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佐君+丁婧男
摘要:通過研究藝術類高等教育的創新改革,對大學周邊創意產業集群的實踐引領,圍繞“高等教育——創新人才——創意產業——時尚創意產業集群——城市創新功能”的互動發展,分析大學周邊創意產業集群對城市功能提升的影響,研究集群的空間結構與組織規律。從多角度研究藝術類高校在創意思維、流行趨勢、時尚產業、意識引領等方面的影響。
關鍵詞:藝術設計;高等教育;時尚創意產業集群;區域性品牌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志碼:A
Art & Design High-learning Education and Its Impact on Surrounding Fashion Cre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
Abstract: By carrying out innovative reform of art-related high-learning education, artistic colleges can give guidance to neighboring cre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 so as to realiz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cept of “high-learning education – innovative talents – creative industry – fashion cre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 – urban innovative function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that cre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 surrounding artistic colleges played in improving urban functions, studi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al patterns of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also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artistic colleges on creative ideas, fashion trend, fashion industry and idea inspiration.
Key words: art & design; high-learning education; fashion creative industrial cluster; regional brand
邁克爾·波特對產業集群的定義是“在特定領域中,同時具有競爭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相關的產業以及相關的機構(如制定標準化的機構,產業公會)”。國內關于產業集群理解為“產業聯系、空間集聚、專業化分工、創新、社會經濟網絡根植性以及集群發展的動態性”等方面的共識。時尚創意產業集群除了具有以上特點,還具有都市性、流行導向性、意識形態生活化等相關特點。
1國內外創意產業集群的發展路徑
創意產業這個名詞最早由英國提出,其在中國的興起可被視為一種自上而下的政策。創意產業不僅僅是一種產業,它作為一種新型思維帶動的創新工作方式、創新生活態度,與新地域觀念共生,其范圍是廣泛而復雜的,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促進傳統文化創新、引領社會進步,甚至成為國家品牌優勢的重要角色。討論創意產業發展,不能只看經濟因素,還要兼顧到整個社會的教育體制變革、創意設計師成長氛圍,乃至社會多領域文化滲透、創意思想主權體系、新媒體新科技所帶來的互動。在發展創意產業的道路上,政策的引導尤為重要。
創意產業集群是指在地域上產業集中,以創新能力為依托,同時具有智力密集型的特點。集群化有利于整合社會資源,最終將促使多方合作體系的建立和空間物聯網絡的生成,針對創意產品在設計、制造、推廣上進行優化。產業的集群化發展是時尚創意產業擴大社會影響力、提升市場競爭力的必要手段。根據統計,創意經濟全球每天創造產值220億美元,并以5%的年速度遞增。美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在過去的15年里,以年均14%的速度在增長,增長率已超過其他所有傳統產業,并成為美國最大宗的產品出口來源。在美國,占到總就業人口12%的從業人員從事創意產業服務,而在倫敦和東京,這一數字則高達14%和15%。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社會增加值能占到社會經濟總量的10%左右,具有代表性的諸如紐約的蘇荷區、巴黎的貝西區等世界著名的創意產業集聚區,已經形成跨越行業、經濟形態,有效體現集聚力和發展力的企業集團。日本的動漫產業已經衍生成上下游完整的創意產業鏈:從市場調研→風格策劃→主題描述→雜志連載→發行單本→改編動畫→生產衍生產品→游戲推廣形成一條產業鏈,東京的秋葉原、練馬區、武藏野等代表了現代生活態的時尚區,集中了日本國內80%以上動漫產業,形成日本第二大支柱產業。
我國創意產業園區發展迅猛,已經建成或即將建成的創意產業集群數量較多,各地區政府有自己的特色定位,但由于缺乏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銜接,無法集中體現集群的優勢效應。對于一夜之間出現的很多形態類似的創意產業園區,必然會造成產業類同、競爭加劇,稀釋了應有特色,以長遠眼光來看不利于集群的發展。至于部分園區管理還停留在做房東和物管上,先期沒有明確的定位和規劃,后期不善于策劃各種展示、推廣活動,加上缺乏地域文化的植入,導致前途不明。即使在號稱創意都市的上海,創意人才總體數量和相對比例都不夠理想,人才層次和結構上也存在較大缺口。
2藝術設計高等教育倡導原創,引領周邊時尚創意產業話語權
2.1藝術類高等教育注重創新性,是創意產業人才儲
備庫
創意產業發展的前提是創意人才的集聚與培養。以發展原創力為教學核心,引入西方的教育思想,建立以創新精神和引領意識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建立精英培養體系,藝術類專業碩士培養與社會實踐接軌。當代社會的創新型人才,是既立足于當下,又能適應未來發展的人才,有自由的個性,博、專結合,能獨立開展工作,同時又能夠領導團隊協同作戰。歐洲大牌之所以能夠成為大牌,首先是它的原創性,而其所代表的創意思維,是歐洲傳統教育的核心內容。
我們以往的教育思想已經無法滿足人才發展的需要,建立研究型大學,以研究性的工作內容來打造教師隊伍,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將課題研究中發現的問題帶到課堂,從組織結構上改變班型的設計,設立精英班,通過小規模試點,改革教學計劃,重建教學體系,加入更多的創新設計能力培養的內容。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辯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歸納、實踐應用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延伸學習的能力。發展批判性的思維,能通過組團討論得出結論。課堂教學內容更新加快,創意思維得到快速提升。
