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婧璇 張雙姣 杭榮華
【摘 要】20世紀70年代開始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對我國控制人口、促進社會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該政策增大了一些家庭的生活風險,因獨生子女死亡而產生的失獨老人數量正在不斷增加。失獨老人在醫療保障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存在著強烈的需求。本綜述從現有的醫療保障政策入手,揭示了現有政策不足,并提出了如何改善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的對策。
【關鍵詞】失獨老人;醫療服務;醫療保障
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三十多年來,我國的獨生子女家庭已經突破了一億大關。國家在強調嚴格控制人口數量的同時,卻忽略了部分家庭中父母人到中年卻遭遇獨子夭折,且因政策、身體等原因無法生育二胎,從而引發的失獨家庭的問題。隨著我國少子化與老齡化的加劇,失獨者必將繼續發展成數量眾多的一類社會弱勢群體,且可能引發一系列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如何為這一群體提供有效的幫助,如何接手他們原本寄希望于子女身上的未來,成為擺在全社會面前的課題[1]。
1 失獨家庭的界定
失獨家庭是指獨生子女死亡后父母未再領養或生育子女的家庭。失獨家庭必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1)父母雙方于1933年1月1日后出生;(2)女方的年齡達到49周歲;(3)僅育有或收養一個子女;(4)現在沒有存活的獨生子女[2]。其中,由于女方年齡問題而無法再生育的失獨家庭容易陷入生活困境,所以專家學者們比較關注這類特殊的失獨家庭。
2 我國失獨家庭的數量
查閱文獻顯示,中國獨生子女人數已逾兩億人,每年因意外等原因死亡的獨生子女約有7.6萬個[3],現有的失獨家庭超過百萬[4]。研究指出到2050年,獨生子女的死亡總量將達到58.7萬余人,累計10歲及以上獨生子女的死亡人數將要超過1100萬余人。獨生子女的生存風險直接會影響家庭的風險。父母在可生育年齡內喪子還可以通過生育等補償消解,一旦超過生育年齡,獨生子女的死亡將是毀滅性的打擊。這些獨生子女的死亡,造就了一群無所依靠的失獨老人。
3 失獨老人生活困境
3.1 遭遇經濟困難
失去獨生子女往往會伴隨著經濟困難。中國幾千年來養兒防老的傳統正是說明,父母進入老年階段最主要的養老收入是兒女的贍養費。如果下崗或者失業的老人再失去子女后,就會失去穩定的養老收入來源,從而難以負擔生活及養老保險等,讓貧困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3.2 缺乏心靈支柱
在中國,幾千年以來“養兒防老”的傳統,不僅使兒女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更是精神支柱。失去獨生子女后,老人往往不愿意和外人接觸,拒絕親戚朋友和周圍鄰居的幫忙,甚至怕觸景傷情而搬出原住地,與原來的生活圈隔絕。
3.3 生活無人照料
老年人晚年的生活照料主要依靠子女和配偶,失去獨生子女的老人只能依靠配偶。然而隨著配偶的高齡化,不僅無法照顧對方,甚至自己也需要照顧。所以老齡化人群數量的增長,伴隨著喪偶率的上升,使失獨老人生活上誰人照料的問題日益突出。
3.4 看病就醫難
隨著失獨老人的年齡增長,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機體衰老等癥狀,再加上獨生子女的去世——心靈上的打擊也會使老人產生抑郁、焦慮和孤獨等心理問題。失獨老人的身體疾病將伴隨著高齡化以及心理問題日趨嚴重。
由于經濟問題沒有保障,且我國對于失獨老人的醫療保障制度不夠完善,很多經濟困難的失獨老人沒錢看病,導致病情更加惡化。根據對失獨老人的問卷調查“你以后主要擔心的問題是哪些方面”,結果顯示:“醫療保障”所占比例最高,為62.9 %,其次是“養老保障”和“生活照顧”,分別占60%、40%[5]。可以看出完善失獨老人的醫療保障制度對于失獨老人來說是第一位的。
4 目前為失獨老人出臺的醫療相關政策
4.1 國家實施的相關醫療政策
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規定:如果滿足獨生子女因意外等原因傷殘死亡,并沒有再次生育或收養子女,地方政府應給予必要的扶助。2007年全國試點實施“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政策:家庭中女方達49歲,每人每月給予至少100元扶助金,一年發放一次[6]。后將扶助金額提高至135元[7]。2012年9月民政部表示:參照“三無老人”的標準,由政府供養失獨老人。
4.2 地方實施代表性的醫療相關政策
北京市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自2012年起通過“暖心計劃”,為每位失獨老人每年購買其涵蓋養老、醫療、意外、人壽、女性安康等各種險種在內的綜合性保險[8]。當他們需要入住養老院時,提供優先入院的機會[9]。福建省廈門市出臺的《獨生子女家庭獎勵扶持辦法》中明確規定,獨生子女如遇突發性事件致死的一次性補貼1000元。上海市政府正在籌措針對“失獨老人”的傾斜政策,準備擴大養老的服務補貼范圍。例如,60周歲及以上失去獨生了女的上海戶籍老年人不需經濟狀況審核可以直接申請養老服務補貼[10]。
5 醫療服務的不足
5.1 現有的服務機構不能滿足實際需求
以上海市為例,根據《2013年上海市老齡事業發展報告書》的統計數據[11],上海市目前為老年人開設的家庭病床有4.97萬張,而需求量為16.9萬張,實際開設量不到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見缺口十分大。截至2013 年底,上海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387.62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256.63萬人,70歲及以上人口171.93萬人,80歲及以上人口71.55萬人。以每人負責2 000-2 500名居民測算,仍有幾千名家庭醫生的缺口。
5.2 養老機構等服務中心存在缺口
