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東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能走多遠和能走多長時間。它充分體現了企業的核心價值思想和觀念,對于穩定員工隊伍、企業未來的發展模式和趨勢走向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中小型企業文化建設存在問題分析
我國中小型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是多種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中小型企業文化建設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儒家文化強調對權威的認同和尊重,強調紀律、努力工作、人際關系的和諧以及群體的合作性。這種價值觀體現在中小型企業文化上,著重突出了企業的領導人對企業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員工只有無條件地服從。第二,中小型企業文化建設受到經濟制度的影響。長時期的自然經濟制度是我國中小型企業文化落后的基本原因。中國擁有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地主加雇農的經濟形式形成了穩固的經濟結構,不容易被以市場為主導的經濟制度所沖擊,以至以農為本、重農輕商的思想在歷史上長期占據主導地位。第三,中小型企業文化建設受到法制不健全的宏觀環境的影響。眾所周之,市場經濟的體制在某種意義上就同于法制經濟的體制。雖然當時國家早就提出來建立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但法律條文和立法精神還存在相當大的計劃經濟的陰影,人治的事件在相當大的范圍內還層出不窮。
1.企業文化不受重視。不少中小型企業對企業文化不夠重視,甚至毫無企業文化的概念。這些企業整天忙碌于生產經營,更多地思考企業所處的競爭位置和現狀,只顧眼前的利益,無暇考慮長遠戰略。中小型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和經營者往往認為建設企業文化是大企業、大公司的事,中小型企業沒有必要,他們對企業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存在片面性。許多中小型企業特別是一些剛剛成立的企業,在資金還不是很充足,生產效益還不是太好的情況下,首先要考慮解決的是企業怎么生存的問題。作為企業的管理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降低生產成本,如何轉型,如何改變銷售策略等一系列現實問題。
2.對企業文化定位模糊,重視短期利益,輕視長遠發展。管理學家認為,超群出眾的企業必然有一套獨特的文化品質。我國的中小型企業還處在創業及資本積累的階段,它們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往往看重眼前的利益和暫時效益,極其過分地追求“平”“快”“短”,大大限制了企業的發展,同時影響了企業的文化建設。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從一開始就缺少相關的戰略計劃,更談不上遠期的文化定位了。雖然所有企業,無論是根據宏觀戰略建設的或者是自然成長的都有它們自己的文化特點,但要真正積累促進企業發展的“文化實力”,必然需要企業家及其員工將現有的文化“碎片”整合提升,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核心文化——即文化定位。否則,破碎雜亂的文化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就十分有限。
3.家族式的企業文化制約文化體系的建立。家族型企業文化是指在親緣、血緣等關系的基礎之上形成的,以家為核心的主觀思想及與其相對應的組織結構和制度等,它是我國先前宗族制度的“變異體”。家族企業的經營管理一般具有關系性、封閉性等一系列特征。在中國個體經濟作為民營經濟形式的時期,此種企業文化是能適應家族型企業迅速決策及結構簡單等特征的。但是隨著企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先前的作坊漸漸成長為公司時,家族型企業文化的弊端日益凸顯。即在揭開企業內注重由親緣、血緣甚至地緣帶來的情感聯系這層“柔情面紗”后,家族型企業顯露出的卻只是企業管理的落后以及民主制度的缺失。
4.企業的文化建設難以實現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員工的歸屬感是指全體員工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在感情上、思想上、心理上對企業產生了成就感、認同感、公平感、安全感、價值感和工作使命感,這些感覺最終內化為員工的歸屬感。歸屬感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一旦形成后,將會使員工產生內在自我約束力和強烈的企業責任感,調動員工的內在驅動力進而形成自我激勵。最終產生意想不到的連環效應。歸屬感則是員工凝聚力的來源,是企業競爭力的保障。對于大多數中小型企業來說,企業管理以家庭成員為核心,外部的員工極難獲得對應的機會,自然而然地缺乏員工歸屬感。
5.企業文化建設是管理層的事,員工缺乏自主管理思考。在我國中小型企業里,員工只知道干活,其他的事情跟自己無關,缺乏自主管理思考,通常死搬硬套,導致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匱乏。同時,員工沒有認真考慮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給企業打“暫時工”,對企業里的人和事不關心,缺乏主人翁精神,給企業的文化建設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二、完善中小型企業文化體系的對策
