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江 劉會英
(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學院,安徽蚌埠233050)
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1]定義,模擬訓練是指部隊、分隊及人員使用模擬訓練系統或器材,模仿武器裝備性能、作戰環境和作戰行動進行的訓練,分為裝備使用操作、作戰運籌和兵力模擬對抗等。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軍武器裝備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如何有效發揮新型武器裝備性能,對裝備操作使用人員的技術水平、操作技能熟練程度、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模擬訓練以其安全、經濟、可控、可重復、不受氣候和時空限制等特點,日益受到各國軍隊的高度重視。其中,美軍是模擬訓練的先行者。20世紀80年代,美軍就組織開發“合同戰術模擬訓練系統”[2]。標志著美軍模擬訓練模式從人工模擬轉化至計算機模擬。我軍模擬訓練建設起步相對較晚,諸多方面有待進一步研究。探索軍隊院校模擬訓練問題,研究院校模擬訓練建設的方法思路,對于提高院校建設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經過多年的努力探索,院校模擬訓練已經取得長足發展。但受“完成訓練考核和等級考評是訓練的主要目的”,“實車訓練是訓練的高級階段”等慣性思維的影響,容易把模擬訓練定位在“打基礎”的層次上,造成“教范上有什么,模擬器上就設什么”;“模擬訓練考核考什么,就練什么”;“教范上怎么評定成績,模擬訓練就怎么評成績”等不合理現象。
當前,各類教范所規定的訓練考核內容距離實戰化還有不小距離。例如,在坦克射擊模擬訓練中,一些平時組訓困難、無法保障,而在實戰中非常重要的訓練內容,如引導射擊、標定射擊、水上射擊、特種彈藥射擊等應當進行大量模擬訓練的內容卻沒有開展。而只是模擬需要以實車實彈考核的內容。因此,如果僅以教范作為模擬訓練的依據,將難以有效發揮模擬訓練器材效能,從而束縛模擬訓練的發展。
當前,在模擬訓練管理上,相應的配套法規制度普遍還不太完善。例如:在模擬訓練器材的使用、保管維護、研制開發等方面,大多院校并沒有一套完整的法規制度進行規范。器材的研制、管理、使用一般由不同部門(單位)依據本單位現有的法規制度實施,如研制過程依據科研有關規定進行,管理過程依據研發單位有關規定執行,經費的使用依據裝備財務有關規定進行,而成果的推廣和二次研發等活動卻沒有相對應的法規可以參照。此外,由于模擬訓練器材的研制一般實行課題組長負責制。這樣有利于器材的前期開發,但同時也給后期使用管理和維護帶來困難,甚至會導致器材研制技術、資料甚至是使用權只掌握在課題組長手中,從而造成訓練器材的閑置和浪費。
目前,院校使用的模擬訓練器材普遍以機械化模擬訓練器材為主,故障率高、功能單一、更新換代慢等問題較為突出。另外,加之信息化程度較低、模擬逼真度差、數據采集分析能力不足、功能不完善等,使得模擬訓練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院校模擬訓練器材研制一般由不同單位負責,互相之間一般沒有建立通用的技術開發平臺,造成編程語言雜亂、非標準硬件較多的現象,而且模擬訓練器材部件的通用性、互換性較差,同型號訓練裝備存在互不兼容、無法匹配、不能實現互聯互通的現象。這樣,不僅造成了經費、物力、人力的極大浪費,而且給后期的維護、保養、成果推廣等方面帶來諸多障礙。因此,隨著技術的進步、需求的增長,建立健全的模擬訓練器材相關標準規范體系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要深化對模擬訓練的認識,克服“可有可無”、“走走過場”的慣性思維,切實把模擬訓練作為信息化條件下訓練模式轉變的催化劑。要積極組織訓練、教學、科研方面的專家,認真研究論證模擬訓練建設和訓練問題,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方向。要將模擬訓練深入專業訓練的各層次,尤其要強化應用訓練。要積極開展貼近實戰的模擬訓練考核評估手段,在抓緊實車訓練的同時,認真探索專業訓練“在模擬仿真環境下練”、“用模擬器操作方式來考”等方法途徑。