2.2原創力推動時尚創意產業持續發展,有益于產業
形式多樣化
從創新設計、創新研發、創新工藝、創新企劃、創新形象等多方面入手,拓展多種產業形式的融合創新。探索圍繞高校創意產業孵化基地的平臺建設發展創意產業集群,打通高校創意平臺與政府產業基地的通道,有效利用高校的人才資源與創造力,建立創意產品孵化與市場的結合。
創意產業凸顯了知識經濟時代經濟、文化、社會綜合發展的新趨勢,已成為推動城市產業升級的新生力量。按照國務院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抓住老工業基地振興和沿海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契機,進一步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結構調整,以藝術教育引領時尚創意產業做大并使之集群化。藝術類高等教育與創意產業的結合,對于城市創新發展、城市功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3時尚創意產業集群化發展有益于形成區域性品牌
文化
(1)打造民族文化在品牌創意中的表現
在創意產品孵化的過程中,植入民族化的元素,讓民族文化通過創意設計得以升華,賦予創意產品區域性文化特征,借助民族文化的精華而在世界時尚舞臺上獨樹一幟,在流行的浪潮中保持民族獨立性,在這一點上,北京的部分時尚創意產業園做得最好。
(2)拓展時尚創意品牌產品的生命力
獨創性:創意產品一般都會有“前瞻性”、“另類”、“個性”的特性,設計師會在推出個人原創作品時表達自己的風格特點。
從屬性:創意產品從屬于設計師個人的文化內涵,即我們常說的“個性風格”,這種獨特性和差異性是無法模仿的。
小眾性:定位的消費群體為有個性需求的小眾的特殊消費群體,它必須堅持鮮明的個性,保持“小眾姿態”,從而利于自己搶占市場份額和鞏固地位。
延續性:創意產品從屬于設計師的個性特點,設計師不變,品牌風格和精神內涵不變。
(3)分析時尚創意品牌市場定位的局限性
設計師原創品牌是創意產業一大亮點,但他們又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創意品牌市場顧客群太窄。設計師的產品往往先聲奪人,但市場認可度不高,品牌的獨特性雖然給它聚焦了視點,但是個性太強同時也成為它發展的局限所在,創業初期市場融入艱難。主要的制約性因素有:個性化設計與工業化生產之間的矛盾;定位人群的局限性與市場高增長的矛盾;設計風格的延續性與創新性的矛盾;設計師自身的設計能力與管理能力的不協調;產品追求高速成長帶來的對市場的妥協等等。研究創意產品轉化為工業化產品所面臨的問題,支持設計師創建品牌,才能追求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雙豐收。
3藝術設計高等教育帶動周邊時尚創意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實行實踐與提升
時尚創意產業凸顯了當今時代經濟、文化、社會綜合發展的新趨向,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通過外引先進技術,內生創新思維,達到生產和消費環節的價值增值,為社會創造財富和新增就業機會,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大實踐課題。時尚創意產業發展理論與地域特征相結合,提請地方政府在政策上予以扶持,打造時尚創意產業鏈,以地域優勢助推時尚創意產業集群,重視原創知識產權保護,創新品牌,走規?;洜I之路。
3.1滿足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
以發展新興產業為突破口,時尚創意產業作為智慧密集型產業,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優勢,利用高校師資的科研能力,大量優質畢業生的設計能力,建立以高校創新能力帶動周邊時尚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路徑。研究時尚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生命周期及演變的趨勢,進而提出引領集群發展的決策。
3.2城市創意產業布局的需要
大學周邊時尚創意產業集群的發展,主要是依托藝術類高等教育多學科優勢,結合區域性中小型企業集中的特點,加之大學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輕旺盛的人氣,打造集設計、制造、個性商業模式與時尚生活模式為一體的大學周邊時尚創意產業集群,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同時,提升大學創意人才培養能力,在國內外樹立藝術設計高等教育的知名度。
3.3對地區創意產業升級進行理論指導
這是創意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集合大學藝術設計多學科優勢交叉融合,形成藝術與科技、虛擬與現實等創新產業,在中小型企業分散作戰升級轉型為集群化作戰過程中,打造時尚創意產業集群的社會影響力,延伸時尚產業鏈,對創意產業發展進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指導意義。
3.4適應大學生就業與自主創業的社會需求
創意產業集聚創新型人才,有利于引領大學生在校實習提升。產業集群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大量機會,集群的平穩發展更是給自主創業提供保障。中國基礎產業雄厚,高等藝術教育發達,但新興產業規劃不到位,設計人才流失嚴重。大學周邊時尚創意產業集群的建立對于優秀人才的培養、就業、創業起到積極的支撐作用,對于藝術類高校的發展具有借鑒作用。
3.5推動旅游業的延伸發展
創意產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人氣的集聚,在有著豐厚藝術氛圍與人才儲備的大學周邊,年輕人集中,新的設計理念、新的生活方式容易被快速接受,有益于形成創意產業集群規模效應,從而帶動“大學——創意產業集群——城市”互動發展。時尚創意產業集群引入的商業模式,創造了城市的活力,推動了城市的更新,帶動了城市旅游業的發展。
4結論
創意產業集群的建設是實現城市持續發展,推動城市戰略轉型,完成城市復興的一種新手段。以大學創意教育集聚區為載體,以區域行業集群為紐帶,與世界同步研究創意產業集群建設,提出建設“創意都市”的發展目標。以創意產品開發為核心,集合高校人才優勢、多種社會資源,不斷提升創意產業發展空間。同時,研究政策導向性對創意企業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本文的研究內容對地方政府職能在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不同階段起到不同作用。
參考文獻
[1]約翰·霍金斯.創意經濟——如何點石成金[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
[2]理查德·E.凱夫斯.創意產業經濟學——藝術的商業之道[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3]理查德·弗羅里達.創意經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4]高長春,唐左.創意經濟新思維[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