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麗霞
【摘 要】英語專業精讀課課堂活動的形式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提供。與傳統的英語專業精讀課教學相比,合作理論下的小組活動具有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等優勢。然而,活動內容不當、合作意識淡薄、分組不當,教師角色轉變不完全等問題不容忽視。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具體需求來安排合作任務,任務要落實到人,教師還要說服教育合作意識淡薄的學生,同時積極轉變自身角色。精讀課課堂活動需要由任課教師不斷地探索和逐步地完善。
【關鍵詞】合作理論;英語專業精讀課;課堂活動
0 引言
眾所周知,英語專業精讀課是國內各高校為英語專業一、二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加強基礎知識,培養綜合技能的專業基礎課,旨在夯實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基礎,培養他們的基本技能,為他們在高年級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眾多一線精讀課任課教師和在校的英語專業學生那里不難獲悉,傳統的精讀課教學采用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法”,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近些年,一些教師逐漸倡導用合作學習的理論來指導精讀課的教學,以便使課堂活躍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創造性思維,改變精讀課的教學現狀。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被學者們視為是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 20世紀70年代后在美國興起。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合作學習被引進了我國的一些課堂教學。通常,個體經過分工協作一起完成某個學習任務,達到某一目標,這種做法就是合作學習,它有利于促進學生團結協作和共同發展。盡管合作學習已經被引入了英語精讀課的課堂教學,許多教師和學生還是搞不清究竟哪些活動可以在合作學習方法的指引下有效地服務于英語精讀課的課堂教學。
1 英語專業精讀課課堂活動的征集與實踐
為了弄清哪些活動可以在英語專業精讀課上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實施,筆者以書面問答的形式向自己所任教的學校(寧夏師范學院)的一線精讀課任課教師(8名)及在校的英語專業二年級(2013級)的四個班的學生(共120名)征集了精讀課課堂活動的形式。教師和學生提供的精讀課課堂活動大體可以分為這樣六個方面:討論、問答、復述、表演、陳述和演講。在收集了這些活動形式后,筆者與三個同事(分別是二年級四個班的精讀課任課教師)在這四個班的精讀課上將這些活動一一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實踐,之后就這些活動的效果對這四個班的學生實施了問卷調查,且三個同事連同筆者也彼此分享了各自對活動效果的看法。
2 精讀課課堂活動實踐的結果
為了了解精讀課課堂活動的效果,筆者設計了“合作學習方式下的英語專業精讀課課堂活動效果調查問卷”,并在為期一年的課堂實踐結束時,由四個班的精讀課任課教師發放給相應班級的學生做了認真的填寫。調查結果顯示,約83%的學生認為課堂討論、問答、復述等活動有助于他們提高英語口語,鍛煉思維能力,是較為有效的精讀課課堂活動;約78%的學生認為在精讀課上采用合作式的課堂活動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約85%的學生認為合作方式下的精讀課課堂活動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精讀課的積極性;約75%的學生表示喜歡合作方式下的精讀課課堂活動;約70%的學生認為合作學習方式下的精讀課課堂活動效果較好,能夠發揮集體智慧的優勢,同時促進個體語言能力的發展。當問到合作學習方式下的精讀課課堂活動的不足及建議時,學生的作答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⑴合作活動的教學內容有時不夠恰當。有些活動或許由學生自行完成或與同桌討論完成會更好些,如問答; 3-4個人組成小組來完成顯得有些“資源浪費”,如課文或故事的復述。再者,教師不必把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設計成合作學習的任務,如只有教師講解,學生才能搞懂的知識等,就不宜采用合作理論下的課堂活動;⑵合作小組的分配應該更恰當些。他們指出教師出于節省時間、便于操作等原因往往讓前后左右座位的同學自由組合成小組,即小組成員處于“近親繁殖”的狀態。坐在某個同學前、后、左,右的同學常常是彼此熟悉且關系要好的。這樣他們在小組活動的過程中總有些同學偷懶,把活動任務交給某一個或幾個同學完成,而自己卻無所事事,這樣合作學習的優勢很難完全發揮出來。⑶對某些合作意識淡薄的學生缺乏應有的說服教育。某些學生是天生的“獨行俠”,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流和溝通,什么事情都喜歡自己思考完成。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應耐心地給他們講解合作交流的益處,悉心指導他們在小組活動中感受到合作的快樂與收獲。還有些學生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學得很出色,瞧不上課堂上實施的那些合作學習活動,總覺得那些活動簡單,沒什么難度,采用集體智慧來完成沒有必要,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讓他們認識到這種想法的錯誤所在。⑷教師的角色轉變不到位。有些學生明確提出在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走下講臺了解學生的活動情況,給予學生各種形式的指導,不應總是站在講臺上想其它的事情或干與課堂活動無關的事情。從調查結果來看,絕大多數學生是比較贊成實施合作理論下的精讀課課堂活動的。筆者所在學校的四位精讀課任課教師充分肯定了上述問卷調查的結果。他們與學生持基本相同的看法,此外他們還指出了課堂合作活動的其它不足之處。其一,在合作活動中,教學秩序顯得有些混亂;其二,教師難以掌控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情況;其三,活動太耗時間了,與既定的教學任務所需的時間發生了沖突。
從上述精讀課小組合作活動的實施結果來看,筆者征集到的活動均可不同程度的應用于英語專業精讀課的課堂教學中,并且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這些活動對于鞏固他們的基礎知識,訓練他們的基本技能都有所幫助,然而在實施活動的過程中也發現了這些合作活動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思考和逐步改進。
3 結語
英語專業精讀課課堂活動的形式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提供。與傳統的英語專業精讀課教學相比,合作理論下的小組活動具有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等優勢,使教學達到了相對良好的效果;且這種教學方式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這完全符合《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的要求;同時,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培養。
然而,教師和學生提到的一些不足和建議也不容忽視。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具體需求來安排合作任務、確定如何劃分小組,分配組內成員。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很復雜的任務;盡管課堂合作學習的小組劃分通常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組可大可小,3-4人或4-5人為宜,對于不同的合作任務,教師還是應該采用不同的劃分小組的標準,且小組成員需經常變動以培養學生與不同個體交流合作的能力;其次,不論任務多與少或大與小,任務落實到每個組員是極為必要的,這就避免了學生間互相依賴、偷懶和匯報任務時相互間的“扯皮”、推脫;再者,教師要充當活動的指導者和監督者,確保課堂活動有序地、順利地進行,隨時為學生排憂解難,協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課堂活動;最后,教師必須要想方設法協調課堂活動時間與教學任務間的矛盾,還要幫助一些學生端正學習的態度,避免學習上的浮躁。
綜上所述,合作理論下的英語專業精讀課課堂活動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改觀了傳統的精讀課教學模式,發揮了其長處,同時這種教學還有很多值得深思和改進的地方,需要精讀課任課教師不斷地探索和逐步地完善。
【參考文獻】
[1]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 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龐繼賢,吳薇薇.英語課堂小組活動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6).
[4]王初明.影響外語學習的兩大因素與外語教學[J].外語界,2001(6).
[5]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6]王秀麗.我國大學生合作學習研究現狀與展望[J].現代教育科學,2006(6).
[7]楊利民.現代大學英語[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3.
[8]趙俊海.大學英語閱讀小班合作學習實證研究[J]. 成都大學學報,2008(8).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