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澤伊內普·瓦羅格魯
一、信息通信技術10年發展
首先,我想簡單介紹一下信息通信技術從2005年到目前的發展進程。教育領域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能夠更有效地進行相應的活動,更好地獲得知識,并讓公眾分享信息。過去10年中,政府、公民、產業界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政府支持新的經濟生產和消費方式,文學、音樂、藝術等領域也發生了改變。同時,政府和產業界都在搜集大量數據,最大限度地服務公眾。信息通信技術為整個社會帶來的變化也在悄然影響著教育領域。
信息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意味著什么呢?手機的用戶數量從2005年的150萬人上漲到了現在的15億人;互聯網的使用人數從2005年的約10億人增漲到2013年的約27億。新的技術和服務不斷涌現,比如現在流行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改變了用戶體驗。我們還看到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比如云計算、大數據等。這些僅僅是信息通信技術在過去10年的發展,而這對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意味著什么呢?教科文組織專注于信息的溝通,早在1999年就開始提出建設具有包容性的社會,提倡使用信息通信技術。
二、信息通信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
2015年世界教育論壇通過了《仁川宣言》,討論了2015年后的教育發展議程,確定了在2030年以前,實現每個人享有平等機會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目標,即不管是兒童還是成年人,不管處于何種情況,所有人都應該掌握基本的讀寫和數學能力。
我們看到信息通信技術在整個教育生態系統中得以使用,包括硬件和軟件,比如計算機、手機、教師培訓、21世紀技能,以及開放教育資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辦公自動化(Office Automation,OA)、開源文獻等。全球都在走向知識社會,而國與國之間的信息化發展并不平衡。如果要彌補數字鴻溝,各國必須配備相應的基礎設施,還應提供培訓、認證技術、監管框架等,從而獲得有質量的學習內容。
三、開放教育資源開發
(一)開放教育資源的定義
關于學習內容的開發,教科文組織提出了開放性的解決方案,即開放教育資源,也就是說,這些教育資源都是開放的,沒有使用許可的限制,所有人都能夠共享信息。
開放教育資源意味著什么呢?對于其概念,我們討論了很長時間。總體來說,開放教育資源指的就是任何可以免費拷貝、更改、共享的教育資源,或者是不需要支付版權費用或許可權費用的資源。開放教育資源并不復雜,其重點在于是否付費。開放教育資源可以是任何內容,只要是在免費的情況下共享教育資源都可被稱為開放教育資源。比如,課本、教程、作業、多媒體、測試等,都可能是開放教育資源的內容。
我想借此機會提一下什么是免費的開放許可。開放有不同的層級,最高層級的開放是在公共領域完全共享,低層級的開放則需要標注內容生產者,且不能對內容進行修改。
(二)教科文組織世界開放教育資源大會
201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了世界開放教育資源大會,召集了各國教育部部長、政策制定者、學者專家等,共同討論了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是關于開放教育資源有哪些政策及創新性的措施;第二個主題是關于2012年開放教育資源巴黎宣言。
2012年開放教育資源巴黎宣言包括四部分內容:理解和支持開放教育資源的使用;進行開放教育資源能力建設;促成建設開放教育資源戰略聯盟;鼓勵全球采取前瞻性的開放教育資源解決方案。
我們希望所有公共財政支持的教育資源都能獲得免費許可。因為公共財政經費出自每一位納稅人,每位公民都應該有免費使用的權利。
(三)教師培訓
我們設置了信息通信技術框架,讓教師能夠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通信技術。框架中包含了所有教師在其專業教學中必須掌握的信息通信技術方面的能力。我們與微軟、英特爾、思科等企業合作開發項目,與所有國家的有關部門合作,使信息通信技術的使用和培訓適應不同國家的環境。
我們開發了開放教育資源教程,為教師提供培訓教材,支持基于開放教育資源的教師培訓。我們一直在不斷進行改進,開放教育資源可不斷被共享和更改的優勢能讓更多國家參與進來,采納新的培訓方式。
(四)教科文組織開放教育資源指南
最后,我想談一個新的項目,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放教育資源指南,該指南涉及通過開放方案解決殘疾人學習的問題,以及如何看待開放教育資源的發展所產生的一些需求。聯合國大會于2006年通過的《殘疾人權利公約》的部分內容與之相關。該指南非常有價值,為政府提供制定政策的文獻建議,讓殘障人士獲得開放教育資源,讓他們從邊緣化中解脫出來,促進教育的包容性。
(五)激勵開放教育資源內容的開發
第一,要讓有關部門看到開放教育資源的價值,開發教師培訓的工具;第二,開放教育資源的用戶既可以成為內容的使用者,也可以參與內容的創造;第三,促進區域之間的合作,共建開放教育資源體系;第四,促進教育的可獲得性,充分利用技術帶來的好處。
2015年對于開放教育資源,以及其他教育信息化工具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轉折時期。謝謝大家!
(本刊根據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現場錄音整理,標題系本刊所加)
編輯 潘雅 校對 呂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