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新?李東?林艷?曹國琳
【摘要】 2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第1例患者服用尼美舒利片、羥氯喹片, 停用藥物2年, 2年后服用尼美舒利片、羥氯喹片、甲氨蝶呤片。第2例患者服用甲氨蝶呤片、來氟米特片、尼美舒利片、中藥湯劑進行藥學監護及隨訪。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停用藥物將造成不可逆的骨質損害、關節畸形, 嚴重影響身體正常功能, 甚至危及生命。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應堅持服用藥物, 不可盲目停用, 降低損害的發生, 減少患者痛苦。
【關鍵詞】 類風濕關節炎;尼美舒利片;甲氨蝶呤片;藥學監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52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以滑膜炎為主要表現的免疫系統疾病, 也是一種骨關節炎癥, 其發病特征有慢性、對稱性多關節炎, 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持續性腫脹和疼痛。頸椎是類風濕關節炎第2個最容易侵犯的區域, 后期出現嚴重的退變, 并可導致骨髓、神經受壓, 引起一系列并發癥。該病是漸進性的, 因此, 推薦早期積極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由腦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比正常人群高50%~72%, 壽命預期較正常人縮短5~10年[1]。作者通過對2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治療過程, 分析患者盲目停用藥物的臨床效應。
1 臨床資料
1. 1 病例1 患者, 女, 51歲, 2011年4月雙手指間關節腫脹, 雙手、掌指、雙腕、肩、膝疼痛入院, 檢查C反應蛋白陽性, 類風濕因子89 IU/ml, 肝、腎功能、血常規正常。2014年3月20日雙手掌指、雙膝、第1、2、3趾跖關節疼痛腫脹、左腘窩囊腫、手臂不能伸直抬起、有結節再入院, C反應蛋白陽性、類風濕因子113 IU/ml, 肝、腎功能、血常規正常、晨僵、無力, 發白。第1次入院后進行相關性檢查, 排除骨關節炎、強制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入院第3天醫生給患者尼美舒利片0.1 g, 2次/d, 口服;羥氯喹片100 mg, 2次/d, 口服、白芍總苷膠囊0.6 g, 3次/d, 口服, 第12天帶藥出院。第2次入院第3天給患者尼美舒利片0.1 g, 2次/d, 口服;羥氯喹片100 mg, 2次/d, 口服;白芍總苷膠囊0.6 g, 3次/d, 口服;加服甲氨蝶呤片7.5 mg, 1次/周, 口服, 第11天帶藥出院。6個月后白芍總苷膠囊和尼美舒利片停用。治療至2014年12月, 檢查類風濕因子80 IU/ml, C反應蛋白陰性, 雙手掌指、雙膝、第1、2、3趾跖關節疼痛腫脹減輕, 左腘窩囊腫、手臂不能伸直抬起、有結節、無力、發白, 肝、腎功能、血常規正常。
1. 2 病例2 患者, 女, 46歲。因雙膝關節積液、雙足趾腫痛、雙肩腫痛雙臂不能抬起、雙手腕關節腫痛并有結節于2013年7月8日入院。入院2天后, 雙手拇指開始腫痛、晨僵, 類風濕因子400 IU/ml, C反應蛋白陽性, 肝、腎功能、血常規正常, 消瘦無力、脫發、無食欲。目前發病原因雖未明, 但仍有一些誘發因素可作為間接依據, 包括工作不規律、心理壓力大、熬夜、受涼等。患者入院后積極進行相關檢查, 排除痛風、風濕可能引起的相同癥狀的疾病。最后考慮各關節腫脹、疼痛與類風濕關節炎有關。入院第3天, 醫師給患者尼美舒利片0.1 g, 2次/d, 口服, 白芍總甙膠囊0.6 g, 3次/d, 口服, 來氟米特片20 mg, 1次/d, 口服, 服藥第4天患者疼痛癥狀減輕, 第9天帶藥出院。1個月后, 加服甲氨蝶呤片10 mg, 1次/周, 中藥湯劑1劑/d, 2次/d, 口服。隨診、調方。6個月后檢查, 類風濕因子85 IU/ml, C反應蛋白陽性, 肝、腎功能、血常規正常。停用尼美舒利片、白芍總甙膠囊, 中藥湯劑改為3日1劑, 2次/d, 口服。隨診、調方。治療至2014年12月, 檢查類風濕因子34 IU/ml, C反應蛋白陰性、肝、腎功能、血常規正常, 身體腫脹疼痛癥狀、晨僵、脫發消失, 雙膝關節、雙臂、雙手腕關節基本恢復正常, 體重增加、食欲良好。
2 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進行性、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特征, 頸椎類風濕關節炎危害性很大, 可造成腦干受壓突發死亡, 類風濕關節炎主要侵犯手足小關節, 除了關節病變外, 類風濕關節炎還可出現關節外多系統的損害, 而且并不是很少見, 其關節外基本的病理特征為血管炎, 因此患者可出現心、腎、肺等多系統損害[3]。為患者帶來嚴重的痛苦, 有不死的癌癥之稱。從這2例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治療和目前的治療結果可以看出, 第1例患者由于盲目停用藥物導致病情加重、病程相對延長、增加了關節、身體功能損傷,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這種損害是不可逆的。第2例患者堅持服用藥物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改進人體免疫系統, 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應。第2例患者的治療較第1例在臨床效應上有一定優勢。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仍然是風濕病學方面研究的難點, 大多停留在消除炎癥及延緩病情進展的治療上,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 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蹄組織的廣泛性炎癥性疾病, 早期紅腫痛和功能障礙, 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 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 極易致殘。
綜上所述,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應及時服用藥物, 不可盲目停藥, 否則導致病情加重。
參考文獻
[1] Jesper L, Ole A, Gunnar Hilmar G, et al. The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diabetes mellitus: a Danish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2011, 70(6):929-934.
[2] 饒莉, 崔劉福.抗類風濕藥物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作用及機制.醫藥導報, 2014, 33(8):1013-1014.
[3] 杭元星, 任天麗, 周紅霞, 等.類風濕關節炎合并肺間質炎的實驗室指標分析.江蘇醫藥, 2014, 40(11):1299-1230.
[收稿日期:201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