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玲娣
【摘要】 目的 觀察腦卒中基底節性失語患者行言語康復治療技術結合小組治療的療效。方法 98例腦卒中基底節性失語患者, 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44例)與觀察組(54例)。對照組患者行一對一言語康復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其基礎上結合小組治療, 比較兩組療效及語言功能評分。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且聽力理解、復述、說、閱讀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卒中基底節性失語患者行言語康復治療技術結合小組治療的療效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腦卒中;基底節性失語;言語康復;小組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216
基底節區為腦卒中病變部位之一, 基底節受損可導致患者出現失語現象, 患者因無法正常表達交流, 易使其心理出現不良情緒[1]。本研究以回顧性方式分析本院98例腦卒中基底節性失語患者的臨床資料,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腦卒中基底節性失語患者臨床資料, 按治療所用方法分對照組(44例)與觀察組(54例)。觀察組男女比例23∶31, 年齡48~68歲, 平均年齡(58.6±10.2)歲, 病程18~36 d, 平均病程(23.1±5.6)d;對照組男女比例23∶21, 年齡47~66歲, 平均年齡(55.3±6.9)歲, 病程18~35 d, 平均病程(22.6±6.3)d。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均予以常規神經科藥物治療, 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行一對一言語康復治療, 包括:①言語治療師指導患者練習模仿發音等;②采取識認圖片、指認物品及口令執行等方式訓練患者聽力理解;③指導患者行語言練習, 先讓患者練習簡單話題交談, 再練習描述圖片, 以提高其交談流暢性;④言語治療師指導患者行復述句子練習、閱讀與朗讀訓練;⑤指導患者抄寫人名、數字, 再進行聽寫、默寫訓練;1次/d, 30~40 min/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小組結合治療, 將失語程度相似患者分成小組, 3~5 人/組, 對其進行以下訓練:①語言練習:練習發音, 句子復述或跟讀;②娛樂活動:組織唱歌、詩歌朗誦等;③小組討論:言語治療師設定話題或提供圖片, 組織患者討論, 再依次發言;3次/周, 30~60 min/次。
1. 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法(CRRCAE)評定兩組治療后語言功能評分, 包括聽力理解、復述、說、閱讀四個方面, 總分100分, 分數與語言功能高低成正比[2]。參照CRRCAE標準[3]評定兩組療效, 顯效: 語言功能1項評分增加>50%或多項增加>30%;有效: 2項評分以上增加>20%;無效:1項評分增加<20%。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顯效33例, 有效17例, 無效4例, 總有效率92.6%(50/54);對照組顯效20例, 有效12例, 無效12例, 總有效率72.7%(32/44), 觀察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CRRCAE評分比較 觀察組聽力理解(72.3±4.5)分、復述(75.4±4.9)分、說(65.3±6.4)分、閱讀(70.1±5.6)分均比對照組的(62.3±4.1)分、(65.3±5.3)分、(60.2±3.2)分、(61.3±2.4)分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92.6%比對照組的72.7%高(P<0.05), 說明言語康復治療技術結合小組治療的療效顯著, 可提高患者語言功能。分析原因可能為:小組治療將失語程度相似患者進行分組治療, 對個體言語治療加強補充, 其增加患者間相互接觸機會, 患者在心里產生安全感與歸屬感, 提高其交流積極性, 促使患者語言表達能力提高, 促進患者間相互交流[4]。同時在小組治療過程中, 言語治療師指導患者進行發音練習, 句子復述或跟讀, 組織唱歌、詩歌朗誦等;言語治療師設定話題或提供圖片, 組織患者討論, 再依次發言, 通過多種方式促進患者間交流, 從而提高語言表達功能, 使患者失語癥取得更好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聽力理解(72.3±4.5)分、復述(75.4±4.9)分、說(65.3±6.4)分均比對照組的(62.3±4.1)分、(65.3±5.3)分、(60.2±3.2)分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言語康復治療技術結合小組治療可改善患者失語癥狀, 促進患者恢復語言功能。分析原因可能為:患者行一對一言語康復治療過程中, 對個體患者進行聽力理解、復述及說等方面的訓練, 從而為患者行小組治療時奠定基礎, 患者在通過小組治療, 加強各患者間聽力理解與復述的訓練治療, 言語治療師再適當設定話題, 增加患者間討論交流機會, 從而鍛煉其語言功能, 促使失語癥狀得以改善[5]。
綜上所述, 腦卒中基底節性失語患者行言語康復治療技術結合小組治療的療效顯著, 可明顯改善失語癥狀, 使患者語言功能恢復正常, 具推廣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谷瑞麗.針灸聯合個性化語言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的臨床價值.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5, 36(15):2227-2228.
[2] 楊曉偉.針刺配合言語康復對腦卒中后失語癥的治療效果.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7):251-252.
[3] 趙英子, 何丹.早期康復對腦卒中致語言障礙恢復的影響.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2, 6(6):688-689.
[4] 張浪.針刺結合語言康復治療腦卒中后運動性失語.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 29(4):636-637.
[5] 章麗雅, 譚同才, 葉祥明, 等.中醫對癥配樂結合言語訓練治療運動性失語療效觀察.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 25(1):49-52.
[收稿日期:201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