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不應當談“資”色變,我們要在認識資本的剝削本質同時,對資本的文明面進行肯定,而且要在社會主義毫不動搖的信心下,大力發揮資本在提高社會生產力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資本本質 資本光明面 社會主義
一、資本的本質
資本的概念,貫穿于馬克思《資本論》的全書,馬克思不僅系統地分析了資本的構成與形式,而且科學地討論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資本的本質,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剩余價值的源泉,從而對資本與貨幣、剩余價值與利潤有了科學的認識,形成了全面的資本理論體系。
馬克思指出,資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社會生產關系。表面看來,資本總是表現為貨幣、生產資料、商品等一定物品,這些物質資料確實是資本的存在形態,但這些物本身并不就是資本,不能反映資本的實質,資本的總公式表明,資本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它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就是說,資本首先是一定的價值,或表現為貨幣形式,或者為商品形式,但僅僅有價值的東西不能成為資本,而且要不斷的運動,但作為貨幣充當媒介的運動,也不是資本。資本必須是可以增殖的價值,即剝削剩余價值的價值。從資本的運動過程來看,資本最初表現為一定數目的“貨幣”,但是作為資本的貨幣與作為貨幣的貨幣有著本質區別。由此可以看出,價值增殖是資本的本質規定,只要是資本,就必然會發生價值增殖,且只要發生了價值增殖,就必然是資本。由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出,資本的實質便是價值增殖,是對剝削雇傭勞動的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反映。
二、資本的肯定
馬克思在資本和剩余價值理論中,對資本進行了無情的批判,“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盵1]但是,馬克思同樣也對資本在生產力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給予了肯定。資本是組織物質生產的一種社會形式,資本主義使得社會生產力得到空前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承認:資本具有無限度地提高生產力的趨勢,資本的趨勢就是把生產力提高到極限。馬克思也承認這種趨勢為資本的文明面或資本的偉大文明作用,曾寫道:“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著這樣的生產力呢?”[2]
由此可見,資本同樣對生產力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通過“簡單協作”來發展生產力,資本將人數較多的工人集合在一起,許多人在同一生產過程中,或在不同的但是互相聯系的生產過程中,在資本家的指揮下,有計劃地一起協同勞動。這便是資本將零散的單個勞動聚集成了協作勞動,從而創造了一種生產力,雖然并不會提高個人的生產力,但卻創造了一種集體力,馬克思稱為勞動的社會生產力:其次,通過“分工”來發展生產力。通過分工,工人不再是一種簡單的空間上的集合,而是彼此形成了一種密切的有機關系,資本“不僅使社會總體工人的不同質的器官簡單化和多樣化,而且也為這些器官的數量大小,即為從事每種專門職能的工人小組的相對人數或相對量,創立了數學上固定的比例。工場手工業的分工在發展社會勞動過程的質的組成的同時,也發展了它的量的規則和比例性”。[3]由于分工原則的建立,勞動的生產力又因為資本的作用而提高了;再次,通過機器大生產發展生產力。機械大工業把手工業工人之間的簡單協作轉化為許多種獨立機器之間的協作,同時也把工場手工業工人之間的分工協作轉化為一種不同于獨立機器的機器體系。因此可以看出,機器大工業極大的推動了勞動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單位產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大大地減少了。由以上討論可以看出,資本對生產力的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由以上討論可以看出,資本的出現雖然是資本家為了獲取剩余價值,反映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但資本在生產力發展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利用資本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三、社會主義對資本的合理利用
馬克思在深入分析資本的剝削本質同時,也對資本的積極作用給予了肯定,發展資本是發展經濟和發展社會的必由途徑,尤其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資本的存在于發展具有巨大的歷史空間,推動資本的充分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只要資本還沒有達到它的歷史界限,那么它就是生產的,就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關系。因此,我們應該充分的利用資本,發展資本。有效使用社會主義“國有資本”進行社會化生產建設,我們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我們應該重新認識資本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把傳統社會主義資金改革為社會主義資本,資本并不是資本主義所特有的,而是商品經濟或市場經濟共有的。在不同制度下擁有不同的特性,只有全面認清資本的共性與特性,才能在社會主義初期建立市場經濟時充分發揮資本在提高生產力方面的積極作用。
(二)正確處理資本的活力性與盲目性
資本既有其自身活力,也有其盲目性與自發性。因此,我們應當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政府的調控優勢,在給予資本充分的空間以發展自身活力的同時,對于資本的流向進行合理科學的調控。
(三)加強國有資本實力
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充分體現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而且國有企業具有巨大的市場調控能力。但國有企業由于自身傳統等一系列原因,有著過于龐大、生產力低下、資本周轉困難等問題。因此,我們應當加速國有企業的資本化,使其盡快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這里應當注意的是,在進行國有企業資本化的同時,對于資本產生的剩余價值,要進行合理的分配與再分配,避免資本對生產工人的無情剝削。
(四)加強民間資本的活力性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不是只涵有國有企業的經濟體系,民間資本、民營企業同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營企業憑借其資本周轉快,分析市場能力快,生產成本低等一系列優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游刃有余,生產力提高相對較快。因此,我們應當充分利用民營企業的優點,對中小企業提供支持與照顧,加快混合所有制建設,在加強國有資本實力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加強民間資本的活力,科學而合理地建設社會主義國民經濟體系,提高社會生產力,真正使全體國民享受社會主義制度所帶來的高度物質享受與精神文明享受。
參考文獻
[1]《資本論》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2]《共產黨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3]《資本論》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作者簡介:張柏銘,男,漢族,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遼寧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