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雅倩
(湖北理工學院圖書館,湖北 黃石 435003)
國內圖書館對于手機二維碼的應用起步較晚,直到2005年上海圖書館才開始推出全國首家“手機圖書館”,圖書館移動服務推出后,關于這方面的論文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關于手機二維碼在圖書館的應用,例如“手機二維碼——現代圖書館應用新技術,徐瑞,2014年”等,論文研究了二維碼的定義以及在各個高校圖書館的應用情況;還有的論文研究國外二維碼技術的先進經驗。二是集中在圖書館微信服務的發展。如“公共圖書館信息化服務中微信的應用”作者彭春林、蔣恩智,2015年。總之,國內外關于圖書館移動技術的研究比較多的集中在技術水平的研究以及對先進經驗的揣摩。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免費手機通信軟件。其特點是用戶能在各種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上進行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信息傳播,并提供多人聊天以及1000米以內的微信用戶搜索以及搖一搖及漂流瓶等交友功能。雖然出現時間不長,但是發展迅猛。截止2012年3月底,微信用戶突破1億,耗時433天。2012年9月17日,微信用戶突破2億,耗時縮短至不到6個月。截至2013年1月24日,微信用戶達3億,時間進一步縮短至5個月以內,而且仍在加速普及中[1]。
長期以來,面對用戶的需求,圖書館總是處于被動地位。伴隨著新技術革命的到來以及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和發展,基于智能手機的各種移動應用層出不窮,公共圖書館可以運用二維碼技術和微信、微博技術,與用戶建立可持續的互動關系,提供手機閱讀,還可以聊天,解答疑惑,共同完成既定任務等。
本論文研究了高校圖書館通過微信建立交流的方法,國內很多高校圖書館已經提出了將大眾媒體作為一種營銷工具的方式。本文研究了微信在受眾中的流行度和交流度,探討了微信在圖書館推廣服務中存在的弊端,以及針對這種現狀提出了對策的研究。
圖書館傳統意義上的知識推廣服務不是建立在讀者主動需要的基礎上的,而實際上是一種建立在讀者需要前提下的被動滿足式的提供,而非主動式服務。圖書館的這種被動服務與用戶的需求及快速精確獲取之間一直存在著矛盾。讀者無法將自己的需求告知,而圖書館也缺乏相應的渠道了解,溝通存在很大的問題。圖書館開展的活動,得不到師生的熱烈響應,給圖書館服務推廣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目前,國內圖書館行業對微信的利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基于微信的知識利用,是現代人在高節奏的生活與工作環境中以碎片時間獲取碎片知識內容的現實需求。主動提供與定向推送,是圖書館長期以來所追求的目標。而現代社交媒體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可以記錄并跟蹤用戶的檢索習慣,推測用戶檢索的喜好,并自動提交或推薦用戶可能需要的信息與知識,用戶則可以選擇性的接受。媒體平臺還可根據用戶所接受的內容,自動調整所提交或推薦的內容,提供更精確、更滿足用戶需要的信息給用戶。如果實現微信與圖書館的結合,就可以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由圖書館提供知識內容,由微信實現主動提供。這將極大地節約了用戶搜索知識所花費的時間,更大地彰顯微信圖書館的魅力[2]。
但是,目前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目前很多高校微信功能不全,只有回答問題,信息推廣的功能,滿足用戶簡單的需求。微信認證方式復雜,用戶使用困難等。圖書館館員業務水平不高,或者專業人員少,無法及時對用戶需求進行答復。服務終端單一,無法滿足更多的移動用戶服務。微信功能單一,未與圖書館的其他服務相對接,相融合等。
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該切實與手機運營商進行通力合作,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培養公眾認知度,統一碼制標準,提高終端支持能力,建立手機圖書館專業網站,加強圖書館聯盟等,讓手機二維碼技術更好地進入讀者的日常生活中來,也讓其逐步改變我們的閱讀習慣,最終將圖書館事業向現代化建設進程推進。
針對以上現狀,圖書館更應該熟練使用微信系統,盡可能吸引更多的讀者關注圖書館微信,并且不斷提高圖書館微信的價值,盡可能發揮其作用。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
2.1.1 借鑒國外圖書館移動服務的先進經驗
2.1.2 借鑒國內圖書館移動服務的先進經驗
目前,很多高校圖書館包括公共圖書館已經使用微信開展了圖書館的推廣服務。有的圖書館微信可以實現自動智能應答,包括被訂閱時代自動歡迎語、非人工服務時間點消息自動回復、關鍵詞識別的自動回復;還可以人工實時交互問答;對用戶分組分地域控制的消息推送;還可以綁定讀者證、解綁讀者證、查詢圖書、查詢讀者借閱信息等。
2.2.1 要求館員轉變服務理念,積極服務新的讀者群體
圖書館館員應該轉變傳統的服務理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2.2.2 館員應熟練操作各種移動應用技術
圖書館應該定期對館員進行培訓,會使用微信的各項功能,例如發送消息,對用戶分組,管理用戶帳號信息等。
2.2.3 調動館員積極性,把移動服務深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圖書館要調動館員的積極性,把移動服務深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圖書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發送內容,這可以來源于圖書館傳統的頁面新聞、微博或博客等[3]。
(1)各類動態和通知,包括節日祝福等;(2)數據庫、網站、圖書介紹與推薦;(3)館員的簡短書評、學習心得;(4)圖書館各類服務及知識介紹;(5)數據庫使用方法與技巧。
2.4.1 把種類繁多的圖書內部管理系統規范統一
微信圖書館可以借鑒
與OPAC系統對接,用戶可以從上面修改個人信息,并了解借閱情況,也可續借圖書、預約圖書等;還可以用OPAC系統進行信息檢索,了解借閱圖書的分類號、位置、書評等詳情及當前狀態等信息;微信圖書館還可以與遠程訪問系統對接,實現遠程的手機與數據庫的聯系。
2.4.2 為不同類型的手機用戶提供多種服務終端
針對目前手機型號種類繁多,圖書館也要提供多種APP的服務終端,如安卓、蘋果等服務終端。
圖書館之間可以利用微信掃一掃的便利性,加強合作,強強聯盟。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促進高校科學研究的學習與發展。
李開復老師曾經說過“微博改變一切”,而從對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微信正在改變一切”,微信正在全球化發展,它巨大的用戶數量也就意味著蘊含的巨大能量,這為圖書館開展微信服務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觀念的革新與理論的研究是保證技術發展的主要基石,微信作為一個嶄新的事物定然具有強大的發展潛能和頑強的生命動力,高校圖書館一定是伴隨著微信的發展而發展。
[1]徐彩霞,徐丹黎,林建軍,魏啟宇.紙網云融合——閱讀3.0時代高校圖書館推廣趨勢分析[J].情報資料工作,2013(5).
[2]陳語時.微信圖書館建設之思考[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7).
[3]王勇,洪斌.微信及其在圖書館的應用[J].新世紀圖書館,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