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芳
【摘 要】本文針對預科英語教育的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困難,探討了基于社會工作環境的英語教學改革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社會工作環境,讓學生進入各種情景的生活和工作模式,為了應用而學習,在應用中學習,強調英語的實用性和交流性,增強學生學習的激情和持久性,快速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關鍵詞】預科英語教育;工作環境;應用能力
普通高校民族預科學院主要面對相對偏僻貧窮的山區少數民族高中畢業生,在他們高中學習的基礎上再集中培養一到兩年,旨在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綜合學習能力,為學生進入本科院校從事專業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1]。預科教育是偏遠山區少數民族學生通往高校深造的一個過渡階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民族特色,對偏遠山區人才的培養和輸送作用深遠。英語作為素質人才教育的一個基本科目,對社會工作以及個人發展有著比較深遠的影響,而預科班學生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民族歷史等原因限制,英語水平比較弱,因此在預科教育中怎么去迅速提高預科學生的英語水平,使他們的英語能力能夠與之后的本科教育接軌,這是預科英語教育中面臨的一個重大任務。眾多預科英語教育者對預科英語的教育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2-4],對英語教學的技巧和方式,英語課程的合理布置以及英語老師的教學素質等等都做了較詳細的探討,這些前期研究也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經驗,本文主要針對預科生英語學習的困難和現狀,對如何迅速提高預科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出了一種基于工作環境的英語學習模式。
1 英語預科教育現狀分析
預科的英語教育因其生源的特色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預科英語教育進行改革探索,就需要對預科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原因以及教育尚存在的盲區做針對性的分析。
1.1 預科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
預科教育的生源主要來自于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這些地區因為地理位置的局限以及教育發展水平的相對落后,學生的英語水平相對比較薄弱,有些學生英語能力甚至還停留在字母和單詞的學習層次中。
1.2 社會環境以及民族特色的影響
預科班學生生源比較偏遠并且帶有一定的地方民族特色,語言表達帶有比較濃的地方色彩,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預科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欠缺,并且缺乏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譬如學校新疆籍學生,他們的主體語言是本民族的語言,漢語是第二語言,英語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是第三語言了,英語在學校和生活環境中不受重視,很多新疆籍學生的英語水平還停留在最初級階段。
1.3 英語學習的盲目性,缺乏實踐訓練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學習英語的目的性并不強,只是單純為了應付學校考試,并不能把英語學習用到社會實踐中,缺乏學習積極性,容易導致英語學習可持續性不強,缺乏韌性和激情。
1.4 英語學習環境氛圍不夠
預科學生因為本身英語底子的薄弱,并且班集體整體英語能力水平不高,導致英語學習氛圍不夠,需要學校注入新鮮的英語學習氣氛來帶動預科班學生英語學習的氛圍,營造一個好的英語教育大環境。
2 預科英語教育工作環境式教學改革探討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應用性非常強,并且表達能力和交流是學習英語的關鍵,在英語教學中要強調英語學習的應用性,突出社會對英語的需求以及實用性,因此在英語的教學中營造一種社會工作環境,注重英語的社會實踐性,讓學生把學到的英語知識應用到各種情景的工作中,體驗英語的社會應用性,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英語的表達能力,這是本文所探討的基于社會工作環境的英語教學改革模式,學習源于生活工作,應用于生活工作。
2.1 注重英語的基礎學習
結合預科班學生的基礎和社會英語應用的具體情況,英語學習要注重基礎的訓練。從預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在預科英語教學中應以基礎學習為主,訓練學生的音標發音和常用單詞、語句的應用,抓住英語學習中的基本,不要盲目擴充詞匯和高難度的句型。而在工作和日常交流中,英語用到的詞匯以及句型并不多,應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為實踐環境,側重英語的表達和發音的標準。