2.2.1 建立模擬訓練器材“全壽命”管理制度
把現有模擬訓練器材與一般器材區進行區分,加大經費投入,切實建立機關保障、教研室統一安排使用、教員具體負責的一體化管理體制。對于具體負責人員應在項目研制的時候提前切入,掌握器材的研制思路、技術手段、培養其維護技能;要將模擬訓練器材技術文檔進行歸檔管理,以滿足器材維修、二次開發等需求;對于待報廢裝備,按照程序進行報廢處理。
2.2.2 建立獎懲機制,嚴格規范模擬訓練制度
按綱施訓、依法治訓是新裝備模擬訓練的本質要求,必須圍繞訓練任務、準備、實施、考評、保障。突出計劃、職責、程序、標準、獎懲。加強對時間、內容、人員和質量的動態管理。通過嚴格制度對模擬訓練的組織與實施進行系統規范,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持訓練的連續性和系統性。
2.3.1 加大新型模擬訓練器材的研發力度
要充分發揮科研單位在模擬訓練器材研發上的主體作用,及時提出研發需求和改進意見。同時,要繼續發揮院校自身科研力量,實現優勢互補。要不斷提高模擬訓練器材的信息化含量,注重加大軟件開發力度,構建訓練模型庫、數據資源庫,能夠為模擬訓練器材提供更為逼真、復雜、貼近實戰的訓練環境。
2.3.2 整合資源,挖掘現有模擬訓練器材使用效益
要正視當前模擬訓練器材存在老化、功能單一的現狀,用足用好現存的大量訓練器材。第一,要搞好現有器材維護保養。由于訓練使用、維護保障等原因,一些模擬訓練器材沒有進行有效維護保養,從而導致機件銹蝕、部件缺失、性能下降。因此,對于列裝的模擬訓練器材,必須定期進行使用檢驗。對有故障的模擬訓練器材,要投入專項經費,加強維護修理。第二,要搞好挖掘革新。廣泛開展模擬訓練器材信息化改造,挖掘現有模擬訓練器材功能使用潛力,力求進行功能拓展,技術創新,使得型號種類更加完備,不斷提高現有模擬器材的保障效益。
模擬訓練器材標準化是為了實現諸多模擬訓練系統間的互聯互通,而不是要求方法整齊劃一[3]。第一,要加大對標準化建設的投入,加強標準化學科建設和標準化人才培養,打牢標準化建設的人才基礎[4];其次,搞好標準化體系的設計,研究具有指導意義的綱領性文件,確保既有長遠規劃,又有近期目標;第三,參考外軍先進標準,充分利用地方科研院所力量,通過引用或與地方合作等方式,建立起開放的、能及時更新并有效整合現有資源的模擬訓練器材標準化體系。
模擬訓練不受時間、天氣以及地域因素的限制,具有低耗、高效、安全、快捷的優點。當前,模擬訓練在部隊院校廣泛展開,成為推進軍事訓練轉變,促進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的重要手段之一[5]。在模擬訓練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訓練導向不明確、配套法規制度不完善、技術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已成為制約模擬訓練建設的瓶頸。本文,結合院校實際,分析了當前院校在模擬訓練方面存在問題,并提出了對于如何提高模擬訓練水平的一些思考。
[1]李海飛,李豐田,胡志宏等.淺談交互分布式模擬訓練[J].空軍靶場試驗與訓練,2013(4):18-20.
[2]陳和彬.“訓”為戰,“練”亦為戰—深度解析美軍模擬訓練[J].兵器,2013,172(9):20-27.
[3]嚴利華.模擬訓練標準化問題簡論[J].空軍院校教育,2013,1(2):26-28.
[4]李宏權,熊家軍,趙倩.我軍模擬訓練標準化建設的思考[J].潛艇學術研究,2014,2(4):63-65.
[5]劉占紅,王全順,董國強.促進學院模擬訓練發展的幾點思考[J].空軍石家莊飛行學院學報,2012,2(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