的抽繩長度超標,存在窒息和致傷危險。以及因服裝配飾件易脫落而容易引起吞咽窒息傷害。

美國的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簡稱CPSC)召回分類與歐盟不同,且在總的數量上要遠低于歐盟的RAPEX通報。近年來,中國產品在美國被召回的比重也在60%以上,但直接歸類為紡織品服裝的召回案例并不占主導地位,但在被召回的紡織品服裝中,主要的產品仍指向童裝,召回的原因均為繩帶安全風險問題,因有害物質超標被召回的案例極其罕見。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在歐盟的RAPEX通報中,與中國的紡織品服裝被通報數逐年上升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中國紡織品服裝因有害物質超標而被召回的案例呈現出快速下降的態勢,所占比重已低于4%。至于美國的CPSC,近年來在被通報的中國紡織品服裝召回案例中,因有害物質超標而被召回的案例屬極個別的現象,甚至沒有。當然,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與美國在有害物質控制方面的立法相對較少有關。顯然,有害物質超標并非中國紡織品服裝在歐美市場被召回的主要原因。

四、來自非政府組織(NGO)和社會公眾的壓力 —— 綠色和平(Greenpeace International)

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綠色和平連續發布3份以“時尚之毒”命名的報告,矛頭直指一些國際知名品牌以及為其代工的包括中國在內的印染企業,認為這些品牌疏于對其供應鏈的監管,生產過程中有害物質的排放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綠色和平要求這些品牌立即承諾淘汰和消除其供應鏈中使用和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質。

報告認為,中國是全球水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境內70%的河流、湖泊和水庫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20%的有機污染物是由工業廢水排放所致。而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行業,紡織業消耗大量的具有持久性和危害性的化學品,成為水污染的主要源頭之一。綠色和平要求這些知名品牌公司起到領導者和創新者的作用,在產品和生產過程中逐步淘汰有毒有害物質。與此同時,綠色和平呼吁中國政府以預防性原則為基礎建立系統性的化學品管理體系,以逐步減少并徹底消除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和排放。

據統計,中國紡織工業的廢水排放量約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10%,位居行業第三;化學需氧量排放占排放總量的10.2%,也是位居行業第三;而近3 000家紡織染整企業的廢水排放占了整個行業廢水排放整理的80%。在工業領域大量使用和排放的化學品中,一些有毒的有機物和持久性物質尤其令人擔憂。這些物質被排放到環境中以后由于不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會越積越多,通過水源、大氣、食物鏈威脅人類的健康,而如果在產品上殘留,則會通過接觸直接影響人體健康。這些健康威脅涉及到致癌、致畸、致突變和生殖毒性等。變革迫在眉睫。

綠色和平組織認為,全球紡織品供應鏈非常復雜,它涉及到不同的階段和參與人員,雖然在對整個供應鏈的管控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但那些跨國品牌的所有者是產品開發和經營的主導者,因此,他們對于傳統的紡織品和服裝生產工藝的變革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們可以通過調整產品設計、選擇供應商、審核工藝流程、控制化學品的使用等手段來對整個供應鏈進行管控。

因有毒有害物質的濫用所造成的環境問題需要世界各國政府、業界和社會公眾的共同參與,通過對整個產業鏈的監管并實行有效的聯動機制,特別加強對源頭 —— 化學品的生產行業的監控,才能從根本上逐步解決。單純從供應鏈的下游或終端產品進行末端治理和監管,不僅效率低下,實際效果也將是有限的。因此,綠色和平組織為倡導“無毒的未來世界”所采取的行動值得肯定。

五、來自買家和品牌的壓力 —— ZDHC聯合路線圖和AAFA的限用物質清單

作為對綠色和平的直接回應,2011年11月,由阿迪達斯等6家品牌商發起組成了旨在促進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減少有害化學品排放的有害物質零排放(ZDHC)聯盟,并做出共同承諾:引領全行業在2020年實現有害化學物質的零排放。2013年6月11日,ZDHC聯盟推出聯合路線圖第二版,進一步闡明了全球服裝鞋業實現環保新標準的主要路線,展示了ZDHC的長期愿景、過渡時期2015年的階段性目標、2020年的最終成果和各方的責任。