2.2 實行學生導師制方式,實現學生互幫互學
初入職場的畢業生公司往往會安排經驗豐富的師傅來引導,在預科英語的教學中也可以采取這種模式,選取班上英語成績較好的同學,或者從高年級班上選取英語成績好的同學,負責指導一個或者幾個其他同學的英語學習,實行學生學習導師制。這種方式沒有師生間的隔閡,學生彼此生活空間接近,能夠在更充裕的時間更隨心所欲地互相幫助學習。譬如學生們平時一塊打籃球或者打游戲、聚餐等團隊活動時,都可以由學習導師來帶動大家用英語交流,譬如大家模仿美國NBA以及電競游戲中純美式英文的交流和解說,學生們比較喜歡這種嬉戲打鬧式的交流方式,因為這個過程學生們并沒有客觀意識到這是一種學習狀態,他們覺得這是種生活,是種娛樂,但是英語水平卻會在這種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得到強化和提高。
2.3 工作團隊式英語學習
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學習熱情高,工作都講究團隊合作,英語學習中如果能組建高效的團隊,彼此分享學英語的經歷,相互督促相互幫助,不僅能學習彼此的長處,更重要的是創建一個英語學習的好環境,熱情度比較高。團隊之間可經常組織活動,組織比賽競爭,記單詞比賽,模仿比賽,音標發音、演講、單詞接龍等等,團隊的活動和比賽不僅可以增進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同時可促進大家的學習熱情,英語水平能夠在日常應用中得到進步。
2.4 企業項目式教學模式
學以致用,英語學習應該以實用型為主,很多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的目的性,建立項目式學習模式,把項目工作環境引入課堂,以項目為橋梁,把職業活動貫穿于英語的課堂學習中,使同學們能夠切身體會到英語在工作和社會中的應用,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充分發揮團隊的參與、體驗、交流、互動、合作、協調等作用,在工作實踐中認知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遴選一部分項目組建項目庫,然后學生以工作團隊的形式從項目庫里面分別挑選項目,以項目的完成情況來給定成績。譬如說某個項目要求團隊向國外公司推銷自己的產品,要求隊員們以文本、郵件、電話、面對面等形式推銷自己的產品,包括銷售策劃書、產品介紹、售后服務、團隊能力等方面。這種項目式的教學方式貼近企業工作實際,強調英語的應用能力,而不拘泥于書本的固定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迅速提高學生們的英語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同時也使得大家能夠獲得部分工作實踐經驗。
2.5 激勵制度的建立
仿效公司完善的激勵制度,在英語學習的課堂中,也應建立一套合適的激勵制度,對英語進步快的學生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于個人上課表現優秀,成績進步快,學習能動性高的學生應給予一定的獎勵,對團隊合作中項目任務做得好,團隊比賽以及各種活動表現突出的團隊,給團隊成員應給予一定的獎勵,并且記入英語成績期末考核中,綜合給予一定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以刺激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3 結束語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具有很強的社會實踐性,只有在一個社會工作和英語應用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英語的實踐和應用,才能更好地學習和把握英語的真諦。預科學生英語能力水平比較低,在預科的英語教育中,應盡力創造一個英語的應用性環境,以社會工作的環境方式去磨練學生,使他們從心靈深處理解英語的社會需求和社會應用,在應用中學習,為了應用而學習,這樣的學習更有激情和持久性。基于工作環境式的英語教學法強調英語在社會的應用性,側重于實際交流和表達,而不局限于單純的英語技巧學習和閱讀理解練習,在各種工作情景中完成英語的學習,使英語的學習簡易化和趣味化,更好地培養實用型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楊萬菊,龔靜.預科英語課程教學定位的研究與實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2012(6):141-143,156.
[2]喬翔.近十年民族預科英語教學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民族論壇,2011(3):50-52.
[3]王林,高迪迪.民族高校預科英語教育改革初探[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4(3):290-291.
[4]楊萬菊.本土文化的英語表達與民族預科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J].民族論壇,2009(9):52-54.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