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燕 陳媛
0 引言
我所多年來承擔科技部科技統計工作和地方科技資源調查任務,并從2013年開始開展濟南市縣(市)區、高新區科技創新進展情況通報,積累了大量數據。充分利用我所的數據資源,開展科技創新統計監測,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監測體系,將濟南市科技投入、科技產出、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的有關指標進行量化,綜合評價濟南市的科技創新能力,切實反映社會經濟環境與科技發展水平的相互支持和促進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科技創新監測指標體系構建
為扎實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濟南市出臺了《濟南市創新型城市建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試行)》和《濟南市創新型城市建設縣(市)區、高新區考核辦法(暫行)》等文件。其中,濟南市創新型城市建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由三級指標構成。一級指標3個(創新主體、創新環境、創新績效),二級指標9個,三級指標44個。而濟南市創新型城市建設縣(市)區、高新區評價指標體系(暫行)旨在監測、評價各縣(市)區、高新區的創新能力,由19個指標組成。2013年,濟南市啟動縣(市)區、高新區科技創新進展情況通報,采取季報和年報相結合的動態通報制度。其中年報指標包括一級指標4個(創新載體、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創新環境),二級指標34個;季報包括一級指標3個(創新載體、創新投入、創新產出),二級指標19個。本文以上述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為出發點,參考和借鑒國內外文獻中科技創新監測指標體系的構成,本著科學性、系統性、代表性、數據可得性的原則,建立了濟南市科技創新監測指標體系,包括一級指標3個,分別是創新載體、創新投入、創新產出;二級指標12個。如表1所示。
表1 濟南市科技創新監測指標體系與指標權重
2 確定指標權重
2.1 一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邀請了7位科技管理領域的專家對3個一級指標兩兩打分,用excel表進行層次分析法計算,得到W=(0.25,0.375,,0.375)T,符合一致性檢驗。W即為各項一級指標的權重。
2.2 二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本文邀請專家對各一級指標所屬的二級指標兩兩打分,應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得到:創新載體所屬4個二級指標的權重為W1=(0.27,0.36,0.18,0.18)T;創新投入所屬的2個二級指標的權重為W2=(0.67,0.33)T;創新產出所屬的6個二級指標的權重為W3=(0.28,0.32,0.08,0.08,0.16,0.08)T。上述指標均符合一致性檢驗。
2.3 各二級指標綜合權重
將各二級指標權重與所屬的一級指標權重相乘,得到各二級指標的綜合權重,見表1。
3 數據收集與處理
3.1 數據收集
本文數據均來源于濟南統計年鑒以及濟南市科技局關于縣(市)區、高新區科技創新進展情況的通報,原始數據見表2。
表2 濟南市科技創新監測指標原始數據表
3.2 數據標準化處理
數據標準化處理的目的是消除各指標由于量綱不同帶來的不可公度性,同時方便計算和進行結果比較。本文采用均值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以第i項指標第j年度計為aij,建立原始數據矩陣A,即A=(aij)12*3,另以bij=(aij/)*100建立矩陣B,則矩陣B為無量綱化標準矩陣。見表3。
表3 濟南市科技創新監測指標標準化數據表
4 濟南市科技創新監測實證分析
4.1 濟南市2012-2014年度科技創新綜合評價
根據表1和表3,加權計算得到濟南市2012、2013、2014年度的科技創新評價值,如表4所示:
表4 濟南市科技創新綜合評價值
由表4可知,濟南市2012、2013、2014年度的科技創新綜合評價值分別為26.90、33.84、39.26,呈逐年上漲趨勢。2013年、2014年綜合評價值相比上年的增幅分別為25.80%和16.02%,說明2014年科技創新發展的增速相比2013年有所放緩。
4.2 濟南市2012-2014年度科技創新一級指標評價
由表4可知,一級指標創新載體2012、2013、2014年度的評價值分別為6.45、8.40、10.15,呈逐年上漲趨勢。2013年、2014年評價值相比上年的增幅分別為30.23%和20.83%,說明2014年濟南市科技創新載體發展的增速相比2013年有所放緩。一級指標創新投入2012、2013、2014年度的評價值分別為9.42、12.83、15.25,呈逐年上漲趨勢。2013年、2014年評價值相比上年的增幅分別為36.20%和18.86%,說明2014年濟南市科技創新投入的增速相比2013年有所放緩。一級指標創新產出2012、2013、2014年度的評價值分別為11.03、12.61、13.85,呈逐年上漲趨勢。2013年、2014年評價值相比上年的增幅分別為14.32%和9.83%,說明2014年濟南市科技創新產出的增速相比2013年有所放緩。
4.3 濟南市2012-2014年度科技創新二級指標評價
由表2可知,二級指標多數呈逐年上漲趨勢,其中“科技金融風險補償金貸款放貸金額”增速最快,成效顯著。僅“技術合同交易額”和“國家、行業、地方標準新增量”在部分年份有下滑。這說明我市技術合同工作開展不夠活躍,成果轉化需大力推動。
5 結語與對策建議
由上文分析可知,2012-2014年,濟南市科技創新發展形勢良好,但2014年科技創新載體、創新投入、創新產出相比上年增速均有所放緩。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發展優勢,推動創新型經濟發展,濟南市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力促科技成果轉化,據此提出對策建議如下:
(1)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引導全社會加大科技投入。結合公共財政的要求和濟南的實際情況,加大地方財政科技投入力度,確保財政科技投入的增幅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同時不斷優化科技投入結構,加強科技經費管理,提高財政科技資金的使用效益。規范管理市級科技計劃項目資金,對企業研發投入達不到規定比例的項目,不予立項支持;進一步做好企業研發經費加計扣除、技術轉讓所得稅減免、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的落實,激勵企業加大自主研發投入。
(2)積極推進政產學研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優化校地合作的外部環境,深化濟南市政府與駐濟高校的合作,鼓勵高校向企業轉讓科技成果、以技術入股企業、依托大學科技園進行成果轉化;加快有關產學研合作支持政策的研究與制定,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機構和創新平臺,促進科技、資金、人力、設施等的有效結合,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推進“科技十一條”落實,同時引導各高校、科研院所制定管理細則,鼓勵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陶雪飛.城市科技創新綜合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及實證研究[J].經濟地理,2013(10):16-19.
[2]趙玉紅,蔡元成,趙敏.城市科技創新能力比較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13(12):162-166.
[3]陳媛,王穎莉.濟南市縣區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證研究[J].價值工程,2014(29):12-13.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