失獨老人往往因為沒有直系家屬的簽字被養老院或醫院拒之門外,得不到應有的照料和治療,使得其長期照料獲取不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人員主要負責常見疾病的治療與護理,不了解不熟悉老年人的疾病護理,特別是有慢性病的老人以及失能失智的老人。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除了具有醫療證書的護士,其余護工大多都是非專業性的,這樣不能保證老年人可以得到更好更全面的護理。
5.3 社區衛生服務利用率低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著預防保健、醫療康復、計劃生育、健康教育等職能。一方面,居民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內容不甚了解,老年人對于自己身體狀況的風險防范意識不強,還存在有病才去治療這種觀念,平時不注重預防疾病,浪費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資源。且另一方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宣傳力度不夠,醫療水平以及醫療服務也有所欠缺,令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信任,更愿意自己去尋找更優質的醫療資源為自己服務。都導致了本應承擔大部分照料工作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6 完善失獨老人醫療保障的對策
6.1 健全醫院服務體制
改革和完善醫療、養老等具體的相關制度。例如,因為失獨老人在就醫入院時,幾乎沒有法律上的監護人能夠簽字,所以很多醫院拒絕接納。[12]建議醫院可以在以下兩方面進行政策改革:一是,手術簽字問題上,在失獨者一人的情況下,讓其自身負責自己的醫療責任問題;二是,在住院時期,優先安排護理人員給予其照顧,并且減免或者由政府承擔護理費用。全面為失獨老人營造一個優先就醫、優先養老的關愛型社會環境。
6.2 完善養老政策
地方基層政府應該積極開展有關失獨家庭的摸底調查,對調查的信息進行整合和后期安排;選拔專業人士成立專門的服務小組,對生活自理出現困難的失獨老人提供社會幫助和養老服務,并且優先安排失獨老人進入政府所辦的養老院;[13]給予失獨老人日常照顧并提供臨終關懷服務,讓失獨者活得更有尊嚴和保障。[14]
政府應適當增加醫療扶助金額,放寬醫療扶助條件。在醫療扶助金額上,各級地方政府不應局限于國家規定的扶助金額,而是應該根據自己地區的經濟情況和被扶助者的經濟情況,適當增減扶助金額。在醫療扶助條件上,不應局限于條例規定,應該特殊情況特殊對待。例如“女方49周歲后才可發放扶助金。”[15]這一條例會使部分女方四十多歲但未滿四十九歲的家庭無法得到應有的扶助。政府應該調查這種失獨家庭的就業狀況,如果存在下崗或者身體殘疾等無法就業的情況,應適時發放扶助金。再例如“扶助對象再次生育或收養子女后,停止發放扶助金。”這一條例也應根據家庭情況,如若家庭在生育子女后卻無力負擔子女,此時政府若終止了扶助金的發放,會使這樣的家庭再次陷入困境。
6.3 推廣護理保險
失獨家庭實質上是一種風險家庭。在無法改變失獨風險本質時,我們應該著手于降低失獨風險。應當鼓勵在商業保險條款中增加這獨生子女傷殘死亡風險這一條款。第一可以降低獨生子女家庭經濟風險,第二經濟條件較好的老人可以通過商業保險達到平安養老的目的。
綜上所述,目前失獨老人的醫療保障制度不夠健全,為失獨老人出臺的醫療政策標準較低,醫療服務遠不能滿足失獨老人的需求,因此國家和社會應投入更多的資源政策去關懷失獨老人,為失獨老人出臺更多傾向性的政策。
【參考文獻】
[1]黃元武,雍支康,黃毅.建立健全失獨人群社會救助長效機制,完善困難群體社會保障制度—梓憧縣失獨家庭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障狀況調查[J].決策咨詢,2013(6):44-49.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人口計生委財政部關于印發全國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試點方案的通知[Z].2007-08-31.
[3]呂紅平.論計劃生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J].人口學刊,1997(2):57-60.
[4]齊紅倩,李民強.發展慈善事業,破解老齡化困境廠[J].人口學刊,2010(3):42-47.
[5]安民兵.馬斯洛需要理論視閾下的失獨中老年人個案調查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2):469-471.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全國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試點方案[Z].2007-08-31.
[7]財教.財政部人口計生委關于調整全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扶助和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標準的通知[Z].2011-12-14.
[8]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暖心計劃”溫暖民心[Z].2012-12-20.
[9]東早.上海擬對“失獨老人”養老出臺傾斜政策[N].中國老年報,2013-05-22(001).
[10]阿峻.失獨家庭的“疼痛”期待社會保障[J].法制與社會,2012,11:44-46.
[11]市老齡辦.上海市老齡事業發展報告書[Z].2013-05-31.
[12]張瑞凱.獨生子女傷殘或死亡家庭現狀及救助體系的實證研究基于北京市Y區的調查[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4:90-94.
[13]趙鶴齡.城市獨生子女死亡家庭父母的養老模式探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18(5):92-93.
[14]周靜.“失獨家庭”.誰來撫平你的傷痛[J].法律與生活,2012,14:32-34.
[15]財教.全國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Z].2010-07-22.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