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杰?靳玉鳳

【摘要】 目的 探討網織紅細胞參數在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方法 50例經過治療后有效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設為觀察組, 50例經過治療后無效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設為對照組, 比較兩組患者的網織紅細胞參數。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網織紅細胞參數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網織紅細胞參數是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的重要因素, 對患者的治療有效性檢查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 網織紅細胞參數;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過程;變化;臨床意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021
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emia, AA)是目前臨床上的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 同時發病過程中也會對患者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因此一種及時有效的治療手段極為重要, 但在臨床對患者治療的過程中, 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的參數極為重要[1]。隨著近年來熒光染色技術的發展以及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的使用, 在對患者的血細胞常規參數實施檢驗的過程中, 也能夠對患者的網織紅細胞參數進行檢驗[2]。本院使用網織紅細胞參數作為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過程中的指標,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100例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為研究對象。使用1987年全國再障學術會議中制定出的相關標準對患者的骨髓、血液進行檢查, 均能確診。其中經過治療后有效的50例患者設為觀察組, 男30例, 女20例, 年齡4~67歲, 中位年齡36歲。將經過治療后無效的50例患者設為對照組, 男29例, 女21例, 年齡3~65歲, 中位年齡37歲。兩組患者年齡及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儀器為西斯美康XN-2000血球儀, 試劑為血液分析儀中自帶的試劑。在此過程中, 通過高、中、低3種不同濃度的全血質控物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檢驗。在臨床實施檢驗的過程中, 將兩組患者的靜脈血1~2 ml放置在EDTA-K2的抗凝管中進行混合均勻, 并在室溫下存放。在4 h內按照全自動血液分析儀中的相關操作規程對患者的靜脈血網織紅細胞參數進行相應的測定, 并每天對患者進行質控處理。在對患者治療的過程中, 將患者的自身血液抽出, 并在抽出后進行干細胞的培養, 在對干細胞培養完成后, 擇期對患者實施干細胞輸入的治療。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網織紅細胞參數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貧血性疾病, 主要是以造血干細胞損傷以及外周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的一種貧血類疾病[3]。在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病原因方面, 實際上并不明確, 患者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 病情往往較為嚴重, 同時治療效果往往不佳, 預后也較差, 患者極有可能出現較為嚴重的出血癥狀[4]。在臨床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的過程中, 通過對患者實施藥物治療, 可以對患者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但在此過程中, 通過一種指標觀察藥物治療過程中的治療效果, 對患者的正確治療以及指導在治療過程中的藥物使用有著重要的意義[5]。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物理、化學、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干細胞和骨髓微環境嚴重受損, 造成骨髓造血功能減低或衰竭的疾病, 以全血細胞減少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綜合征。據國內21省(市)自治區的調查, 年發病率為0.74/10萬人口, 明顯低于白血病的發病率;慢性再障發病率為0.60/10萬人口, 急性再障為0.14/10萬人口;各年齡組均可發病, 但以青壯年多見;男性發病率略高于女性。再生不良性貧血也叫再生障礙性貧血, 是指骨髓未能生產足夠或新的細胞來補充血液細胞的情況。
有研究顯示, 再生障礙性貧血在臨床上是一種由于骨髓造血障礙而引起的一種獲得性的疾病。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在臨床治療前的參數和患者在經過治療后的網織紅細胞參數之間會出現顯著性的差異。這說明在臨床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 網織紅細胞參數的升高是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得到恢復的一種重要指標。同時目前也有研究顯示, 患者在造血功能受到了刺激后, 幼稚RET會從患者的骨髓中釋放外周血, 在此過程中, 患者體內的HFR以及中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百分比(MFR)會顯著的提升, 這說明對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而言, 在臨床上的網織紅細胞參數是一種重要的衡量患者病情以及治療效果的參數[6]。注意藥物和其他化學物質的影響, 尤其是對于治療無效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而言, 在臨床實施治療的過程中, 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網織紅細胞參數并無明顯的改變。這種結果進一步的說明, 在臨床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治療的過程中, 通過使用網織紅細胞參數的方式能夠在臨床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較為完善的顯示, 因此能夠更好的指導患者進行治療, 對于患者而言也有著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 在臨床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 通過檢驗患者的網織紅細胞參數能夠更好的表明患者的治療效果, 并指導患者的治療, 對于患者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汪萌, 葉祎.網織紅細胞參數及血清轉鐵蛋白受體在青春期女性鐵缺乏患者的變化.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1, 27(9):679-681.
[2] 陳艷萍, 蔡愛芳, 劉振宇, 等. HiHiLo和LoHi對男子中長跑運動員EPO、紅細胞及網織紅細胞參數影響的比較研究.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10, 26(2):50-54.
[3] 李麗.運動性低血紅蛋白形成過程中遞增負荷跑臺運動對大鼠紅細胞及網織紅細胞參數影響的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7, 30(3):356-359.
[4] 孫繼興, 韓素桂, 李艷華, 等.網織紅細胞參數和單個成熟紅細胞內血紅蛋白量對CRF血液透析患者鐵缺乏的診斷價值.中國老年學雜志, 2006, 26(7):869-870.
[5] 盛桂芳.紅細胞參數、網織紅細胞參數及血涂片檢測于地中海貧血的產前篩查中的應用價值.中外醫療, 2014(18):187-188.
[6] 張芹, 歐陽紅梅, 甸自金, 等.網織紅細胞參數在缺鐵性貧血與小細胞性溶血性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意義.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0, 31(4):382-383.
[收稿日期:201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