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摘 要】本文從探討現代公園的內涵入手,列舉了現代公園所附含的諸多特點,分析了在此種環境中設計的景觀小品應具備的各項要素,進而研究了現代公園景觀小品設計的原則和步驟,得出了其設計的方法構架,旨在為今后相關的景觀小品設計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現代公園景觀小品;設計原則;設計步驟
0 引言
景觀小品這一藝術元素具備的諸多特定優點,使得其在各類型的景觀作品中都可以大放光彩。諸如綜合性公園、街頭游園、帶狀綠地、住宅小區、城市廣場、商業區、風景區等景觀空間,本文欲探討的是在現代公園景觀中景觀小品的設計方法。區別于其他類型的景觀環境,現代城市公園作為一種休閑型景觀空間,與相對封閉的傳統私家園林、功能性較強的市政廣場或商業性的主題街區是有區別的。現代公園,亦稱現代城市公園綠地,是城市中面向市民開放的、以提供其游憩功能為主的綠化用地,同時兼有優化生態、美化環境、防災避險等多種功能,這就決定了其特點頗為豐富。
1 現代公園的特點
1.1 公園類型豐富,服務對象范圍廣
目前的城市綠地系統劃分較為繁雜,具體綠地種類豐富,包括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以及其他綠地。各項又有多重子分類。本文探討的公園綠地,包括綜合性公園的全市性公園、區域性公園,社區公園的居住區公園、小區游園,專類公園的兒童公園、動物園、植物園、歷史名園、風景名勝公園、游樂園、體育公園、雕塑公園,以及帶狀公園、街旁綠地等,類別及其豐富。它要全面的考慮各種年齡段、性別、職業的市民的不同要求,服務對象的范圍很廣。所以可以說現代公園從尺度面積、區域位置、服務對象、包涵內容等方面各種公園都有其自身特點。
1.2 承載功能繁多
在空間層面上,首先它滿足了市民游憩度假的需求。市民一般性的日常戶外活動,比如日常的散步、交談、閱讀等活動即可在離家不遠的公園綠地內進行。其次,現代公園多帶有文化宣傳、科普教育的功能。
在精神層面上,現代公園起到了點綴、美化城市環境的功能。城市公園是城市綠地系統中的重要部分,利用自然山水和植物來豐富城市景觀,可以形成城市獨特的美景。而在接納游人觀賞的同時,城市公園又滿足了游人的情感需求,使得游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滿足,情操得到陶冶。
在生態層面上,現代公園可以改善小氣候,公園內部大面積種植的花草樹木葉面的蒸騰作用可以降低氣溫、調節濕度、吸收太陽輻射。現代城市中大多有數量不少的工礦企業,每日交通廢棄的排放量也不在少數,城市空氣質量狀況不容樂觀,而城市公園中的綠色植物具有多種防護功能和改善環境質量的技能,對各種廢氣具有稀釋、凈化、調節、轉化等作用。除此之外,公園綠地還可以凈化水體和土壤、涵蓄水源、保護地下水。大面積的植物還為大量的生物提供棲息繁衍場所、保護了生物多樣性。
1.3 具備良好的開放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已不能僅僅通過以追求新的信息量為目的和以占用較多時間、耗費較多精力為特征的傳統意義上的旅游活動來滿足其回歸大自然、平衡身心世界的需求,而是呼喚一種更為日常化和普及的景觀空間,一種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連的景觀形式。傳統公園,大部分周圍都環以高墻或圍欄,每個公園只有可憐的一兩個出入口,給人一種及其封閉的感覺。近年來,我國新設計建造的公園大多已經改封閉式為開放式,不再收取門票,公園的維護開銷由市政統一劃撥。大型城市公園如此,小型的街頭游園以及社區公園、小區綠地等景觀則是像珍珠一般鑲嵌在市民們生活的地域周邊,市民們若想親近自然,只需步行三五分鐘即可進入一處宜人環境之中。
1.4 結構布局風格多較為綜合
與傳統的古典園林不同,現代公園不再是單一的使用曲折回環的園路、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小巧玲瓏的假山等元素,也不是一味地布置等級分明的軸線、道路兩邊冠以修剪整齊的喬木或綠籬,現代公園的布局風格絕大多數都融合了中國古典園林的自然和西方傳統園林的規整,在風格具有綜合性的特征。
1.5 文化氛圍濃厚
當今的景觀界提倡文脈主義與場所精神,落實到城市公園設計上,其設計之初設計師大多要挖掘相應地域的人文資源,歷史典故、名人故事等都會作為設計元素進行合理利用。或以其命名景點、或以其作為靈感設計構筑物。歷史文脈是一個城市的寶貴財富,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其魅力正是通過這些歷史上人文軌跡所體現出來。合理地運用這些,可以使城市重新散發活力。
