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
【摘要】 目的 探討胎兒窘迫診斷指標、誘發原因及剖宮產手術指征。方法 回顧性分析98例因胎兒窘迫行剖宮產術孕婦的臨床資料, 對胎兒窘迫發生原因及新生兒結局進行分析。結果 23例(23.47%)在臨產前出現胎兒窘迫, 75例(76.53%)在分娩期出現胎兒窘迫;臍帶因素、羊水因素、母體因素、胎盤因素等為誘發胎兒窘迫的重要因素;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為20.41%。結論 妊娠期需給予孕婦動態觀察, 綜合各方面情況判斷胎兒窘迫情況, 嚴格把握剖宮產指征, 有效改善母嬰預后。
【關鍵詞】 胎兒窘迫;剖宮產術;臨床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077
胎兒窘迫為孕產婦一種比較多見的病癥, 屬于一種綜合性癥狀, 同時也是目前剖宮產的一個主要適應證。而胎兒窘迫的出現, 不僅會影響胎兒的正常成長, 嚴重時還可能造成胎兒死亡。故及早發現胎兒窘迫, 及時采取措施很有必要。本研究分析胎兒窘迫的誘發因素, 明確剖宮產術指征,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98例因胎兒窘迫行剖宮產的孕婦, 年齡20~40歲, 平均年齡(26.6±4.5)歲;孕周36~44周, 平均孕周(40.2±1.5)周;初產婦60例, 經產婦38例, 均為單胎、頭位。所有孕婦均滿足胎兒窘迫診斷標準:①宮縮間歇期, 聽診>2次提示胎心率>160次/min, 或<120次/min;②羊水胎糞污染;③胎心電子監護提示存在頻繁晚期減速、重度變異減速與無應激試驗(NST)無反應型情況;④胎動≤10次/12 h。滿足以上任何一項, 即可確診為胎兒窘迫。所有孕婦均在診斷后2 h
內行剖宮產處理結束分娩。
1. 2 方法 回顧性分析產婦與胎兒情況, 術中分析胎兒窘迫發生的相關因素, 并將其同新生兒Apgar評分進行對比分析。如新生兒分娩后1 min Apgar評分≤7分, 代表診斷符合;術中發現以下情況:臍帶繞頸、過短、扭轉變細, 羊水過少, 糞染, 胎盤老化等, 表示診斷符合[1]。
2 結果
2. 1 胎兒窘迫發生時期分析 23例(23.47%)在臨產前出現胎兒窘迫, 75例(76.53%)在分娩期出現胎兒窘迫。
2. 2 胎兒窘迫相關因素分析 60例(61.22%)為臍帶因素, 其中, 臍帶纏繞1~2周47例, 打結3例, 單臍動脈2例, 臍帶纏繞≥3周2例, 扭轉4例, 臍帶過短或過細2例。母體因素10例(10.20%), 其中,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3例, 糖尿病4例, 上呼吸道感染2例, 貧血1例。羊水因素19例(19.39%), 其中, 羊水污染17例, 羊水過少2例。胎盤因素3例(3.06%), 其中, 早剝2例, 植入1例。胎兒因素2例(2.04%), 其中, 胎兒生長受限與胎兒畸形各1例。其他因素4例(4.08%), 其中, 產程異常3例, 孕前B超提示臍動脈S/D升高1例。
2. 3 新生兒窒息情況分析 分娩后1 min Apgar評分4~7分16例, <3分4例, 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為20.41%, 89例(90.82%)于術中知曉胎兒窘迫誘發因素。
3 討論
在臨床上, 胎兒窘迫為產婦妊娠后期與分娩期一種較為多見的并發癥, 為胎兒在宮內出現缺氧的一種征象, 直接威脅到胎兒的健康與生命, 而且處理是否得當、是否及時、是否準確, 也將直接影響到圍生兒的預后效果[2]。近些年來, 伴隨臨床上各種醫療技術的發展, 產前胎心電子監護的落實、彩超監測臍血流的應用、羊膜鏡在羊水性狀觀察中的應用、胎兒頭皮血pH值測量等措施的落實, 均為早期胎兒窘迫的盡早確診提供了有利依據。本次研究中, 23例(23.47%)在臨產前診斷為胎兒窘迫, 另75例(76.53%)于分娩期診斷為胎兒窘迫。而在誘發胎兒窘迫的相關因素中, 臍帶因素、羊水因素與母體因素、胎盤因素等為誘發胎兒窘迫的幾個重要因素。其中, 臍帶因素為胎兒窘迫發生的一個主要因素, 一旦出現臍帶纏繞、打結等情況, 可能直接造成胎兒出現缺氧情況, 從而發生胎兒窘迫;而羊水因素也是胎兒窘迫發生的又一重要因素, 如羊水污染、羊水渾濁等。另外, 胎盤因素、胎兒因素與母體因素等也會對胎兒營養物質與血液正常供應造成影響, 從而無法滿足胎兒正常生長發育的需求, 致使胎兒出現缺氧情況;若缺氧情況較輕微, 可能不會影響到胎盤功能, 而胎兒酸性代謝產物也可正常排泄;但是, 若缺氧情況繼續加重, 胎兒將可能出現酸中毒情況, 致使胎兒血中pH值有所下降, 進而出現低氧血癥, 進一步刺激胎兒腎上腺素生成大量兒茶酚胺, 致使胎兒心率加快[3];而且酸中毒情況若逐漸加重, 也可造成胎心率逐漸減慢, 進而誘發胎兒窘迫。
總之, 在臨床上, 醫護人員需綜合采用各種手段對妊娠期孕婦實施動態監測, 及時發現胎兒窘迫情況, 并在滿足剖宮產指征的情況下及時行剖宮產術, 以有效降低新生兒窒息情況的發生, 改善母嬰結局。
參考文獻
[1] 高潔. 胎兒窘迫99例剖宮產分娩結局分析. 當代醫學, 2013, 19(18):25-26.
[2] 劉芳. 胎兒宮內窘迫行剖宮產術221例臨床分析. 重慶醫學, 2012, 41(18):1834-1835.
[3] 朱素英. 胎兒宮內窘迫行剖宮產術86例臨床分析. 醫學信息, 2011, 24(5):3185-3186.
[收稿日期: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