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娟 馬 東 王繼芳 孫玉穎
(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山東 青島266109)
目前我國約有300多所高校開設了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等環境類專業[1]。《環境影響評價》是其核心專業課程之一,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專業課,幾乎涵蓋了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主要內容,與其他專業課程聯系緊密,同時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2]。與本科其他專業課相比,環境影響評價是在實踐應用中誕生的,并且不斷隨著國家相關環境法律、法規、標準的制訂與完善在不斷充實與發展。大學期間,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法規與標準、環境影響評價的技術和方法,為培養出勝任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高素質綜合職業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礎。而以往的本科教學,受教學條件和學時限制,只是通過講解和案例教學的方法,更加側重環評的等級分類、法律法規、導則、技術和方法等的理論知識灌輸[3]。學完本課程后,大多學生只是被動學習知識,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從而難以將理論與工程實際結合,無法學以致用。顯然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該課程的教學需要?;诖藸?,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本科教學改革必需且迫切?;谇鄭u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該課程的特點,從課程安排、課程教學方式、教學實踐相結合等對《環境影響評價》進行改進,提出適合該課程的本科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大學期間學好必要的環境影響評價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并建立起從事環評工作的興趣及能力。
目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主要以教授理論知識為主,導致很多學生對于環境影響評價的學習處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茫然階段,因此無法快速建立起對于環境影響評價學習的興趣,導致之后的教學難度加大。
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涉及環境法律法規、現行的導則標準、環境工程學、生態學、環境規劃等內容,而院校分配的學時數相對較少,分配到每一部分的時間往往不足以使得大部分學生掌握住應學的知識。我院環境影響評價總學時為48學時,分配到法律法規方面只能有2學時,無法滿足學生全面掌握這一方面知識所需的時間。
環境影響評價課程邏輯性不強,部分知識更是以記憶為主,理工科學生學習之初往往抓不住重點,沒有一個條理的思路去學習,從而事倍功半,失去學習的興趣[4]。而該課程內容繁雜,若沒有一個清晰地學習框架,易導致學生無法顧全大局,不能及時高效地對于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回顧。
為了保證環境影響評價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可以深入的理解學習該課程,建議院校增加環境影響評價的教學學時為64學時。若條件實在不允許的情況下,建議任課老師可以整理一份課堂上知識的延伸資料,拷貝或分發給學生,使部分愿意繼續深入學習的學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繼續進行學習,而不受課堂的束縛。從而充分利用起對該課程感興趣的學生課余時間,為其將來從事該方面工作打好基礎。
在每一章開始前,任課老師最好列出該章主要內容的框架圖并說明該章在整個課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讓同學對本章有一個大體的認識。然后說明本章與之前所學習的章節的關系,由教師整理出主要脈絡,使學生對環評有一個條理的認識。在每一章結束之后,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出該章的框架圖,并鼓勵學生進行預習,說明本章與下一章的關系。
變化以往枯燥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加入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由學生課下尋找環評案例,并進行案例分析,上課時利用一部分時間對案例進行講解,講解完畢有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并對其進行打分計入平時成績。在每章環評教學結束時,由學生對本章知識進行總結,或者進行知識競賽,對優勝的小組進行一定的肯定等。
新的教學模式需要老師轉變自己的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這就要求老師不僅要做好理論知識傳授的工作,而且要做好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工作,對老師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閉門造車,造不出好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定期組織任課老師開研討會,交流遇到的教學問題,討論解決辦法,吸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新型教學手段等。同行交流能共同切磋,分享經驗,吸取教訓,少走彎路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積極有效的途徑。
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實用性的特性決定該課程不能只停留在理論知識的教授階段,需要組織學生進行實地參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實習。在實習之前,由任課老師對實習項目進行介紹,并詳細說明實習任務及要特別需要注意和學習的地方。由學生分組內進行初步工程分析及環境現狀調查,制定監測方案等,交由任課老師進行審核及修改,然后老師給出該項目的監測數據,由學生自行整理出報告書簡本。報告書上交時需說明小組內每個人所做的任務,作為評分標準。若時間允許,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進行口頭報告。每組報告結束后,同學可自由向該組內每一個同學提出問題,最后由老師進行評價并提出建議。
隨著國家對環境的日益重視及一系列環境政策的出臺,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日益完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在本科專業教育中的地位顯著提高。如何讓提升環境類專業的學生對環境影響評價的學習興趣,打好環境影響評價學習基礎,培養出能快速適應環評工作崗位并滿足新形勢下社會需求的環境人才是我們環境影響評價教學的首要任務。為此,要及時調整該課程教學模式以實現其不斷改進、不斷完善,隨著教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相信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會更加完善。
[1]匡穎,張煥禎.新形勢下本科《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改革探討[J].環境工程,2014,32:1093-1095.
[2]環境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本科環境工程專業規范[J].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通訊,2005(7).
[3]楊芳,顏世發.融入環評師職業資格考試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1,13(1):84-85.
[4]尹國勛,張東.環境影響評價與環境工程教學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8: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