近年來中小型企業文化建設策略可謂“層出不窮”,幾乎達到了“百家爭鳴”的地步,但是中小型企業文化建設策略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缺點。因此本文對如何提升中小型企業文化建設提出一些對策建議。
1.樹立企業文化建設的戰略意識。中小型企業應從戰略的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做企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企業文化建設也應長久堅持,使其成為企業的靈魂和頭號招牌,而不能朝令夕改,做表面工作,這樣只能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企業的發展戰略不僅要強調物質文化的建設,也要強調制度文化的建設,更要強調精神文化的建設。要放在高起點和高標準上,促進企業文化的建設,要構建企業文化建設的宏偉藍圖。企業文化建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之根本。管理者要十分重視,同時也需要員工要積極參與,創造企業文化建設的上中下層優美環境。
2.要全面提高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加強對企業文化正確的理解和認識。管理者并沒有系統地、全面地學習企業的管理理論,綜合素質一般不高。而企業的領導者則是企業文化的倡導者、設計者和建設者,對企業文化的建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企業文化體現了企業最高領導者的領導風格、價值觀和經營哲學。因此,企業領導者必須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自己的科學管理水平,全面深刻地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以及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這樣才可能使企業的文化建設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將領導者和員工的素質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讓企業上上下下全方位地認識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方便全體員工明確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與目標,更好的將員工的價值觀和企業的價值觀進行融合。
3.要加強對企業文化的研究,找準自己的企業文化定位。企業文化是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企業獨具特色管理模式的體現,是企業個性化的表現。然而放眼國內的中小型企業,方方面面都大體相同,大部分都是互相照搬,缺乏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個性特色。企業應該有屬于自身的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樹立明確的權利義務觀、服務觀和誠信觀。中國傳統文化觀是君子重義而輕利,而現代人們的一切經濟行為都是為了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如何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是構建中小型企業文化所必須考慮的問題。眾所周之,企業只有以贏利為目標,才能自求生存和發展。但同時企業作為一種社會組織,其行為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中小型企業應樹立“義”“利”并重、守義取利的價值觀,既要追求利潤,又要兼顧消費者、國家和全社會的利益。
4.全員參與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的文化建設不僅是管理者、領導者的事情,而是全體員工奮斗的目標。領導者的關鍵作用和員工的主體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尤其員工的主體地位更是不容忽視。企業班子成員要身先士卒,率先示范,重視且尊重每一個員工個體,積極接受職工的民主監督。員工一定要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和短期性,發揮積極性、主動性,自主自我管理,牢固樹立“人人都是企業形象、真正把企業當作職工之家”的良好職業理念和職業意識,不斷養成勤于奉獻、熱愛學習、獲取知識、敢于擔當、勇于創新的精神。企業要教育和引導員工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全人格,把企業建設成為深受職工歡迎的“溫暖之家、民主之家、朋友之家、團結之家、和諧之家”。
5.貫徹“以人為本”理念,提升企業的創造力。企業文化的本質內涵就是以人為本。優秀而先進的企業文化,能夠激發員工的參與愿望,提升每一個員工的創造熱情,使員工的工作態度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并視工作為自覺、自愿和快樂的。以人為本,滿足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是企業新的責任,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企業文化建設要考慮人情,要尊重人權 ,更要體現人性,一句話就是要以人為本。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資源,就是要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確的價值取向,高尚道德境界的員工群體。
(作者單位: 新疆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