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景光 李濤 王衛亞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的應激狀態的變化, 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方法 6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 根據術后顱內感染情況分為觀察組(顱內感染30例)和對照組(顱內未感染30例), 比較兩組患者血清中應激激素指標水平的變化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血管緊張素Ⅱ(Ang-Ⅱ)、腎上腺素(AD)、丙二醛(MDA)以及血清皮質醇(Cor)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 重度感染患者指標高于輕度感染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程度與血清中應激激素指標水平密切相關, 可以作為臨床診治的依據。
【關鍵詞】 腦出血;術后顱內感染;應激狀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045
顱內感染是臨床中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 主要是由于在腦出血手術過程中, 破壞了患者腦部組織屏障, 造成腦部解剖學結構受損, 從而導致顱內細菌感染[1]。顱內感染病情十分危急, 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診斷和控制, 極易導致患者死亡。本研究就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的應激狀態的變化進行統計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 根據術后顱內感染情況分為觀察組(顱內感染30例)和對照組(顱內未感染30例)。觀察組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齡58~96歲, 平均年齡(74.93±5.15)歲。對照組中男15例, 女15例, 年齡55~94歲, 平均年齡(73.44±5.6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采集兩組患者靜脈血液5 ml, 將血液的樣本放置到德國Sigma3-30K離心機上進行處理。血液樣本在離心機上以5000 r/min的速度運行15 min, 應用ELISA試劑盒進行血清樣本應激激素檢測。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血清中的Ang-Ⅱ、AD、MDA
以及Cor應激激素指標水平。將觀察組中重度與輕度顱內感染患者的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血清中Ang-Ⅱ、AD、MDA以及Cor等應激激
素指標水平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 Ang-Ⅱ指標數據為(65.24±
4.17)ng/L, AD檢測數據為(0.31±0.07)ng/ml, MDA檢測數據為(4.39±0.72) μmol/L, Cor檢測數據為(237.81±25.27)ng/ml;對照組患者中, Ang-Ⅱ指標數據為(34.27±3.19)ng/L, AD檢測數據為(0.13±0.03)ng/ml, MDA檢測數據為(2.29±0.11) μmol/L, Cor檢測數據為(139.27±18.62)ng/ml, 觀察組血清中應激激素指標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術后不同程度顱內感染患者血清中應激激素指標的比較
重度顱內感染患者血清中Ang-Ⅱ指標數據為(74.21±5.23)ng/L,
AD檢測數據為(0.41±0.03)ng/ml, MDA檢測數據為(6.39±
0.41) μmol/L, Cor檢測數據為(279.16±21.07)ng/ml;輕度顱內感染患者血清中Ang-Ⅱ指標數據為(44.27±4.61)ng/L, AD檢測數據為(0.21±0.04)ng/ml, MDA檢測數據為(2.99±0.41) μmol/L,
Cor檢測數據為(184.77±15.44)ng/ml, 重度顱內感染患者的應激激素指標顯著高于輕度顱內感染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 主要是由于患者長期的高血壓癥狀使腦部動脈產生玻璃樣病變, 引發患者血管內壁張力喪失以及纖維性壞死。一旦血液驟然升高, 會導致血管破裂引起腦出血[2]。臨床上主要通過開顱手術方式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疾病, 療效顯著[3]。但是手術過程中會破壞患者腦部的組織解剖學結構, 降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以及導致術后顱內感染的情況發生。顱內感染是一種非常兇險、急促的并發癥疾病, 當致病菌通過血腦屏障進入患者顱腦內部以后, 很難通過常規的抗菌藥物進行有效治療, 具有比較高的致殘和致死率, 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4]。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Ang-Ⅱ、AD、MDA以及Cor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患者血清中應激激素指標水平可以顯示出術后顱內感染情況, 有利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 重度感染患者指標高于輕度感染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患者血清中應激激素指標可以明顯反映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的程度。
綜上所述, 通過檢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清中應激激素指標的變化數據可以有效地反映出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的情況, 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特異性, 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聿民, 鄧昌武, 張靜.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顱內感染應激狀態的變化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16):3739-3740.
[2] 王森崗, 趙建奇, 敬謝攀, 等.萬古霉素鞘內注射與腰大池引流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顱內感染治療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9):1999-2001.
[3] 李奕鋒, 閆世軍, 韓越楊, 等. 腰穿與腰大池引流結合鞘內注射萬古霉素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開顱術后顱內感染的臨床療效.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35(5):1300-1301.
[4] 路春雨, 程雷鳴, 劉曉輝, 等. 急診后顱窩開顱術后顱內感染26例分析.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 2015, 10(10):944-948.
[收稿日期:201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