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

中國觀眾熟知多明戈,大多是從三大男高音音樂會開始的。如今,帕瓦羅蒂駕鶴西去,卡雷拉斯也已基本退出舞臺,唯有74歲的多明戈,依然昂首挺立。這在歌劇舞臺上,是個罕見的奇跡。
記得還是在2009年的9月,多明戈再度光臨上海大舞臺,演出由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擔任伴奏。音樂會前,多明戈到上海歌劇院與樂隊合練。由于上海大舞臺采用電聲擴音,我更想親耳聆聽多明戈的原聲,當天便早早來到上海歌劇院的排練廳。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聽到多明戈的真聲,雖然才短短的半小時,但其情其景,終生難忘。排練結束后,原本以為多明戈會馬上離開,但他卻與指揮(鋼琴伴奏)走進歌劇院的會議室,關上了門。不一會,就聽到里面?zhèn)鞒龆嗝鞲甑母杪?。后來才得知。多明戈是在排練威爾第《西蒙·波卡涅拉》中男主角波卡涅拉的唱段。波卡涅拉是男中音的角色,當時已68歲的多明戈,顯然是在為今后自己高音衰退后的角色轉化做準備。他的認真敬業(yè)與深謀遠慮,由此可見。
多明戈早年剛出道時是唱男中音的,后來被有識之士發(fā)現(xiàn)他的男高音潛質,于是改唱男高音,結果一舉成名。因為有男中音的基礎,多明戈的胸聲和中聲區(qū)特別寬厚飽滿,結實有力,這對拓寬他的戲路、特別是演唱戲劇性強烈的角色很有幫助,例如連帕瓦羅蒂也無能為力的奧賽羅,就是他的招牌角色。上海的男高音魏松,早年也是男中音出身,所以由他飾演的奧賽羅也是別有一功。
年老聲衰,這是自然規(guī)律。一般來說,男高音過了50歲后,音色就會開始發(fā)暗,但并不是說高音唱不上去了,就可以自然降低唱中音——這是兩個不同聲區(qū)的概念,男高音與男中音,這兩個不同的聲區(qū),對其聲音的特質和要求是不同的。并且,唱了幾十年的男高音,其聲線、運腔、發(fā)聲的方式等等,也不是說變就變的。然而,近年來多明戈在包括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在內的世界各地,都已演唱過波卡涅拉,他將會以如何的聲音示人呢?終于,今年8月下旬,在北京的國家大劇院,等來了期待已久的多明戈演繹的《西蒙·波卡涅拉》。我觀賞的是他主演的第二場。
西蒙·波卡涅拉,14世紀意大利海濱城市熱那亞的總督,他在執(zhí)政期間的和解理念深深打動了威爾第,于是創(chuàng)作了同名歌劇,并塑造了一位有情有義、意志堅定、血肉豐滿的波卡涅拉。我們同樣相信,主人公原型的情懷,也一定深深打動了多明戈,這個角色也因此成為他暮色蒼茫中的一抹彩虹,令他多年來孜孜以求。
大幕拉開,多明戈出場,全場觀眾的情緒馬上為之一振:而當他開口演唱,幾乎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他沒有唱男中音,而依然用男高音的唱法、音色、運腔來演唱波卡涅拉。也就是說,聽到的依舊是多明戈標志性的男高音,只不過號小了些。仔細一想,這絕對是個聰明的做法。如果多明戈刻意用男中音的唱法來演繹,很可能會顯得不倫不類和做作。我曾在一段視頻中看到他唱威爾第《麥克白》中同名主角(男中音)的一首詠嘆調,就有這樣的問題。此次多明戈采用一種最自然的發(fā)聲方式演唱波卡涅拉,反倒獨樹一幟——這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的男高音版《西蒙·波卡涅拉》。不過話說回來,也只有多明戈這樣的名望、資歷和藝術修養(yǎng),才能如此自由地詮釋角色——甚至自由到跨聲部演繹。
而多明戈的現(xiàn)場表現(xiàn),也再次證明了他深厚的演唱功底、形神兼?zhèn)涞膽騽〔拍?、生動流暢的表演天賦——他不僅僅是常規(guī)意義上的男高音,更是位才華卓絕的表演藝術家。他在第一幕中表現(xiàn)的父女深情,第二幕中展現(xiàn)的執(zhí)政者威嚴、領袖魅力和寬廣的胸懷,以及第三幕中翁婿之間終于化干戈為玉帛的動人二重唱……都令人稱贊。尤其在第三幕,當波卡涅拉無意中喝了保羅暗投的毒藥,拄著雙拐,步履踉蹌、形容憔悴地上場。所有這一切,多明戈表演之細膩傳神,演唱之深切動人。令人嘆為觀止!最后,當藥性發(fā)作,波卡涅拉突然倒地,多明戈的動作之逼真(這對一位高齡老人來說,甚至有些危險),讓觀眾發(fā)出驚呼。其實,以多明戈這樣的年齡和聲望,做個小幅度的動作稍微“意思”一下,觀眾也會寬容和理解的,但多明戈卻堅持將角色演繹到極致。這使我想起了我國的低男中音沈洋說過的一番話,有一次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他曾與多明戈一起排練。盡管多明戈是“老大”,但他排練時的認真和投入。超過了所有人。
能在中國的舞臺上,欣賞到一部由多明戈主演的全本歌劇,可謂是莫大的幸福,也算是見證了一個歌劇界的奇跡——在我的記憶中,己故意大利男高音貝爾岡齊在他72歲時,曾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一次慶典演出中,演唱了威爾第《露易絲·米勒》中的詠嘆調“在星光燦爛的夜晚”,當時即被譽為“世紀之唱”。而今,多明戈以了4歲的高齡,演唱全本歌劇《西蒙·波卡涅拉》,我們又當作如何的評價?況且,這還不是他的句號。讓我們一同期待多明戈的下一個奇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