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博 丁生忠
(寧夏廣播電視大學,寧夏 銀川753000)
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是通過現代技術手段不但將現有的教育資源實現共享和開放,更是將教育觀念、教育過程乃至教育對象進行開放,學生對課程選擇、媒體使用、學習方式、學習進度、時間和地點等方面有較高的自主權,在教學上采用多種媒體教材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等教育形式使得學生與教師處于準永久性分離狀態,是公民終身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徑。
開放教育省開課是指由省級電大負責完成課程設計、師資配置、教學資源建設、課程教學、課程考核、教研活動、教學檢查、教學評價和教學督導等環節的課程。
開放教育省開課網考系統不但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而且是省級電大自身對省開課程的學習方式、考試方法和考核模式進行改革和發展的客觀要求,它對完善開放教育省開課課程學習測評理論、促使學生享受學習成果帶來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節約學生的考試成本、均衡考試資源、完善考核過程監控、豐富考核質量體系、提高學員時間利用率、推動開放教育向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現簡要概述如下:
省開課網考系統引入和實現了學員的“隨學隨考”和“線上線下預約考試”等理念,使得開放教育省開課考核更加靈活多樣、更能適應學生的實際需求、進一步擴展了開放教育省開課考核方式的開放性,從而使得開放教育更有生命力,同時省開課網考系統能夠保證教務管理中“教、學、考”等環節的一致、連貫和協調,真正實現了開放教育省開課“教、學、考”的一體化設計,從而進一步推動了遠程開放教育省開課測評理論的發展和完善。
開放教育的學生一般都是兼職學習,他們一般以工作為主學習為副,其主要學習時間是業余時間,在時間分配上面臨著工作時間和學習時間的沖突問題,這種時間沖突使開放教育的學生面臨著比全日制學生更大的學習壓力和學習困難,開放教育省開課網考系統通過信息技術完成學生省開課的考核和測評,為學生節省了交通方面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提高了學員時間利用率,同時通過這種設身處地為學員著想的實際行動增加了學員與學校的感情,更帶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學和招生的發展,因而對開放教育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開放教育省開課網考系統本身能提供一些數據和量化指標,通過這些指標能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從而有利于學生享受學習成果帶來的成就感,從而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成就感也使學生擁有了更多的自信心,這對增強學習效果,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都有重要的意義。
對學生來說,省開課網考系統節約了學生的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對考點來說,開放教育省開課網考系統減少了考點的命題成本、紙介試卷印刷時的紙張成本、運輸成本、人工成本、閱卷成本、成績錄入成本等辦學成本,另外,省開課網考系統使得各考點可以通過隨學隨考將每學期期末集中考試時一次完成的考試工作量分解到整個學期內,這大大緩解了期末集中考試期間對大量考試資源的集中占用導致的資源分配困難,因而省開課網考系統有利于均衡考點的各種考試資源,同時,有利于分解考點每學期期末集中考試的壓力。