針對以上分析,現代公園內的景觀小品設計需要考慮諸多因素,空間處理上要聯系到公園周邊的環境,其形態、風格、尺度等方面要考慮到游客的心理需求,讓人感到友善,親近和人性化。同時還要盡可能使用環保節能和生態方面的材料,做到與自然和諧共生。再者,在設計時還要相應地融入文化要素,使得小品具備一定的個性特征。
2 景觀小品設計方法構架
2.1 設計原則
創新性原則。創新在現代設計中的作用不容忽視,任何固步自封、一成不變設計類型都是沒有出路的。景觀小品設計在不斷吸收各種設計流派、藝術形式優點的基礎上,也應該讓新鮮的血液融入進來,從而達到自身更好的發展。在現代設計不斷發展的今天,無論是藝術的創新、技術的創新、造型的創新、內涵的創新,亦或是景觀小品的創新都定然有著廣闊的空間[1]。
生態化原則。現代公園被形象的稱為“都市中的綠肺”,是市民接近自然、放松身心、緩解壓力的重要場所。談及公園景觀小品設計,筆者認為,選用天然的材料進行創作的方法不失為一種捷徑,在表現作品藝術性的同時,可以體現與自然間的聯系。還有些設計者提倡在設計材料的選擇上,利用廢舊材料進行再創作,在保護原有生態環境的同時美化環境,提升環境品質,彰顯生態與環保的概念。
以人為本原則。設計以人為本,應該滿足人的需求。現如今的公共景觀小品已然不僅僅局限于過去宮殿里的裝飾物或是寺廟中的神像,而更多的是為普通大眾所設計。以人為本,不但要讓觀者在視覺上一飽眼福,更應該注重與觀眾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優秀的景觀小品應該是可以與欣賞者進行無聲的對話而不用在意他們之間是否有語言的限制。因此,以人為本,就是要在功能的定義和藝術的表現上總是把小品的使用主體——人放在首位,充分滿足人們生理及心理的需求。
空間性原則。開放性的公園空間有別于很多其他類型空間。其空間特點鮮明,包含的空間種類也較為繁多。景觀小品作為其中美化環境、強化環境的空間要素,應該針對其復雜多樣的空間類型進行巧妙合理的構思與安排,努力做到在平面、立面、尺度上與周邊環境最大程度的協調。
材質多樣性原則。在探究現今小品設計的問題時發現了不少的作品在材質利用環節的不足,存在著材質利用類型單一,對材質的特性把握不到位,選材不合理等問題。本著從材質層面提升小品設計的品質的目標,筆者認為,今后的景觀小品設計應該遵循材質多樣性的原則。包括材質種類的多樣性和材質構造、利用手法的多樣性三個方面。
文化性原則。景觀小品需要體現不同的文化,包括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科技文化等通過設計手段融入作品中,通過景觀小品呈現出特色。如通過景觀小品的設計來體現地域文化,觀者對于其所生活的城市本身就有著較深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景觀小品作為表現地域文化的重要的物質載體,當人事置身于該環境中,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觀小品設計可以給觀者留下持久深刻的文化記憶,用其承載的地域文化內涵來打動觀者。
2.2 設計步驟
(1)充分準備,合理調研。調研不但是景觀設計的前提,更是做好景觀小品設計的必要條件。應該做好合理而充分的調查工作,具體內容應該包括公園周邊環境、公園所在地的人文歷史背景、公園分區情況、受眾心理、受眾的審美方式、受眾行為特點等。由此基礎資料即可以進一步來安排景觀小品的類型、位置的安排、題材的選擇、造型表現手法、材質與色彩的處理等等細節。具體方法可以采用查閱資料以及問卷調查的形式。關于問卷調查得出的數據參考性較強,直接針對受眾,可以詳細的了解受眾的需求、受眾的喜好、受眾的習慣等等。這樣得到的設計前提資料是全面而寶貴的、富有極強的參考價值。
(2)確立主題,融入文化。景觀小品的設計必須言之有物,光有其表而無內涵的作品是經不起觀者的推敲和時間的考驗的,如果說造型、材質、色彩、空間布局等等是小品的外部因素,那么小品的主題思想即是其內在靈魂。小品是一種文化的載體,景觀小品可以表達地域文化、傳統文化、公園文化、科技文化、民族文化等各種文化,所以,在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和詳實的調查之后,下個步驟即是合理斟酌景觀小品的主題,主題明確可以使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可以使游人通過外表感受到作品的內在靈魂。