根據新版ZDHC聯合路線圖的承諾,ZDHC聯盟于2014年6月推出了1份制造業限用物質清單(MRSL)。這份MRSL與現有的許多品牌或行業組織自己的針對最終產品的RSL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在禁止有意使用清單所列的化學物質的原則基礎上,規定了生產工廠所用化學品配方中限用物質可接受的濃度限量要求,從而確保在最終產品上這些物質的殘留量能夠滿足相關法規或其RSL的要求。

作為全球眾多品牌的OEM制造商的中國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企業,能否在剩下的5年時間內配合實現ZDHC聯合路線圖的宏偉目標,壓力巨大!從保護人類和環境的健康,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角度出發,實現ZDHC計劃的目標,也是實現中國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的必由之路。

從實際效果看,由國際品牌或零售商主導的對全球供應鏈的化學品安全使用和有害物質的禁用或限用的監控已經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全球紡織服裝產業鏈中有毒有害物質的誤用或濫用的情形已大為降低,而這樣的進步同樣也發生在中國。

中國紡織服裝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及其進展

一、中國在應對紡織品服裝綠色貿易措施的基礎研究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國,中國的紡織業界不僅對在紡織品服裝國際貿易中綠色貿易措施的發展態勢及其可能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帶來的影響給予了高度的關注,而且從一開始就采取了積極的態度,從綠色貿易措施的立法意圖、依據、可能產生的影響、應對措施、檢測技術、監管措施等多個方面進行了長期、持續的跟蹤、研究,并采取了諸多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成效顯著,綜合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995年2月,中國第一篇有關紡織品生態安全要求發展趨勢的文章 ——《紡織品環保標準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挑戰》在《上海紡織》雜志發表。

1996年3月,《禁用染料及其代用》一書正式出版。

1998年4月,中國國家標準《紡織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測定》發布實施。

1998年6月,應廣大讀者要求,《禁用染料及其代用》(第二版)再度推出。

2001年2月,《禁用染料和環保型染料》一書正式出版。

2002年5月,《生態紡織品與環保染化料》一書正式出版。

2009年8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晉良先生作序的《REACH法規與生態紡織品》一書由中國紡織出版社傾力推出。出版社稱:該書“內容之全面、詳實、準確、權威和實用前所未見”!

二、標準化為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跨越綠色貿易壁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紡織服裝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涉及纖維原料、染化料助劑、生產加工、對內對外貿易及內部質量監控、市場質量監管、出入境監督抽查等多個環節。而在這么多的環節要實現有效的監督管理,標準化是關鍵。

從2001年起,中國的紡織業加快了標準化的步伐,每年針對紡織品上有害物質檢測方法標準制訂計劃迅速增加。到2006年,隨著一批新的紡織品上有害物質檢測方法標準的發布,中國在紡織品上有害物質檢測方法標準上已經基本形成系列。到目前為止,在中國,涵蓋整個紡織服裝供應鏈的有害物質檢測方法標準系列化“防護網”已經基本形成,涉及紡織品服裝、染料、印染助劑、皮革和出入境檢驗檢疫等紡織服裝供應鏈上不同環節及領域,為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跨越綠色貿易壁壘,保持穩定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目前,這個“防護網”還在不斷完善和擴展之中。

隨著歐盟REACH法規的正式實施,國際社會在有關生態紡織品的立法方面已經進入相對成熟的階段,許多被列入監控范圍的項目和要求已逐漸趨于統一,各種配套的檢測方法也已逐漸完善并形成系列化。但相對而言,歐美的檢測方法標準化配套率仍不足60%,而中國在有關生態紡織品檢測技術的標準化方面卻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所形成的紡織品生態安全性能檢測方法標準系列是目前世界上涵蓋范圍最廣的測試方法標準系列,所采用的技術手段也是最先進可靠的,并已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為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跨越綠色貿易壁壘,保持持續穩定增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三、中國紡織品服裝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取得明顯成效

據某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統計,在其上年度某時間段214939批次專門針對有害物質的委托檢驗中,有害物質檢測的總合格率為92.21%,處于較高的水平。

