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飛鴻(江蘇省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400)
?
“FlippedClass Model”在《機電創新產品典型技術》中的實踐與研究
宋飛鴻
(江蘇省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無錫214400)
摘 要:本文對“FlippedClass Model”在《機電創新產品典型技術》中的實踐與研究過程進行總結和探討,闡述了該課題研發的背景、思路,分析了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提出了研究的目標、內容及研究的方法、重點。
關鍵詞:翻轉課堂;創新;典型技術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去使用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老師去傳授知識,課堂成了師生交流的場所,老師更多的責任是解惑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鑒于此,“FlippedClass Model”就變得可行和現實。
2015年5月,本人和校內外的幾位老師申報了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課題“FlippedClass Model”在《機電創新產品典型技術》中的實踐與研究,獲得立項。在課題的研發過程中,我們的重點放在微視頻的收集,PPT課件的制作上,供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顛覆了常規教學中上課是教師的“信息傳遞”、課后要“消化吸收”的模式,將“消化吸收”的環節前置到了課堂,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1.1研究背景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深入發展,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職業分化和綜合的速度也在加快,社會對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規格、質量和人的終身學習能力、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擺在職業院校面前的重大任務是:改革課程教學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機電創新產品的典型技術》內容繁多、知識面廣、專業面寬,呈現形式單一,且隨著高新技術日益快速發展,教材編寫的體系、內容的取舍、觀點的認識需不斷更新。故教師備課量大,沒有輔助教學手段,目標達成有一定的困難。根據該課程的特點,我們課題組設想:將該課程中的某些知識點和重點、難點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研究,開發其趣味性、互動性和娛樂性,以提高學習的效果。
1.2研究的思路
本課題是針對我校五年制高職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通過掌握現代機床、工業機器人、快速成型技術、汽車工業和三坐標測量機等先進的專業知識,能夠針對不同專業要求進行相應的實際操作,從專業技術方面為提高學生自主發展的能力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石和實踐經驗。因此本課程在教學內容、知識組合、技術更新、結構優化方面要突出先進性、適用性和針對性。課程設置的環節應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技能、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和順序與時俱進,特別是把課程教學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增加前沿領域的新知識,體現現代職業技術教育的主流。
2.1國內研究現狀
隨著移動通訊技術、媒體,以及以開放、共享為理念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蓬勃發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逐漸在全球范圍內興起。由于教學體制的局限,目前,國內開展翻轉課堂教學試驗的學科多為理科類課程。《機電創新產品典型技術》雖屬理科類課程,但目前市場上暫未發現針對該課程進行“翻轉課堂”的研究和探索。而當下,教育大環境需要我們在這方面進行探索研究。
2.2國外研究現狀
機電創新產品典型技術中的汽車工業,工業機器人,快速成型技術和三坐標測量機在國內外都有廣泛的研究。例如,快速成型技術有美國3D SYSTEM的立體光刻,美國Helisys的分層實體制造,德國ESO的選擇性激光燒結等。國外對于“翻轉課堂”的研究應用早于國內,也在蓬勃的發展中,有很多值得國內借鑒學習的地方,但針對該課程進行“翻轉課堂”的研究和探索也是空白。
3.1研究目標
在本課題的研發過程中,我們的重點放在建設該課程的教學和學習素材資源庫:提供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視頻課件為學生學習,力爭在教學內容組織方式上要體現三大特色:一是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教師授課空間由二維的黑板擴展到了更真實、更自然的多維空間,為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供新的教學平臺;二是開展教學體系研究,建立《機電創新產品典型技術》課程的學習網站,利用該網站提供的網絡教學平臺, 為學生提供教學課件、學習指導等學習資源,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教學內容從課內到課外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平臺;三是不拘泥現有書本內容,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教學資源及多種媒體的信息,緊貼實際,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明確高科技知識資源的無限創造性和更新快捷性,為啟發和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方式,開發更多的現代機械創新產品作準備。
