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馥珊

在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國歌誕生80周年、聶耳逝世80周年之際,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與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唱響國歌、愛我中華——上海歌劇院原創(chuàng)音樂劇《國之當歌》巡演”于8月14日至25日在昆明、玉溪、楚雄、大理、麗江進行,在云南各地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了。周年的活動中,形成“各民族同唱國歌、愛我中華”的新亮點、新高潮。
意義非凡,在日本投降日為聶耳故鄉(xiāng)人民唱響國歌
人民音樂家聶耳是云南人,祖籍玉溪、出生昆明、成才上海。19歲的聶耳于1931年7月18日到上海后再也沒有回到過故鄉(xiāng)。如今,《國之當歌》于聶耳逝世80周年之際,攜舞臺上依然年輕的“聶耳”回來了!
此輪巡演首站選擇在特殊的時間與地點——“8·15”日本投降日,昆明抗戰(zhàn)勝利紀念堂(14、15、16日連演三場)。云南是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做出巨大貢獻的地方,它曾作為大后方,接受并保護了無數(shù)內遷的文化名人名校,也曾作為中國獲得外援物資的唯一通道而支撐著全國抗戰(zhàn);是中國將士走出國門與盟軍并肩抗擊法西斯軍隊的地方,更是騰沖會戰(zhàn)中國男兒鐵血驚天地的地方。因此,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建造的云南抗戰(zhàn)勝利紀念堂是一座銘鑄歷史的豐碑與凝聚英魂的祭壇,國內以此命名的殿堂也僅此一處。于此特殊的時間地點再次高歌《義勇軍進行曲》令人感慨萬千,悲壯、崇高之情油然而生!
盡管受限于劇場條件,演出陣容有所壓縮,但演員們在簡約的舞臺上激情釋放,演得一場好過一場。尤其是飾演聶耳的旅歐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潔,他的高超歌藝和噴薄而出的情感,令全場為之沸騰!在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東、上海大劇院中心總裁張哲的陪同下,云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金,副部長張紅蘋,昆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金幼和,云南省文化廳廳長蔡春生等省、市領導,及聶耳侄女聶麗華女士觀看了16日晚的演出。社會各界對劇目與演出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演出當天盛況空前,一票難求。
國歌嘹亮,點燃各族軍民共有的熾烈愛國心
云南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最多的省份。雖地處祖國西南邊陲,但偏居一隅的云南卻在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成為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前沿陣地之一。當?shù)馗髯迦嗣穹e極投入對日作戰(zhàn),有力地抗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成為中國最早將日本侵略者趕出國土的地方。
在愛國傳統(tǒng)深厚的云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國之當歌》的到來無疑再次點燃了各族軍民的愛國心。作為一部愛國主義題材的舞臺劇,《國之當歌》貼近生活、貼近人民,通過對劇中人物的人性化處理,將原創(chuàng)音樂與重新改編創(chuàng)作的聶耳代表歌曲巧妙結合。讓觀眾在震撼的視聽里與劇中人物的情感共鳴。在大理的演出,大理州白劇團演員身著民族服裝前來觀摩,為同行真誠喝彩,也被國歌誕生的悲壯歷史所感染;在麗江的演出,武警麗江支隊、武警麗江市森林支隊玉龍大隊等部隊官兵現(xiàn)場觀看了演出,更強烈地請求劇組提供劇目錄像,帶回部隊讓更多的官兵觀看學習。武警麗江支隊政治處主任周迎春激動地說:“組織觀看音樂劇《國之當歌》是今年部隊舉辦的抗戰(zhàn)紀念活動的重要部分,這部音樂劇振奮人心,是部隊教育的好題材。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官兵了解抗戰(zhàn)歷史、緬懷抗戰(zhàn)先烈、繼承先烈遺志、激發(fā)斗志,為實現(xiàn)‘強軍夢、‘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一名戰(zhàn)士則表示:“軍人這個職業(yè)是一個特殊的職業(yè),擔負著保家衛(wèi)國的重任,看完《國之當歌》這部劇,更激發(fā)了自己強烈的責任感。”