另據對某國際買家上年度的采購情況分析,總體上看,眾多中國供應商所提供的紡織服裝產品的有害物質檢測不合格率僅為4.94%,除APEO和pH值之外,其它有害物質不合格率都處于很低的水平,考慮到這些檢測都是該國際買家在下單采購前或供應商出貨前對供應商所提供的產品進行的質量監控,檢測不合格的產品會被自然篩除,加上APEO和pH值超標問題可以通過簡單處理而得到有效的解決,因此,這樣的監控結果預示著面對紡織品服裝國際貿易中的綠色貿易壁壘,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因有害物質超標而遭遇阻礙的風險已經下降到很低的水平。

從國內消費市場看,近些年國內的市場抽查的統計結果表明,紡織服裝產品除了水萃取液pH值不合格率略微偏高之外,與生態安全性能有關的項目,總體質量比較理想。而水萃取液pH值不合格完全可以通過簡單的辦法進行處理后使產品符合法規的要求。

從歐美消費市場看,根據這幾年歐盟和美國的召回通報,歐美市場對紡織服裝產品關注的重點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機械傷害風險、阻燃性能和有害物質殘留。從近年來歐盟RAPEX的統計結果分析,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在歐盟被召回的案例,絕大多數是由于存在繩帶和小物件風險所造成的,因有害物質超標召回的案例占中國召回案例總數的百分比都在10%以下。而對美國CPSC的召回案例統計,每年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因有害物質超標而被召回的案例都是個位數,甚至沒有。

四、以發展的眼光理性看待中國紡織服裝業的環境發展現狀

目前中國紡織品服裝的生態安全性能總體上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可能與目前社會公眾,乃至部分業內人士的印象并不吻合,但事實確實如此。

紡織產品上有害物質的殘留符合生態安全的要求有兩種可能;一是完全沒有使用,二是在后續的濕處理過程中被洗掉并隨廢水排放了。因而,紡織產品符合生態安全要求并不意味著紡織業就不存在廢水污染環境的問題。

在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化學品的使用已經無所不在、不可避免,在給人們帶來各種好處的同時,如何準確評估其使用所可能帶來的風險并加以合理的控制,才是人們應有的科學態度和行為準則,切忌走極端或以模糊的概念使人無所適從。

近年來我國的印染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市場準入、工藝、技術、裝備、無害化學品的使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絕對量的增長部分抵消了節能減排對廢水排放相對量減少的實際效果,但如果能科學合理地比較一下產量增長與排污情況的變化就不難發現這些年我國印染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努力和所作出的積極貢獻。

這些年,中國的紡織業,特別是被稱為紡織業中排污大戶的印染行業,在有毒有害物質安全使用的立法、標準化和推行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方面已經取得積極的進展,并卓有成效,應該予以肯定。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在加強對其上游的染化料助劑行業產品的選擇和監管方面存在明顯不足,有毒有害物質的誤用甚至濫用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結論、對策與建議

一、結論

自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以來,REACH法規的修訂、補充和完善一直沒有停止過,主要涉及4個方面:REACH法規實施中的細則和指南,修改相關條款和內容以與相關國際公約與法規協調一致,修改附件XVII中的相關規定和逐步確認SVHC并開始將經確認的SVHC分批正式列入附件XIV成為須經授權才能使用的物質。可以預期,這樣的修訂、補充和完善還將繼續。

從已有的161種SVHC的醞釀、推薦和確認過程可以發現,其絕大部分來源于REACH法規附件XVII及其附錄中已經被確認的CMR物質,及部分PBT、vPvB及相近物質。從附件XVII及其附錄轉為SVHC并隨后被納入到附件XIV之后,對這些物質的監管方式將發生顯著的變化。

對紡織品服裝的應用領域而言,應被納入監管范圍的主要有害物質已被基本確認到位。但基于買家的原因,隨著SVHC清單的不斷擴容,針對供應商的產品檢測需求會有顯著的增長,產品的綜合成本將隨之上升。

針對有害物質進行監管最具操作性的依據是REACH法規附件XVII,通過測試的方式直接判斷有害物質是否超過了限量標準。如果不達標,則采用退運、銷毀、整改、通報、召回等方式避免對消費者造成損害。但對SVHC的監管要求,目前還只是規定對生產或進口的物品中有害物質達到一定濃度和一定量時,生產商或進口商必須履行申報和提供相關信息的義務,但并不會面臨直接的法律后果。至于已被列入附件XIV的需授權使用的物質則另當別論。

