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鋒
【故事引入】
蘇東坡誤改詩
蘇軾在朝廷任職時,有一次,他去王安石的書房。王安石不在,蘇軾見書桌上擺著一首只寫了兩句尚未寫完的詩——“明月枝頭叫,黃狗臥花心”。蘇軾瞧了又瞧,好生奇怪,覺得明月怎能在枝頭叫呢?黃狗又怎么會在花心上臥呢?以為不妥,于是提筆一改,將詩句改為“明月當空照,黃狗臥花蔭”。
后來,蘇軾被貶到合浦。一天,他在室外散步,見一群小孩子圍在一堆花叢前猛喊:“黃狗羅羅,黑狗羅羅,快出來呀!”蘇軾出于好奇,走過去問小孩喊什么,小孩說:“我們叫蟲子快點出來,好捉它。”蘇軾湊近花前一看,見有幾條芝麻大的黃色、黑色的小蟲在花蕊里蠕動,就問小孩:“這是什么蟲?”小孩說:“黃狗蟲,黑狗蟲?!碧K軾離開花叢,來到一棵榕樹下,忽聽得一陣清脆的鳥叫聲,便問旁人:“這是什么鳥?”旁邊人答道:“這叫明月鳥。”此刻,蘇軾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改錯了王安石的詩。
這則傳說故事啟示我們,文章修改要注意符合生活的真實。你認為,我們的日常習作修改還要注意些什么呢?
【技法點撥】
一、內容調整關注選材、立意、表達方式等。內容調整應首先做到文章契合題意,只有在符合作文題目要求的前提下,才能進行內容的調整。換言之,內容調整是為了更好地表現作者對文題的合理理解。考試作文的選材比較忌諱“大路貨”,所以在修改時要力避“撞車”,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如拿到題目就選親情題材,而對自我、社會、文化等材料涉及不多。同樣是親情題材,動不動就是端茶倒水、雨中送傘、背送醫院等陳芝麻爛谷子的情節,而對獨具個性色彩的愛的細節捕捉不到。立意是指作者借題目發揮對自然、社會、人生的體驗和思考,要注意修改得準確、深刻、新穎,要在“為什么”“怎么樣”等問題上下足功夫。作文內容修改最具操作性的是調整好篇章表達方式的使用。一般來說,記敘文要處理好側重描寫和適當議論抒情的使用,議論文要調整好中心論點和分論點、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
二、結構調整關注首尾、銜接、詳略等。文章的結構調整屬于形式層面的修改,要注意的是不能為形式而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初中考試作文開頭和結尾一般來說要做到呼應和適量。開頭入題要快,最好使用開門見山和環境引入等方式。結尾要揭題點睛,適當深化或留有余味。文章銜接要注意自然貼切而不生硬做作。文章修改的詳略處理與內容調整中表達方式運用的調整應該是一致的。一般來說,最能表現主題的內容需要詳寫,關聯不大的略寫;一般記敘文應詳寫描寫性內容,略寫議論抒情性內容。另外,結構調整還可以在內外線索等整體思路上下功夫。
三、語言調整關注修辭、用詞、句式等。一篇文章語言文字的修改屬于“小學”,不過有時候關系重大??荚囎魑膶φZ言的要求是通順,較高要求是流暢。語言調整要注意在通順的基礎上顯示自己的語言風格,或平實或形象或幽默或詩意雋永,個性化的語言能為文章增添不少加分。修辭的本質是“換種說法”或“調整說法”,修改時要注意語句轉換,如比喻、擬人、排比、對偶、夸張、設問、反問等。用詞、句式的調整同理。另外,標點符號有時也有一定的表情達意功能,修改時可根據需要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