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瑞瑾
(江蘇大學理學院,江蘇 鎮江212013)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強弱,關鍵取決于科學技術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當今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總趨勢,便是充分重視學生個性潛能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爭取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主動。現實生活給教育改革指出了唯一的出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實施素質教育,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創造型人才。
何謂“創造”又何謂“創新”。創造與創新是有區別的,創造是從無到有,是人的主體性發展的最高表現,是對現實的超越。創新是從舊到新。同時,創造與創新又是聯系的,改造和創新的成果就是創造,創造依靠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沒有創新就沒有創造。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如何才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成為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務。
數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以它精確的計算,嚴密的邏輯推理,優美的結構形式等特點,在素質教育中,在創新教育中,肩負著不可替代,不可推諉的重任。根據筆者多年《高等數學》課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數學教學中,從以下三個方面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
對于每一位受教育者來說,其創造精神是受到鼓勵還是受到壓抑,直接取決于教師的素質。沒有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就會收效甚微。
那么,怎樣的教師才算得上是富有創新精神的呢?創新型的教師應該有很強的人格力量:豁達自信,興趣廣泛,襟懷寬廣,熱愛真理,志向高遠,不拘一格,富有批判精神,鍥而不舍,意志力強,能不斷超越自我;創新型的教師應該具有先進的教育觀:懂得尊重學生人格,實行教學民主,喚醒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超越自我;創新型的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教學藝術和深厚的學科知識,思維敏捷而富于想象,充滿靈性而富于激情,嚴謹而不乏幽默,執著而不乏靈活。創新型教師無論在教育思想觀念方面,還是在心理素質方面,與其它教師相比都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他們敢于接受新事物,敢于認識新問題,對自身的發展充滿一定的理想和向往。對此,在培養過程中,應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采取科學的人本主義的管理方法,以使創新型教師得到更好的發展[1]。“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這應該成為所有為人之師者的信條。為此,作為教師,應在豐富內涵,提升觀念,強化能力方面多下功夫,善于總結歸納,積累豐富的教書育人經驗。
要使學生成為創新型的人才,必須充分弘揚學生個性,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從現代學習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學習激情與學習的關系主要表現在,當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學習激情時,就會產生力求掌握知識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積極主動的意志行動,使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狀態,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2-3]。學生的素質和天資只有當他每天都有時間從事自行選擇的喜愛的勞動時才能得到發揮。為此如何根據數學課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喜愛數學的程度是數學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
創新思維,是通過突破傳統思維習慣和邏輯規則,通過選擇重組以產生新設想、新理論、新觀點的一種新穎獨特的思維方式。它具有新穎性和獨特性的特征[4]。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定理教學是常見的,講定理應從解決問題入手并注意知識內部的聯系,使學生明確結論是如何得到的,證明方法是如何形成的,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能力。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從失敗走向成功是需要頑強的毅力和耐力,從成功走向成功則是創新與創造的成功體現。為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在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基礎上,要充分發掘教材內容,設計多種問題,設置多個臺階,引導學生聯想、猜想和想象,使學生在學習中進行創新的嘗試,體會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堅持不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成必然。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7.
[2]岳博.新課程教學設計[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朱士鳴.學生心理引導技巧[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
[4]王小鳳.大學生創新思維加工策略的實驗研究[D].2007.
[5]萬忠保.數學教學應主動適應專業課教學的需要[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04).
[6]林菁.關于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看見數學原形的思考[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