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遠遠地就望見了村頭的那座小石橋,依舊荒蕪,仍然冷清。橋面的石板已雜草叢生,偶有幾根稀疏、冒出的茅草在迎風搖擺,似翹首以盼那些久未歸家的離人。
劉歡曾深情地吟唱:“我是你的一片綠葉,我的根在你的土地。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無論何時,人們總無法忘卻身后的那一片熱土,亦如我對小石橋的期盼。
“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欲望。”曹文軒如是說,想必是這樣的。隨著現代廠房鱗次櫛比地昂立江南,村中的小伙愈來愈多地踏過小石橋,獨自闖蕩去了。接著,姑娘銀鈴般的笑聲漸趨稀少了。村子漸漸靜了,小石橋也慢慢地長出青草了……伴隨它的只有幾個老人與他們孤獨的煙圈,還有日漸轟鳴的混凝土攪拌機聲。
小石橋,你是否不解,昔日熱鬧的橋欄為何一日日地歸于寂寞?而橋對面的房屋與巷道卻日趨一致呢?你是否擔心,那些踏過你去闖蕩天涯的孩子們,還能找到你嗎?
小石橋孤立野外,期盼著他們。
人,是念舊的生物,愈是遠離,愈是想念。“時光總是把身后的日子沖洗得熠熠閃光,引人回望。”羈旅天涯的游子們難舍心頭的小石橋。當劉亮程遠離故鄉,縱使身無所歸,他仍止不住一次次地回憶,回憶曾經擁有的舊院墻、圈棚和爐灶,回憶曾經輕撫過的草、沐浴過的月光和烙印在腦海深處的那聲聲雞鳴與犬吠……
是啊,哪個游子不思鄉呢?
一旦走出故土,故土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可使他們擁有“心有所歸”的無限幸福。
多年之后,當他們踏上歸鄉之路,闖入眼簾的是紅磚綠瓦、聳入藍天的集體農莊,田埂不再彎彎,小河不再清清,稻草人不再衣袂飄飄,小石橋也不再年輕……他們不禁要問:我們的村莊還有以前的痕跡嗎?我們翻山過海尋“根”的游子,還能滿足那份心底的期翼嗎?
身無所歸是可悲的,如杜甫,生命無涯。山長水闊,他卻尋不到歸鄉的舟楫。心無所歸,便是一種大悲。回顧迷茫,心靈無依,這應算是最深層次上的悲苦吧!
“當家園廢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腳步都已踏踏實實地邁上了虛無之途。”劉亮程曾經的傷口悄然成為整個中華大地的創傷了,身無所歸的游子們又該如何歸家?如若小石橋亦消失不見,我又如何歸家?
是否曾經走過的路,留下的腳印,也將隨風逝去?
定眼細瞧,小石橋禿頭光腦地癱坐在地上,正蹙眉望著唇邊的工廠出水口,污濁的水腐蝕了她清秀的容顏,惡臭的氣味熏得她頭昏腦脹。
2014年底,小石橋以“維修”之名,被永久拆除。
(指導老師:成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