3.2研究內容
通過“FlippedClass Model”在《機電創新產品典型技術》的研究和實踐,使五年制高職學生可以了解現代先進制造業發展的趨勢,熟悉和掌握機電創新產品的典型技術,掌握汽車工業,工業機器人,快速成型技術和三坐標測量機的工作原理和會使用相關機器,為以后的就業提供支持。提高教師對先進技術的學習,提高個人專業水平,發揮個人價值。采用多媒體、視頻和項目式教學,使學生的所學能夠與生產一線對應起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內容有:
(1)依據課程中的某些知識點和重點、難點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研究,設計實施方案;
(2)開發和錄制趣味性、互動性和娛樂性的教學視頻,注重學習知識系統的搭建;
(3)研究教學課堂活動的組織過程,重點放在學習環境的設置上;
(4)研究學生的學習評價機制,注重過程評價,關注學生的課前學習、課中內化,課后提煉、升華;
(5)研究翻轉課堂的特征,實施成效等,撰寫研究報告。
4.1研究方法
翻轉課堂后,教室是師生交流的場所,當教師更多的成為指導者而非內容的傳遞者時,也就有機會觀察到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發展他們自己的協作學習小組,學生們可彼此幫助,相互學習和借鑒,而不是依靠教師作為知識的唯一傳播者,因此教師應著力于把課程變成有意義的活動而不是完成繁忙的工作。
本課題屬于實踐性的研究。故我們在課題目標的指導下,結合當前網絡文化空前繁榮,傳播手段和技術不斷革新,傳遞信息的渠道越來越通暢,綜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教育學、數字媒體藝術以及項目開發的理論開展課題研究。
(1)文獻法:文字資料收集整理,如對有關理論的查找、學習。
(2)比較法:對傳統教學模式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比較。
(3)觀察法:觀看教學和學習素材資源庫,參觀合作企業、相關學校等實驗實踐場所。
(4)行動研究法:積極貫徹陶行知的“做中學、學中做”的理念,促進知識內化。
4.2研究重點
課題研究的重點是微視頻的攝錄和學習網站的建立。微視頻是指短則30秒,長則不超過20分鐘,內容廣泛。視頻形態多樣,涵蓋小電影,記錄短片,DV短片,視頻剪輯,廣告片段等,可通過PC、手機、攝像頭、DV、DC、MP4等多種視頻終端攝錄或播放的視頻短片的統稱。“短、快、精”、大眾參與性、隨意性是微視頻的最大特點。
為了加強課程的信息化建設與改造,本課程組的老師將在傳統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多媒體課件的研制工作,結合機械工業部“九五”教材出版規劃中的部級重點教材,初步完成《機電創新產品典型技術》課程的多媒體課件、課程教學電子素材庫等的制作。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配合教學課件、動畫、錄像等進行組織和實施,生動、形象地將教學過程、教學內容體現出來。制作的課件能實現遠程教學和自學,發揮網絡課程的優越性,很好地解決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由于教學過程信息量大,知識面廣,真實、具體而又引人入勝,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創新的意識,培養了創新熱情和能力。同時教師通過優秀課程建設,豐富教學內容,擴大視野,提高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提高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應用技能,尤其對年輕教師的成長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從而為該課程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機電創新產品典型技術》中的實踐與研究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故課題組將通過不斷的實施、反饋、研究、總結來繼續完善。我們秉承智慧的生活態度:在學習中開闊視野,在思考中提升自己,在交流中尋找快樂。
參與文獻:
[1]趙松年.現代機械創新產品分析與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01).
[2]張詩華.淺談高職校本教材開發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職教論壇,2009(04).
[3]姜大源.關于職業教育的課程觀[J].北京: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3(31).
作者簡介:宋飛鴻(1965-),女,副教授,教師,無錫市教育研究中心兼職教研員。
基金項目: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課題 “FlippedClass Model”在《機電創新產品典型技術》中的實踐與研究(XHXS2015015)研究成果之一,課題主持人:宋飛鴻
DOI :10.16640/j.cnki.37-1222/t.2016.0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