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在當下的教育語境中,補課似乎成了一個極富爭議的教育問題。一方面是各級教育部門的三令五申,要求禁止補課來為中小學生“減負”;另一方面,卻又出現學生家長聯名請愿,要求學校恢復補課這樣的“奇葩”之舉。作為一種有違教育發展規律并加重學生負擔的學習方式,補課本不該有存在的土壤。然而,當學生家長和教育部門因為補課問題相互爭論時,作為補課的主體,中小學生的意見卻也被完全忽視了。
如果當前的教育是處在一個良性循環中,素質教育盛行、應試教育衰敗,減負的舉措真正深入人心,如此之下,恐怕沒有幾個家長會主動要求學?;謴脱a課。然而,事實卻恰好相反?,F實的教育情景是,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和孩子都在拼命的“搶跑”,小升初、中考、高考等等對于成績的關注度不減反增,這就迫使學生家長不得不為孩子的成績而焦躁。學校是減了負,但應試教育的氛圍未減,所有孩子都在為考高分而努力,這就勢必會加重家長內心的負擔。
前不久,西南大學教授宋乃慶在教育部舉行的義務教育第三方評估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初中生課業負擔仍未減輕,城市學?!靶葴p負、校外增負”現象凸顯。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升學壓力更大,補課似乎就成了一件“理所應當”之事,一旦這種“理所應當”受阻,反而會招致批評。這表面上看是因家長過分在乎孩子成績,但實質上,這一事實暴露的是當前教育的固有問題:正因對于諸如補課之類的事情,很多地方教育部門采取不同的對策,有的嚴格禁止,有的默許,這種政策執行上的不一致擊垮了家長們對于減負的信任。“要不補,都不補,不要拿我們的孩子當試驗品”,家長此言反映的正是教育過程中尚未解決的問題。究其原因,高中學校對高考升學率的追求是首因。并且,當大家都心知肚明,你也違規我也違規之時,關于禁止補課的規定也就變成了一紙空文。政策上的執行不力,教育評價方式的一成不變,家長關于補課的聯名信顯然戳中了減負的痛處。
?笙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