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英 沈 輝
(上海師范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中國 上海201418)
2016年起,國家新的五年規劃又將啟動,在“十三·五”規劃中,針對高校教育則提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與人才強國、人力資源強國”的構想。高校是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搖籃,構建合適的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創新意識,教育部課程教學指導組在金工系列課程改革指南中指出:要不斷更新實習內容,盡可能創造條件,增加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實習的比例,并引入現代教育技術,逐步代替“作坊式、師傅帶徒弟”的落后方法。構建適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求的教學模式,培養操作技能高和創新意識強的實用型人才,是當前高等院校肩負的歷史使命。
高職院校工科類及相關類專業在教學計劃中都有金工實習這一以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操作技能和創新意識為目的的教學課程,金工實習主要包含車、銑、刨、磨、鉗、焊及現在的數控等教學模塊。其中車工實習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家重視職業教育及加強對動手型人才和實用型人才培養的力度,高職院校車工實習如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將成為我們每個在職教育者的新課題,也是各級管理層規劃發展方向的新方向、新目標。
學生來到實習車間,只是以充滿新鮮感與好奇性和完成實習教學計劃或是為了學分、積點,有部分學生,在使用普通車床過程中總覺得設備落后、實習傳統、高技術含量不足。轉而好高騖遠的想去操作數控車床。另外,現在很多學生多是獨生子女,缺乏勞動習慣與吃苦精神,在車床手動練習時覺得枯燥重復、怕臟怕累。學生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出來。再者,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師傅帶徒弟”一對一傳授,而實習指導老師則以課堂式教學注重演示一對多教學。更受實習課時的限制,教師只能以基礎指導較少工件制作指導為主的模式進行教學,也給學生造成只需完成實習課題,而不是為了學技術的錯覺。
金工實習是一個需要投入大量設備和材料的實習項目,它前期投入大不算,在實習過程中同樣要消耗大量高價值不可逆材料,而且是學生實習產品,無利用價值。造成一些非專業類院校對金工實習抱著過過場的心態,往往達不到教學目的。
車工實習教學內容和學生機械制造基礎理論選用課本未必配套,實習目的之一是讓學生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由于學生課堂教學和實習教學存在脫節而未能完成這個目的。
車工實習教學體系,是實習教學過程的基本理論與操作結構、框架,它包含有: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結果評價等整個教學體系。實習教學體系應結合現有的教學設施與教學資源和專業師資的特性以及當前社會的需求和今后社會的發展,因地制宜、與時俱進、突出實用、科學發展地進行合理構建,構建的層次應清晰、內容精湛、層層遞進、相互關聯,并按“夯實基礎、突出實用、樹立特色、增加創新、優化教質”的指導思想貫穿到整個實訓教學體系中去。
隨著“十三·五”國家宏觀規劃的確立,高等教育向社會化、實用型培養人才的改革步伐已經邁出。實用人才培養的提出,將大大提高大學生在社會上的認同度、提高就業率。當前,各高校對培養突出實用人才日漸重視,特別是普通本科院校,國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經明確:1200所國家普通高等院校中,將有600多所轉向職業教育,所以,車工實訓教學需要從職業教育方向進行規劃和改革,更新培養目標、教學方式和方法,加強和完善實訓體制和教學內容,迫切需要進入現代的應用型、實用型教學模式。從而終結人才培養與市場不對接的扭曲格局,讓高校的實踐教學盡到本來的職責,真正成為學生步入社會的通道和橋梁。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普通高校的金工實習必須要不斷地加強教學改革和更新,各實踐環節都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認知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