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美 王慶祥


【摘要】 目的 對比右美托咪定和咪達唑侖對卡前列素致剖宮產術中不良反應的預防作用。方法 99例擇期在腰硬聯合麻醉下行剖宮產術患者, 隨機分為右美托咪定組(D組)、咪達唑侖組(M組)和對照組(C組), 各33例。胎兒娩出后, 宮體注射卡前列素250 ?g和催產素10 U, 同時靜脈輸注催產素10 U。D組于臍帶夾閉后, 靜脈輸注右美托咪定0.1 ?g/kg, 0.4 ?g/(kg·h)維持至縫皮前;M組靜脈輸注咪達唑侖1 mg, 1 mg/h維持至縫皮前;C組靜脈輸注0.9%氯化鈉1 ml, 1 ml/h維持至縫皮前。記錄卡前列素給藥后相關不良反應和滿意度, 記錄麻醉前后、給藥前后的生命征, 手術結束時和術后2 h時警覺/鎮靜評分(OAA/S評分)。結果 與C組比較, D組和M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均明顯降低、滿意度提高(P<0.05);D組與M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D組滿意度更高(P<0.05)。三組OA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剖宮產術中, 卡前列素給藥前輸注右美托咪定或咪達唑侖預防卡前列素誘發的胃腸道和心血管不良反應的療效相當, 但較咪達唑侖, 右美托咪定明顯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右美托咪定;咪達唑侖;剖宮產術;卡前列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002
卡前列素是強效的子宮收縮劑, 常用于預防和減少剖宮產術中因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出血, 但其胃腸道和心血管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引起患者明顯不適。倪燕等[1]研究表明小劑量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預防卡前列素誘導的不良反應。而咪達唑侖也能有效預防和治療剖宮產術后的惡心嘔吐[2, 3]。但二者預防剖宮產術中卡前列素誘導的不良反應的療效是否存在差異, 報道較少。本研究擬對比右美托咪定和咪達唑侖預防卡前列素誘導剖宮產術中不良反應的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2014年8月~
2015年1月從本院產科篩選99例擬擇期行剖宮產術患者。所有入選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入選標準:ASAⅠ~Ⅱ級, 年齡22~32歲, 體重50~84 kg, 身高152~168 cm, 心、肺、肝、腎功能未見異常, 術中使用卡前列素宮體注射治療。排除標準:①妊娠期高血壓先兆子癇、子癇; ②有卡前列素、右美托咪定、咪達唑侖使用禁忌;③長期使用麻醉鎮痛、鎮靜、精神類藥物者;④麻醉平面過高或過低;⑤卡前列素宮體注射治療前發生惡心嘔吐、呼吸抑制、胸悶或手術時有明顯疼痛不適者。99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右美托咪定組(D組)、咪達唑侖組( M組)和對照組(C組), 各33例。三組患者年齡、體重、ASA分級、手術時間和術中生命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三組無術前用藥, 常規禁食、禁水。入室監測生命征, 吸氧5 L/min, 開放上肢靜脈, 麻醉前30 min內輸注乳酸林格液500 ml。L3~4行腰硬聯合麻醉, 調整麻醉平面于T6水平。術中血壓測量為每3分鐘1次。胎兒娩出后宮體注射卡前列素(批號:J36054, Pharmacia&Upjohn公司, 美國) 250 ?g和催產素10 U, 同時靜脈輸注催產素10 U。D組于胎兒臍帶夾閉后靜脈輸注右美托咪定(批號:11110834, 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負荷量0.1 ?g/kg, 0.4 ?g/(kg·h)維持至縫皮前[1];M組靜脈輸注咪達唑侖(國藥準字H19990027, 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荷量1 mg, 1 mg/h維持至縫皮前[2];C組靜脈輸注0.9%氯化鈉1 ml, 1 ml/h維持至縫皮前。采用雙盲法, 即患者本人、麻醉醫師對藥物配方均不知情。
1. 3 判斷和評估標準
1. 3. 1 一般情況 記錄麻醉前、麻醉后、給藥前、給藥后的生命征, 記錄手術時間、術中輸液量、出血量、尿量等。
1. 3. 2 不良反應 記錄卡前列素給藥后惡心、嘔吐、胸悶、面色潮紅、高血壓、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 3. 3 麻醉滿意度 麻醉滿意度分為四個等級:依次是很好、好、一般、差。
1. 3. 4 OAA/S評分[4] 手術結束時、術后2 h時記錄OAA/S評分。OAA/S評分標準為:5分, 對正常語調的呼名反應迅速;4分, 對正常語調的呼名反應冷淡;3分, 僅對大聲或反復呼名有反應;2分, 僅對輕度的搖推肩膀或頭部有反應;1分, 對輕度推搖無反應;0分, 對擠捏耳垂無反應。OAA/S評分均由對所用鎮靜藥物不知情的同一人完成。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 H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一般情況 三組中C組因1例患者發生妊娠期高血壓先兆子癇, 1例麻醉平面過高, 2例卡前列素宮體注射前發生惡心嘔吐予以排除。
2. 2 三組預防卡前列素不良反應比較 與C組比較, D組和M組惡心、嘔吐、胸悶、面色潮紅、高血壓和心動過速的發生率明顯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D組和M組上述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D組不良反應實際發生率均低于M組。見表1。
2. 3 三組OAA/S評分比較 三組OA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 4 三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D、M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C組, 且D組優于M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卡前列素具有強而持久的收縮子宮平滑肌作用, 能有效預防和減少剖宮產術中因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出血, 但其胃腸道和心血管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可致患者明顯不適。因此, 應盡早預防此不良反應, 增加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
