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政
在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新常態下,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的同時,也使企業的管理體制、運行模式、用人機制、分配方式等發生了巨大變革。新時期勞模精神該如何傳承,從而達到示范帶動作用呢?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青化砭采油廠創建了王海榮創新工作室這一新平臺、新載體,大力弘揚勞模精神,進一步發揮了勞模示范引領作用。
王海榮,56歲,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青化砭采油廠一名修井工人。40年前,他從山西一個農村走出,經歷延川縣羅子山農機廠、貫屯煤礦、甘谷驛油礦,蟠龍采油廠,直到青化砭采油廠,一干就是40年。令許多人出乎意料的是,這個干過木工、當過井下打撈工的普通農家漢子,最終成為延長石油響當當的首席技師。多年來,王海榮先后獲得政府和有關部門多項榮譽稱號,成為一名令人敬仰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一、王海榮勞模創新工作室的設立
王海榮創新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1月,包括分活動室、操作室和展廳三部分。是由勞模“擔綱領銜”,工程技術人員和員工“唱主角”,是以生產經營活動、技能人才培養和攻克重點、難點問題為主的創新工作團隊,是企業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機制創新的“發射源”。特別是在延長油田提出“關愛員工,提升全員素質,呵護油井,提高單井產量,堅持內涵式發展之路”的背景下,組織開展以創新為主旋律的生產經營活動,對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實現個人價值與企業發展的最大結合。
工作室展開各類創新項目和課題150項,其中小改小革100項,科技開發課題10項,優化作業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項目15項,業務技能提升項目25項,培訓各類職工500人次,幫助60人提升技術等級。
工作室成立后,定期召開創新工作會議,討論創新工作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充分論證、科學選題,提出創新工作室任務目標。工作室成員雖都是兼職,但他們明確分工,各負其責。通過大家的努力,僅成立5個月,創新工作室便迅速形成9項實用型成果。包括滾筒式抽油機、光桿調節器、兩用方卡、黑白激光打印機硒鼓與粉盒再利用、壓盤根專用工具、油井運行狀態指示牌、鉆盤跟專用工具,為油井生產與管理、節能降耗發揮出明顯作用。如滾筒式抽油機,它的應用(以4口油井一組為例)較傳統抽油機節約成本53070元費用,每天節約43.6度電,全年可節約用電15914度。比如環保型節能回收原油裝置,以井深750米的油井計算及按每噸3000元計算,可每年減少浪費1620.00元……
二、創新工作室示范帶動作用
王海榮創新工作室是在延長油田黨建文化管理工程引領下,結合油田自身企業文化而開展的一項勞模創新示范引領活動。創新工作室的工作融入到了企業的黨建文化,“三基”工作,安全生產、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去,共同打造積極向上的油田企業文化。勞模工作室結合勞模建功、創先爭優工作一同開展活動。王海榮創新工作室是以王海榮為主體,帶領企業一個創新團隊,示范引領全廠乃至全公司創新活動的開展。
王海榮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成立旨在弘揚延長石油“埋頭苦干”的企業精神,同時,通過工作室這一平臺培育和挖掘更多的優秀人才。工會和王海榮工作室如何更好服務于企業重、難、新項目,如何為員工在實踐中鍛煉,在項目中歷煉提供更多機會。使勞模工作室成為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和轉型發展的“加速器”,激發員工開展技術培訓交流、創新創優的“發動機”,推動和帶領廣大員工成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成長進步的“加油站”。
三、創新工作室對傳承勞模精神的重要意義
勞模精神是源于我們身邊每一位身份普通、崗位平凡、業績突出的勞動者。其核心價值是一種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精神;是一種對職業、對社會、對國家、對企業的道德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傳承勞模精神,就是要學習其核心價值,并落實于實處,隨著時代的變遷,賦予其新的內涵。而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正是新時期一種傳承勞模精神的新方式,新載體,新品牌。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實踐證明,創建創新工作室對傳承勞模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1.把輻射性優勢以點帶面作用發揮到極致。在企業中,勞模和先進人物總會給人以榜樣力量和帶頭作用。這里說的帶頭作用,就包括了崗位作用、紐帶作用、傳幫帶作用和社會作用。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員都立足本職工作,強化責任、發展和服務意識,扎扎實實地完成各項生產任務,在安全生產中敢于諫言獻策。他們分布在采油廠的各個部門班組中,都起著協調關系,凝聚合力的作用。作為師傅他們及時總結經驗,有誠意、有耐心,把好的工作方法、技巧、絕活傳授給徒弟。而作為徒弟,則虛心地向師傅請教,有恒心、有毅力,將師傅傳授的知識消化吸收。如果說個人的帶動力量是有限的,那么以工作室為整體必將把這種先進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呈現出輻射性極強的傳播力。
2.全面提高職工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意識。勞模先進是工作中的典范與楷模,隨著社會的進步,行業的發展。在當前國家鼓勵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下,對于勞模先進都提出了新的標準與要求,那就是創新。其中包括:思想觀念上的創新,工作技術上的創新,可以說,創新無處不在。
3.增強企業凝聚力,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思路的創新,來自于不斷實踐與不斷學習所帶來的動力,創新工作室的成立,將勞模先進個人的力量加以整合,將大家凝聚到一個團隊中,使得一個人的力量變成一群人的力量,一個人的智慧變得一群人的智慧,能量的成倍增長,必將為油田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四、創新工作室的管理及后續發力
如何加強勞模創新工作室的管理,發揮好勞模創新工作室的作用,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1.規劃細、管理嚴。企業管理層要按照“科學規劃、積極推進、凸顯特色、注重實效”的原則,為創新工作室配備專業技術、學歷、年齡結構合理的工作人員,把愛崗敬業、技術精湛、銳意進取的人才吸納到創新工作室,實行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對創新工作室做到“三定”,一是定課題。根據生產經營中的難點問題和技術研發中的熱點問題,制定勞模創新工作室中長期和短期的攻關課題;二是定計劃。將創新工作室任務逐月分解,讓創新室成員人人肩上有指標,既感壓力又有動力;三是定制度,勞模創新工作室要制定出嚴格詳細的管理考核制度,形成按制度管人、依規章考核的良好局面。
2.職能實、載體新。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基地,組織職工開展技術創新成果展、技術攻關講座、新產品研發交流等活動,引導職工從日常工作中的問題入手,大膽進行改進,使更多的職工在學與思中接觸創新、習慣創新、實踐創新,提升職工素質。在日常工作中,要把各車間工程技術人員、生產一線中的“小諸葛”等跨工種、跨行業集中起來,成立技術創新攻關小組,在勞模創新工作室內定期學習“充電”,開展技術交流和課題攻關探討活動,研究生產中亟待解決的難題,集思廣益破解新產品研發中的壁壘問題,使職工的學習行為由被動學習、被動培訓,轉到根據創新需求有針對性地學習,并做到學以致用。
3.堅持“產學研”相結合。讓創新為企業發展之路導航是勞模創新工作室的終極目標。勞模創新工作室要重點抓導向,引導工程技術人員圍繞節能減排、增收節支、工藝優化、設備改進、技術經濟指標提升等活動開展創新;抓核心,組織工程技術人員集中研究解決制約影響生產的技術難題和“瓶頸”問題;抓對接,想方設法為職工群眾中涌現出的“金點子”提供實踐機會,著力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上求突破,最大限度地把技術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滿足企業發展和職工個人成才的需要。
(作者單位: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青化砭采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