盡管經歷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之后,世界發達經濟體的經濟開始復蘇并呈現回升勢頭,但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傳統的比較優勢已經不再。雖然在短時期內中國的全球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大國的地位難以撼動,但因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而引發的產業轉移、訂單轉移、市場份額下降等趨勢已經顯現,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增幅已經開始呈現下降態勢。

目前,在紡織品服裝的國際貿易中,針對紡織品服裝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可能被使用、濫用或誤用的有害物質的管控已經達數十個類別的數百種物質。但最常見的項目包括禁用偶氮染料、甲醛含量、pH值、烷基酚及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鄰苯二甲酸酯、致敏性分散染料、鉛和鎘總量、六價鉻、鎳釋放量、五氯苯酚、有機錫化合物等,其中禁用偶氮染料為必做的項目。

中國在紡織服裝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方面已經取得了積極的進展,特別是在綠色貿易壁壘的基礎研究和有害物質檢測技術的標準化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對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已經形成了一個有效的立體化監管網絡。目前,中國的紡織服裝綠色供應鏈管理仍以檢測監控為主要手段,從本質上講仍屬“末端監管”、“治標不治本”,以立法的方式從源頭上加強監管的行動相對滯后,紡織服裝生產企業使用、誤用甚至濫用這些有害物質的情況時有發生。

目前,中國紡織服裝供應鏈上各相關行業的有害物質監管標準化工作發展不平衡,由于行業性質的限制和供應鏈上各個相關行業的利益博弈,上下游之間尚未形成合力。在檢測技術標準化方面,信息不通、各自為政、重復建設、技術不統一的問題突出。而在有關通過立法方式(如強制標準)從源頭上強化對有害物質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的管控方面,下游行業充滿期待,但卻無能為力,而上游行業卻由于技術、經濟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步履緩慢。

有相當一部分國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由于意識、信息、知識、技術和裝備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對國際紡織品服裝綠色消費潮流的發展態勢反應遲鈍,對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領域的綠色貿易壁壘的發展趨勢和現狀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對產品的生態安全和生產過程的環保意識淡薄,對綠色紡織產品的開發缺乏足夠的知識和有效的技術能力,在生產過程和供應鏈管理中對有害物質的管控意識淡薄、沒有預案、措施不到位、承擔著較大的風險,甚至單純出于成本的考慮,在明知可能存在有害物質誤用或濫用的風險的情況下,心存僥幸心理,放任違規產品進入國際和國內市場。以至于在通關和市場抽查中,因檢出有害物質超標而被召回、銷毀、退運、索賠的案例時有發生,對中國紡織品服裝的貿易和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二、對策與建議

提升風險意識、強化信息采集、溝通與管理; 強化供應鏈管理,通過立法,從源頭上加強對有害物質的管控;避免重復建設,建立和強化上下游及相關產業標準化聯動協調機制; 企業應成為強化有害物質實際有效管控的主體; 加大研發力度,加快有害物質的替代步伐。

作者簡介:王建平,男,1958年生,教授級高工。

作者單位: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猜你喜歡
標準化
標準化綜合
電器工業(2023年1期)2023-02-13 06:31:42
標準化簡述
企業標準化管理信息系統
標準化是綜合交通運輸的保障——解讀《交通運輸標準化體系》
中國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對標準化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
解讀:國家標準委副主任談標準化法
福建輕紡(2017年12期)2017-04-10 12:56:27
如何創建標準化團隊?
以標準化引領科技創新
論汽車維修診斷標準化(上)
隨機變量標準化序列及其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人人干| 欧洲av毛片| a级毛片免费看| 一级片一区|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国产一区成人|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999在线免费视频|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97se亚洲| 欧美亚洲激情| 人与鲁专区|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噜噜噜综合亚洲|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自拍欧美亚洲| 国产精品主播| 国产精品v欧美| 91青青在线视频|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伊人操|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婷婷色中文网|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老司机精品99在线播放|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亚洲69视频| 成年人福利视频|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不卡| 欧美福利在线|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国内精品免费|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97综合久久| 夜夜爽免费视频|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美女国产在线|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99在线视频网站|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国产va在线| 国产美女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91| 日韩资源站|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四区| 午夜日b视频| 国产av色站网站|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