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寧林
(新疆師范大學圖書館,新疆 烏魯木齊830002)
“文獻檢索課是高等教育實施學生信息素養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情報意識,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圖書館所擁有的知識資源(館藏文獻信息資源、電子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與信息檢索能力?!盵1]
我國高校的文獻檢索課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其演變過程體現了信息社會對高校教育教學的要求:1984年教育部就《關于在高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的意見》的通知中,提出“這是一門很有意義的課,凡有條件的學校可作為必修課”;1998年教育部明確要掌握并開設有關文獻檢索課程的專業名稱,并指出“最好以圖書館作基地來組織教學”;2002年,首屆“信息素質教育學術研討會”將“文獻檢索課學術研討會”更名為“信息素質教育學術研討會。
傳統文獻檢索課教學內容通常情況下按照文獻檢索概述、圖書館服務與館藏書刊的利用、事實與參考資源的檢索與利用、文獻型數據庫檢索與利用、網絡信息的檢索與利用、專業信息資源的檢索與利用、特種信息資源的再入檢索與利用、信息綜合分析與利用等大章進行教學,每一大章又細分為若干小節;教學方法上一般先講概念,講檢索原理與方法,最后讓學生上機操。[2]然而,文獻檢索課發展至今,傳統授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于其發展。讀者處在信息社會的包圍之下,知識能力的獲取需要快捷、便利、兼具趣味與時效性。這些決定了文獻檢索課需要滿足地區性與讀者多層次性的不同需求。
目前國內高校已普遍開設文獻檢索課程,其中大多數是依托圖書館進行課程教學和實踐培訓的,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對提高在校生的知識素養和信息獲取能力有明顯的提高。如何在我校開設信息檢索課程,利用好信息檢索課為大學生的學習和科研服務,是擺在圖書館服務方面的一個重要課題。
我校目前現有22個學院,58個本科專業,1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9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7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合計18164人。在校生人數基數大,信息需求種類多,專業性強。于此同時,開設文獻檢索課的學院數量極為稀少,目前只有4個學院開設系統的文獻檢索課,并且授課人均為學院自身教師兼職,圖書館從事信息服務的人員沒有能夠參與到該課程的設置與授課內容的安排中去。
誠然,院系專業教師進行文獻檢索課授課具有本專業針對性強的先天優勢,但是,圖書館員對信息的掌握具有專業性、及時性、全面性的行業優勢,這是院系教師所不具備的。
圖書館得天獨厚的條件構筑了開展文獻檢索課的平臺,圖書館信息咨詢部門也是目前實踐中文獻檢索課的主要教學力量。多年來,圖書館同仁一直就該項課程設立的可行性進行不斷的論證和探索,開展了特定的信息素質教育培訓服務,如針對全校新生開設“怎樣利用圖書館”的入門培訓;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文獻檢索與利用”講座。從實踐中的反饋效果來看,雖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首先,從全校的課程設置來說,由于圖書館不是一級教學管理部門,文獻檢索課尚未能納入全校的日常課程管理體系,文獻檢索課的價值有待進一步引起教學和科研部門的重視。
其次,正如上文所說,目前我館多以臨時性講座的形式展開,講授人多為各品牌數據商的宣傳推廣,而系統性的講座培訓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入館教育方面。目前尚未針對各個學科和科研申報時間進行專題輔導講座。總的來說課程安排多為隨機,缺乏連貫性和持續性,課程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創新性。
最后,講座培訓的對象不夠全面。信息素養教育面向的是全校師生,目前我館所開設的培訓與課程,多針對本科生,對研究生、教師等群體尚未進行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對接服務。
針對上文對我校文獻檢索現狀和問題的分析與整理,結合內地高校文獻檢索課的成功經驗與我校的實際發展狀況,筆者認為,我校文獻檢索課未來的開設方式應遵循“全面服務,多層推進,方式多樣”的原則,具體構想如下。
首先,切實轉變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深入院系推廣,展開全面服務。從上文對我館信息咨詢服務的總體概述中不難看出,目前我們的服務較為被動和片面,仍在遵循最基本和傳統的工作思想和服務方式。結合我館目前信息咨詢服務所配置的人員及學歷背景來看,完全有能力深入學院,結合廣大師生的切實需求,全面推廣目前已有的資源和服務,深化師生對圖書館作用和功能的認識,擴大圖書館的影響力,為文獻檢索課的開展打下全面地基礎。
其次,充分利用已開設文檢課學院的經驗,以點帶面,帶動文檢課的全面鋪開。圖書館信息咨詢人員具有文檢課授課的先天優勢,比如在文檢技能把握、資源推送服務、信息時效更新等方面的優勢。在目前我校文檢課尚未獲得廣泛認可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學院的授課平臺,給予圖書館信息咨詢老師一個平臺和空間,是多層推進文檢課開設的有效途徑之一。只有在大量前期文檢課工作實踐和取得明顯效果的前提下,才能為以圖書館為主導開設文獻檢索課提供可能性和話語權。
最后,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方式,開展形式多樣、課時多樣化的文獻檢索途徑以及輔助方式。文檢課重在時效,謀求達到這種效果,在傳統教學課時安排的基礎上,需要開拓思路,利用好多種教育技術的交流方式。QQ課堂、微信、在線測試等均是比較成熟的輔助教學方式,它們兼具靈活性、便利性和趣味性;慕課課程研發等研究型自主學習平臺,可以達到真人授課、理論探討與具體案例分析相結合的良好效果,是調動廣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良好手段,具有樣本化的推廣前景空間;在課時安排上,可以短學時與階段性授課相結合,而不必拘泥于傳統課時限制,短學時文獻檢索課可以運用在開題、論文撰寫、課題立項及科學研究等學生的階段性需求中去。
為了全面培養讀者的信息素養,文獻檢索課的開設是大勢所趨,亦是自身需要。一名合格的文獻檢索服務人員需要具備的優秀的服務理念、扎實的專業功底和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文檢課內容的設置上既要考慮學校的傳統教學方式,又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注重時效,為培養兼具信息檢索技能與教育科研并重的人才而努力。
[1]龔自振.基于項目教學的高職院校文獻檢索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1(12):18-21,25.
[2]施蓓.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