(3)確定空間布局與小品尺度。黑格爾在《美學》一書中指出,“藝術家不應該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慮把它擺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構思時就要聯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們空間形式和位置[2]。”空間布局也是景觀小品設計成敗的關鍵。所以,設計的第三步即是要慎重考慮小品的空間布局與尺度狀況。
在空間布局上,首先要考慮小品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即選址要考慮具體場地是否適合景觀小品的設置,適合什么樣類型的景觀小品設置。在現代公園中,應該考慮的因素也較為繁多,包括公園的結構、功能分區、地形、建筑、道路、水岸關系等等自然和人工環境條件,要因地制宜地去安排景觀小品。
其次,要合理考量景觀小品的被觀賞角度。景觀小品是空間的藝術,必然存在著最佳視角問題,景觀小品的造型感會隨著不同的視點變化而產生相應的視覺效果,必然存在某些角度視點最佳[3]。所以,在安置地點的選擇時,我們應該把其安排在公園空間的開敞處,保證有充足的人流,進而再選擇合理的朝向,以達到最佳觀賞效果。
再次,在考慮到小品與場地的結合、最佳觀賞角度問題之后,還要注意的是小品的光影效果。小品安置的位置與朝向對其光影效果影響甚大,自然光是為小品增色的最佳光源,雖然目前有一些小品周圍配有小型燈具進行補充照明,但是最終效果依然不如自然光。自然光源能夠增加小品的親和力和表現力。所以,我們應合理考量小品與自然光的關系,確定最合理的光照角度,最終達到良好的光影效果。
景觀小品的尺度問題也和空間密切相關,直接影響到觀賞者的視覺舒適感。小品的尺度美感是建立在公園場地景觀整體美感的基礎上,和公園場地的尺度與主題密切相關。被安置場地的空間規模決定了其尺度的大小,一般情況下,較為開敞的公園入口廣場、濱水廣場等類型場地,可以適當安排大尺度的景觀小品,而小型活動場地、私密休息場地等類型可以安置小型的、親切尺度的小品。而場地的主題也在很大程度上覺定了小品的尺度,在較為嚴肅的、紀念性的場地中,可以適當安排大尺度的小品,在休閑性質的場地中,小品的體量就應該以宜人為準,讓觀者有景觀小品融入生活的感覺。
(4)設計造型與選擇藝術表現手法。造型即是小品的外部形態,是小品設計的重要元素,或是單個的圓雕、或是依附于立面的景墻浮雕,造型就如同人的臉部,是區分其他,辨別特點的關鍵。小品的思想也必然通過造型來體現,人們對小品的第一感官也是其造型。造型是否優美和精致,決定了游人是否愿意駐足仔細欣賞,決定了游人是否可以通過欣賞而進一步了解其內涵與文化。而表現手法,即具象、抽象和意向三種。在考慮造型的同時就應該確定用何種方式來進行藝術表現。三者各有優缺點,關鍵是要做到合適的手法用在合適的作品上,用在合適的環境中。我國人多數比較接受具象、真實感強的作品,而隨著認識的不斷提高與視野的不斷開闊,抽象和意向作品的空間也會慢慢變大。筆者就認為,在今后設計中,在合適場地應該多設計抽象、意向的作品,提升整體的趣味性與時代性。
(5)選用合適材質。景觀小品離不開材質,材質是小品內涵的載體,通過材質形成三維空間的小品作品,材質也可以體現小品的藝術風格。設計者應該合理地利用金屬材料的雋永而典雅、石材質的厚重而冷峻、木材質的親切與自然這些特性,準確的把握材質與作品之間的關系,合理選擇材料,合理利用材料,最終達到創作一件優秀景觀小品作品的目的。在具體設計時,還應該考慮多用不銹鋼、著色鋼、鋁合金、陶瓷、玻璃等富有現代感的材料進行創作,并且不拘泥于單一的材質,在一件作品中可以運用多種類型的材料,這樣不僅可以豐富雕塑的造型語言,也可以增強其視覺沖擊力,豐富游客的視覺審美感受。而小品的色彩設計也是極其重要的環節,色彩是從屬于材質的,材質的選擇即基本決定了色彩的選擇。從生理上來講,人對于物象的色彩的敏感度往往是要超過其形體的。有句俗話說得好:“遠看顏色,近看花”,就是這個道理。一般情況下,傳統的作品更趨向于材料的本色。而筆者認為,現在的小品創作,可以大膽嘗試用各種合適的顏色,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改變材料的原本色彩,只要色彩能夠與景觀小品的主題、空間的氛圍相互協調即可。有時候,成功的顏色運用甚至可以突出主題、突出空間氛圍。
(6)安排植物配置。植物與各類小品的配置,在上文的理論部分已做了剖析,在滿足以上的要求之后,即可適當的考慮植物的具體配置方法。為小品的最終效果作一些盡可能的補充與完善。
【參考文獻】
[1]華予.高郵穿心河改造工程中的雕塑設計[J].安徽農業科學,2014(08).
[2]汪明強.現代城市雕塑設計的空間環境解構[J].文藝研究,2003(07).
[3]王汀.大學校園雕塑設計研究[M].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