右美托咪定作為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 具有鎮靜、鎮痛等作用;Piao等[5]對右美托咪定作為麻醉藥物的meta分析顯示, 右美托咪定可穩定血流動力學, 顯著減少圍術期惡心、嘔吐、高血壓、心動過速等的發生率。Bajwa等[6]研究也證實在全身麻醉手術中, 右美托咪定可減少術后惡心、嘔吐的發生率。本研究表明, 剖宮產術中, 預先給予右美托咪定顯著減少卡前列素誘發的惡心、嘔吐、高血壓、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 患者滿意度明顯增加, 其降血壓、減慢心率原因考慮與鎮靜、鎮痛作用有關, 但其抗惡心、嘔吐機制尚不清楚, 可能為:①作用于藍斑, 直接抑制中樞神經系統, 控制延髓下游區的嘔吐中樞, 減少惡心、嘔吐[5]。②抑制交感神經的高度緊張和減少兒茶酚胺的釋放, 抗惡心、嘔吐[7, 8]。而其減少胸悶作用可能由右美托咪定舒張支氣管所致。
本研究顯示預先使用咪達唑侖減少卡前列素引起的血壓升高和心率加快, 降低高血壓、心動過速和面部潮紅的發生率, 滿意度提高, 考慮與其具有抗焦慮、鎮靜、催眠的作用有關;其減少胸悶的發生, 可能與其擴張血管作用有關。本研究證實, 咪達唑侖明顯減少剖宮產術中卡前列素誘發的惡心、嘔吐, 但其機制不清, 可能為:①通過抗焦慮和減少中樞化學感受觸發區(the chemoreceptor trigger zone, CRTZ)的多巴胺輸入;②減少腺苷的重攝取, 降低腺苷介導的CRTZ區中多巴胺合成、釋放和突觸后活動;③經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 GABA)神經元抑制中樞多巴胺通路;④經與GABA結合形成GABA-苯二氮及其受體復合物, 降低多巴胺能神經元活性, 阻斷5-HT3的釋放[2, 9]。
本研究結果表明, 右美托咪定和咪達唑侖減輕卡前列素誘發不良反應的療效相當, 考慮與二者均有鎮靜、抗焦慮、止吐作用有關, 二者作用機制存在差異, 兩者間是否存在協同作用, 有待于探討。但右美托咪定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咪達唑侖組, 滿意度明顯增加(P<0.05)。與對照組比較, 預先使用咪達唑侖或右美托咪定, 產婦的OAA/S評分無明顯差異, 無呼吸抑制發生, 證實小劑量的咪達唑侖或右美托咪定持續靜脈輸注不影響產婦呼吸, 對產婦的保護性反射也無明顯影響。本研究選擇胎兒臍帶夾閉后給藥, 對胎兒無影響。
綜上所述, 剖宮產術中, 卡前列素給藥前預先輸注右美托咪定或咪達唑侖預防卡前列素誘發的患者胃腸道和心血管不良反應的療效相當, 但較咪達唑侖, 右美托咪定明顯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倪燕, 桂波, 蔣秀紅, 等.小劑量右美托咪定預防卡前列素誘發剖宮產術患者不良反應的效果. 中華麻醉學雜志, 2014, 34(7):830-832.
[2] Tarhan O, Canbay O, Celebi N, et al. Subhypnotic doses of midazolam prevent nausea and vomiting during spinal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section. Minerva Anestesiol, 2007, 73(12):629-633.
[3] 廖錦華, 李雅蘭, 方曼菁, 等.咪達唑侖預防剖宮產術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應的臨床觀察. 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4, 30(8):812-813.
[4] Chernik DA, Gillings D, Laine H, et al.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 study with intravenous midazolam. J Clin Psychopharmacol, 1990, 10(4):244-251.
[5] Piao G, Wu J.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dexmedetomidine as an anesthetic agent: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rch Med Sci, 2014, 10(1):19-24.
[6] Bajwa SJ, Gupta S, Kaur J, et al.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shivering with perioperative dexmedetomidine: 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J Anaesthesiol Clin Pharmacol, 2012, 28(1):86-91.
[7] Jenkins LC, Lahay D. Central mechanisms of vomiting related to catecholamine response: anaesthetic implication. Can Anaesth Soc J, 1971, 18(4):434-441.
[8] El-Tahan MR, Mowafi HA, Al Sheikh IH, et al. Efficacy of dexmedetomidine in suppressing cardiovascular and hormonal responses to general anesthesia for caesarean delivery: a dose-response study. Int J Obstet Anesth, 2012, 21(3):222-229.
[9] Di Florio T, Goucke CR. The effect of midazolam on persistent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naesth Intensive Care, 1999, 27(1):38-40.
[收稿日期:201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