開放教育省開課網考系統引入了隨學隨考的服務和評價理念,使得省開課的教學服務體系和評價體系更具多樣性、開放性、靈活性,這不但使得開放教育的教學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也使得開放教育的課程評價體系得到了進一步地發展和完善,這使開放教育呈現出了新的活力,必將對放教育的未來發展產生很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省開課網考系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實現省校對各考點課程考核的整個過程實現全程視頻監控,這與傳統的課程考核監控相比有著革命性的進步,同時使得考試過程監控變得更加細致入微更能面面俱到,更易于發現考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意外情況,有助于對考試過程進行全程監控。另一方面,開放教育省開課網考系統能夠準確及時地統計試卷利用率,實考率、及格率、平均成績、試題難易程度等考試數據和試卷分析數據,從而有利于推動教學質量考核體系和質量分析體系的完善。
此外,省開課網考系統還使得考試時間更加靈活、考試過程更加公正公平、試卷評閱和試卷分析更加方便快捷、成績管理更加準確高效,開放教育省開課網考系統的多級系統充分實現了開放教育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辦學理念。
不論是省開課形成性考核網考系統,還是終結性考試網考系統,在系統架構時,首先要在系統中嵌入或者人工完成網考系統正常運行所需要的各種管理、保障、考試數據控制和安全規范等考務基礎性內容。其中,管理主要包括考試報名方式管理、考試過程管理、個性化功能管理、交費管理等;保障主要包括軟硬件保障、題庫建設、維護、更新、遠程技術支持服務及日常運行經費保障等;數據控制主要包括數據生成及傳輸、閱卷、成績合成及導出、數據統計分析等;安全規范主要包括監控規范、考務系統運行規范、各類用戶的身份認證、試卷答案的加密解密、認證文件的加密解密、考試包文件的加密等內容;其次,網考系統需要性能良好運行穩定,能夠適應并完成大規模網考的各種任務;第三,網考系統要具有方便快捷、操作簡單、適應性強的特點,不但要能適應考試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也要能夠適應網考系統發展的需要;第四,在架構技術上,網考系統要將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結合起來,要將B/S架構和C/S架構結合起來;第五,在運行硬件方面。網考系統必須確保能在主流的服務器和客戶端流暢運行;第六,網考系統在系統架構時,必須要有理念、技術和算法設計等方面的先進性;第七,網考系統要有很強的實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普遍性、準確性等特征;第八,在形成性考核網考系統和終結性考試網考系統的功能分配時,要分別突出各自的特點,形成性考核網考系統仍應堅持對學習過程的考核,而終結性考試網考系統則主要以期末課程考核為主。
網考系統的模型與系統架構一樣,都是從頂層設計開始,首先分為形成性考核網考系統模型和終結性考試網考系統模型,這兩個繼續往下延伸,就分別形成了自己的各級模型,他們都包括題庫模型、考生數據管理模型、試卷模型及答案模型、報考模型、考場編排模型、考務管理模型、試卷評閱模型、成績管理及統計分析模型、遠程監控模型等,但他們有的模型是相同的,而有些模型則是不同的,比如他們的題庫模型、考生數據管理模型、試卷評閱模型、成績管理及統計分析模型等模型是相同的,而他們的遠程監控模型、試卷模型及答案模型、報考模型、考場編排模型、考務管理模型則是不同的,具體分述如下:
題庫不需要區分自測題庫、練習題庫和考試題庫,只是在使用時用不同的組卷策略體現不同的用途,之所以不做這些區分,是因為題庫的數據量非常大,占用資源非常多,而且沒有必要為了區分題庫重復建立數據相差不大的多個數據庫,在設計和建立題庫模型時,必須依據教學目標、圍繞課程標準、堅持考學一致,為此,首先要考慮題庫的結構、各種題型的數量、比例;其次確定試題標準;第三,確定試題的正確處理流程,試題須經過初審、修改、再審、再修改、直至符合標準才能最終錄入題庫;第四,確定試題的各種屬性,具體包括試題所屬題型、開閉卷屬性、難易程度、所屬章節、生成時間、解答所需時間、是否屬于基礎知識、是否屬于實踐拓展知識、是否來自教材、試題使用狀態、試題使用次數、試題答案、試題是否待升級等屬性;第五,為保證題庫模型的長久生命力,試題設計除堅持科學性外,還須正確處理題庫的發展及建設維護成本等相關因素。
設計和建立試卷評閱模型時,要提供導入和錄入兩種模式使考生的學號、姓名、所在教學點、專業規則、教學計劃等信息進入網考系統,同時須提供考生考試課程的考試時間、考試次數、歷次考試成績及成績查詢等功能。
設計和建立試卷評閱模型時,客觀題須設計成由網考系統對照答案自動完成,主觀題、機考電子答題卡試卷及掃描后的紙質試卷答題紙在網考系統中經授權完成人工評閱,評閱完成后系統須自動完成各題型分值的相關記錄,包括具體分值、閱卷人、是否修改分值、修改理由、修改人、審核人等。
