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蔡楚發
新加坡的教育隨著國家的發展而發展。新加坡是一個年輕的國家,獨立剛剛50年。最初,我國的教育是為了國家的生存,對教師和學生開展了大規模的培訓。當時,新加坡沒有足夠的學校,為了讓學生能夠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匆忙拼湊了一些資源建構國家的教育體系。
在取得一定成功之后,新加坡開始致力于提高教育體系的效率。20世紀70年代初,新加坡學生的綴學率很高。為了留住學生,讓其繼續升學,我們意識到需要改變原有的教育提議,并用多樣化的課程提高教學效率。在提高教學效率過程中,我們注重不同孩子的個性需求,形成了一個以知識為基礎、以夢想為推動的教育體系。當前,我們的學生擁有很好的教學資源、設備等,我們希望他們理解新加坡在全球市場中所處的地位,讓新加坡成為在其心中占有特別位置的祖國。
新加坡的教育主要服務兩個目標。第一,為國家社會經濟建設培養人才。新加坡是一個小國家,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是其最大優勢,因此需要加強人才培養。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只有注重教育發展才能發展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第二,幫助國民實現個人夢想。除了推動經濟發展,我們還注重幫助孩子、家庭實現他們的夢想。
相較于很多國家,新加坡的教育規模較小。在基礎教育階段,新加坡只有365所學校,不到50萬名學生,3300名教師。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輔助教學的教育工作者,如職業咨詢教師、心理咨詢教師等。在高等教育階段,新加坡有5所獨立大學、5所理工學院,還有技工學院,大約有16.6萬名學生,1.3萬名授課教師和1.7萬名其他教職員工。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是處于全球排名前列的大學。
新加坡的教育信息技術規劃過程包含三個階段。1997年,新加坡建立了關于教育信息科技的總體規劃,實施了大概五六年,這是第一階段。之后,該規劃每五六年更新一次,目前已進入到第四階段。第一階段為奠定基礎階段,主要任務是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網線、技術設備、計算機室、筆記本電腦等。除此之外,我們還對教師進行了專門的技術培訓。第二階段,我們意識到,應給予各校更有針對性的、更具體的支持,因為每所學校的需求不一樣,在實施具體計劃方面也不一樣。因此,我們開始讓每所學校更加積極地參與信息技術的嘗試和開發,使那些勇于將新的技術手段運用于教育方面的學校成為信息化模范、領先學校,并通過這些模范學校把新的教學手段推廣至其他學校。第三階段,我們開始努力實現一些關鍵目標,主要包括賦能和成果。在賦能方面,我們希望學校領導者能夠制定良好的與信息通信技術相關的總體規劃,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資源和財務資源,讓學校應用好信息技術;教師能夠充分應用信息通信技術,努力實現預期目標;不斷更新學校基礎設施,以持續支持學校教學工作。除此之外,目標還包括學生所取得的成果,即學生能做什么、能學到什么、在能力方面有哪些成長等。我國信息通信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主要目標在于促使學生學會自我學習,讓其能夠運用技術進行協作;促進學生在課堂內外與他人的交流,包括促進學生與全球的交流,使其在無國界的環境中學習。
學校的信息通信技術總體規劃制定必須基于教學理念和教學藝術,即使用合理的技術來支持教學理論的應用。有時候,有些技術并不適用于課堂。對此,教師應合理應用,以促使目標的實現。信息通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很重要的一點在于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新加坡的教育目標在于培養未來的新加坡人,使其具備21世紀所需的能力,包括合作、批判思維等。各個國家應根據自己本國的情況,因地制宜,完善自身教育體系,促進目標的實現。
新加坡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支持學校的發展。第一,提升學校領導者和教師的能力。對于學校領導者和教師能力的提升,我認為專業培訓非常重要。我們開設了學校領導力課程,專門針對校長、副校長、教研室主任等,使其認識到在課堂中應用技術的重要性,以及學會如何合理有效地應用技術、如何更好地把信息科學技術融入教學,如幫助其開發網上課程、理解信息通信技術等。教師之間需要互相學習、獲得指導,分享其在課堂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對此,我們培養了一批在信息通信技術方面能力較強的教師,他們被稱為信息通信技術導師,再組織這些教師去培訓其他教師如何應用信息通信技術。除此之外,我們提供了針對所有人的學習資源平臺,將所有好的資源、想法等放置在一個網絡平臺。教師可以登錄該網絡平臺下載資源、學習、分享技術和想法。我們還建立了一個門戶網站,教師可以把他們課堂上一些好的想法和技術上傳至該網站,促使教師之間不斷地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第二,將信息通信技術整合到課程當中。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一些標準,以保證所有學生能夠擁有必要的信息技術技能,且制定了審核流程,以保證學生在完成10年、12年的教育之后能達到目標,以及必要的信息技術技能。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信息通信技術素養和能力的培養。例如,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講數學的概念,也要講信息通信技術的作用。因此,在規劃課程表的時候,學校就應考慮到這一點,并制定相應戰略。第三,保證充足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環境,支持師生對信息通信技術的學習和應用。我認為,信息通信技術的使用對于年輕人來說不是問題,關鍵在于保證其合理地使用這些技術。因此,我們非常關注網絡安全、網絡環境的健康等。新加坡非常注重這一點。對此,新加坡幾個部委聯合建立了一個框架,旨在幫助孩子安全、負責任地使用互聯網或其他一些信息通信技術。我們有一個概念叫“數碼足跡”,即希望孩子們能夠留下好的足跡,以對他們將來的就業帶來好處。網絡健康是一個很大的概念,牽涉多方利益主體。我們不能只在學校環境或者教育部執行這個概念,應讓所有利益相關方參與進來,共同支持這個概念。第四,鼓勵學校創新地使用信息通信技術。信息通信技術發展迅猛,學校應能夠創新地使用信息通信技術。因此,我們希望設立較高的標準,讓一些具備創新精神的學校嘗試一些新的做法,鼓勵創新的信息通信技術實踐。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并不斷完善我們國家的學校在該方面的創新和實踐。在鼓勵學校創新地使用信息通信技術方面,我們的主要做法是建立未來學校項目。目前,新加坡有8所學校正在引領整個教育體系的創新。另外,有一部分學校還未達到未來學校的水平,但正在創新過程中,他們愿意嘗試很多項目、戰略,以及技術平臺和工具。我們也給這些學校提供資源,同時邀請相關研究人員、高等教育領域專家、商業合作伙伴等幫助這些學校。最后,將此擴展至更多學校。這是一個總體框架,即先鼓勵一部分學校進行創新實踐,然后讓更多學校參與進來,進而不斷改善。
(本刊根據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現場錄音整理,標題系本刊所加)
編輯 吳婷 校對 朱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