深入基層,劇組演職員不僅入戲更入心
《國之當歌》云南巡演期間,劇組深入基層、深入生活。8月15日(日本投降日)當天上午10時整,全體劇組演員與昆明群眾合唱團、樂團在云南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了莊嚴的升旗儀式,由聶耳扮演者石倚潔擔任升旗手。之后,又舉辦了歌詠活動,當?shù)睾铣獔F的大叔大媽們演唱了一系列抗日歌曲。《國之當歌》四位主演與合唱團互動交流,還逐一演唱了自己的拿手歌曲,讓在場群眾一飽耳福。8月16日上午,劇組演員及全體黨員奔赴西山拜謁偉大的人民音樂家聶耳的墓園并獻上花籃,參觀聶耳紀念館重溫其短暫而又不凡的一生。以聶耳“與時代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的理念,傳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激勵演員更好地演好聶耳、唱好《義勇軍進行曲》。
聶耳故鄉(xiāng)玉溪市是巡演的第二站,為表達對聶耳故鄉(xiāng)父老的尊敬之情,8月17日下午劇組角色演員與全體黨員來到玉溪市社會福利院慰問演出并為老人們送上演出觀摩票。8月17日傍晚,劇組來到著名的聶耳音樂廣場,這里正聚集著各民族的廣場舞愛好者與游客,青年演員們設計了一次“快閃”活動,好奇的群眾被吸引而來,劇組隨即亮出巡演的旗幟。現(xiàn)場通過問答方式宣傳聶耳故事與國歌精神,正確答題或積極參與的觀眾即獲得觀摩票。劇組借助時尚形式傳播正能量,宣傳《國之當歌》這一藝術品牌。讓最基層的普通百姓不僅參與紀念活動,更是與藝術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
云南巡演的后半程,《國之當歌》深入云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浸染到聶耳自幼耳濡目染的民族歌舞中去,讓“聶耳”回到了滋養(yǎng)他音樂才華的民族之鄉(xiāng),也讓他充滿民族風韻與情感的音樂回報給這一方山水、一方人民。同時,《國之當歌》劇組還與少數(shù)民族歌舞進行交流,接受民族民間藝術的熏陶,開拓演員的藝術視野,為演員演好聶耳、唱好國歌積累更多的體驗與感觸。
8月22日上午,劇組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理崇圣寺三塔前“快閃”演唱《畢業(yè)歌》。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吸引了大批游客紛紛駐足、鼓掌喝彩、拍照留影,甚至加入進來一同歌唱,讓“快閃”一改娛樂風路線,用這種接地氣的方式展現(xiàn)當代青年骨子里的責任與擔當。
到達麗江后在演出裝臺的空檔期,劇組主要演員冒著寒冷,在風雨與氧氣稀薄的環(huán)境中登上了海拔4680米的玉龍雪山主峰。站在雪山之巔,感受著大自然的神奇與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奇觀,演員們面對最高觀景臺上飄揚的國旗,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在海拔最高的地方唱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高昂的情緒帶動了山巔的游客不顧氣喘也一起加入了合唱,此情此景讓演員們感悟頗深,使他們完全融入到戲劇人物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情感也融入到血液里。演員們都說,演了幾十遍《國之當歌》,每一次演出都有新的感悟。在玉龍雪山上,面對國旗唱響國歌非常神圣,有一種別樣的感動。
《國之當歌》云南巡演受到了滬滇媒體的高度關注,云南衛(wèi)視、上海電視臺藝術人文頻道、玉溪電視臺、麗江電視臺、《云南日報》《文匯報》等主流媒體都作了積極的報道和評價。在云南巡演期間,音樂劇《國之當歌》入選文化部“全國70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優(yōu)秀劇目”巡演活動,還獲得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創(chuàng)作專項資助。在9月3日抗戰(zhàn)勝利紀念日閱兵活動當晚,上海電視臺藝術人文頻道特播了《國之當歌》云南巡演專題節(jié)目,并播放了《國之當歌》全劇錄像,尤具特殊的意義。上海歌劇院將按更高遠的目標繼續(xù)打磨提高《國之當歌》,開展更廣泛持久的演出,發(fā)揮優(yōu)秀作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播社會正能量的積極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