設計和建立成績合成及管理模型時,主要是根據評閱結果將各題型的成績和總成績合成出來,并做相應記錄,然后試卷分析,再設計成績數據的相關統計分析,最后設計成績數據導出功能,以完成網考系統與教務系統的成績數據對接。
設計和建立遠程監控模型時,必須要實現省級電大通過視頻、文本和語音信息等方式對考點的考試過程進行遠程在線監控,其中,遠程在線監控要完成雙向功能,省級電大和考點均需實現文本數據、語音數據和視頻數據的生成、播放、發送、雙向交流等功能,形成性考核網考系統的遠程監控由于不需要對考中進行監控,因而其主要任務是考前和考后的監控,終結性考試網考系統監控的重點主要是考點的考試全過程,主要有針對學生流動、監考流動、試卷流動的監控,以及考場周邊和考務管理的監控,例如校門口、警戒線、樓門口、樓道、樓內考場、考點辦、保密室、試卷收發裝訂管理、試卷流轉、醫務室、備用考場、意外事故處理室等地點的監控。
在設計和建立試卷模型時,首先要建立科學的針對考核目的的組卷策略,然后建立對應的組卷模型,每種組卷策略要對應一種試卷模型,形成性考核網考系統的組卷策略最好在四種以上,這樣既可以是全客觀題,也可以是全主觀題,也可以客觀題和主觀題相混合,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考查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可以考查基礎知識和理論水平。終結性考試網考系統在建立組卷策略時,主要考慮學生結業該課程應具有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因而他的組卷模型要考慮學生的綜合能力,當然可以是全客觀題,但一般應客觀題和主觀題相混合。最后,根據試卷模型生成對應的答案模型。
由于考生的相關數據已由考生數據管理模型完成,因而,形成性考核網考系統的報考模型只需要設定考試周期、報考要求、所需考場、監控等條件,同時要提供多種報名方式,由考生或考點遠程自主選擇個人報名或集體報名等方式完成報名,終結性考試網考系統的報考模型與形成性考核網考系統稍有區別,主要區別是省級電大對報考條件的設計上,終結性考試網考系統無需設置明確的考試周期,而且還要根據具體情況做更具體的審核及校驗,比如根據形成性考核網考系統中報考考生所修課程的成績確定是否允許其參加對應的終結性網考考試,以及考生所報考的課程是否屬于對應專業規則中的課程等,除此之外,終結性考試網考系統的報考模型與形成性考核網考系統的設計是相同的。
形成性考核網考系統考試時由考生直接登錄系統進行考試,沒有考場限制因而不需要做考場編排,但設計時仍須提供學生在報名成功后直接從省校下載考試需要的各種數據,并完成離線考試,最后將考試數據在線上傳至省級電大,終結性考試網考系統的考場編排需要根據考場情況進行考場編排,為此須先從省校下載報考的所有相關數據,然后選擇考試時間和考場,在完成考場編排后將編排數據上傳至省級電大。
設計考務管理模型時,由于網絡負荷的原因,考點組織考試的管理采用C/S結構模式,牙關的數據傳輸采用B/S模式,由于形成性考核網考系統主要針對的是學習過程的考核,由于考生學習有時間和地點的隨機性,因而形成性考核網考系統考試時一般不需要進行考場監控,其考務管理主要是在線提醒督促學生加強學習并完成考核,并在考核完成后自行完成對考務數據的上傳,且仍須對網絡中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解密、權限管理等做相應的安全技術處理,但終結性考試網考系統的考務管理模型除要完成上述設計功能外,還需進行專門的考前、考中、考后管理,其中考前管理主要包括安排考場、機房、安排監考并組織考試;考中管理主要包括規范地組織考試、與省級電大對接遠程監控,提供每個學生考試數據的實時備份,以及對考試情況進行準確記錄;考后管理與形成性考核網考系統不同的是,終結性考試網考系統的考后管理需要考點上傳考試數據到省級電大,而不是考生自行上傳考試數據。
綜上所述,二級管理模式下省開課形成性考核網考系統和終結性考試網考系統的系統架構和模型設計是一件復雜的系統工程,特別是它需要隨著考務管理及網考政策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因而網考系統需要在設計、測試和運行中不斷發展和完善。
[1]尹飛鴻.常睿.何亞峰.干為民“有限元法與軟件應用”課程考試系統設計[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3(5).
[2]郭飛軍.基于B/S的航海類函授在線考試系統的設計[J].中國成人教育,2011(02).
[3]王勃.基于混合模式的在線考試系統的設計[D].西安工業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