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場電影,你可以變換場景,編輯它,使之完美。
——馬賽諾·帕加諾(哈佛大學)
慕課(MD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縮寫,字面意思是
“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慕課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fā)模式,它發(fā)端于過去的那種發(fā)布資源、學習管理系統(tǒng)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tǒng)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舊的課程開發(fā)模式。通俗地說,慕課是大規(guī)模的網絡開放課程,它作為“學堂在線”研發(fā)團隊。
11月4日下午3:00,本刊編輯部對清華大學在線辦課程總監(jiān)師雪霖進行專訪。
作為中國最頂尖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參與的這場全球教育革命,現已初步完成平臺國際化與中文本地化,開發(fā)了不依賴YouTube的HTML5視頻播放器,建立了系統(tǒng)性的測試框架,實現了平臺全文搜索功能及計算機程序的自動測評,并部分完成了可視化公式編輯器、手寫漢字與公式識別,用戶學習行為分析模塊以及移動設備的課程學習應用。師雪霖老師介紹說,學堂在線仍在積極地挖掘開發(fā)新增功能模塊,改善用戶平臺使用體驗,追蹤學生學習效果并不斷探索新型教育模式與教育理念。清華大學致力將“學堂在線”打造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中文MOOC平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正在廣泛地引起關注。
目前Coursera、edX、udacity被稱為MOOC世界的三駕馬車,面對全球MOOC的快速發(fā)展,幾乎所有著名的全球頂尖大學都在Coursera上開設了自己的MOOC課程。然而由于語言和網絡的限制,中文學習者,尤其是中國大陸的學習者很難享受到MOOC所帶來的好處。直到今年5月17日,清華大學正式加入edX,并成立由計算機系、交叉信息研究院、社科學院和教育研究院聯合組建的MOOC教育研究中心,組建MOOC與其他課程的區(qū)別
“如果把傳統(tǒng)課堂比作‘黃梅戲劇院,網絡公開課就相當于‘黃梅戲錄像,MOOC則是‘黃梅戲電影,外行人再不易理解慕課與其他網絡課程的區(qū)別,聽到這個比喻也會很好領悟了”,師老師宛然笑道。難怪哈佛大學馬賽諾·帕加諾說:“MOOC像一場電影,你可以變化場景,編輯它,使之完美。”
所以,MOOC具有其他教育手段無法比擬的革命性特點:第一,學習內容精品化與碎片化,第二,學習趣味性和主動性;第三,受眾廣泛性和公平性;第四,評估科學化和智能化。基于此,清華大學故而大力推廣MOOC教學,因為它正符合清華大學的教育理念,即“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三位體的能力傳授。
MOOC的特點和影響
從教學特點和技術特點來看,MOOC呈現出如下的基本特征。
◆以“短視頻+交互式”練習為基本教學單元的知識點組織和學習模式;
◆借重交互式練習和學習者交流的快速反饋;
◆依托網絡社區(qū)的互動交流,體現社會化學習;
◆基于“學習大數據”的個性化服務;
◆課程技術平臺的統(tǒng)一性和規(guī)范化;
◆有組織的學習和自主學習的統(tǒng)一;
◆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學習功能開發(fā)與應用。
對于中國大學來說,MOOC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會。MOOC為優(yōu)質教育的普及和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就大學教育教學而言,“如何結合傳統(tǒng)課堂與MOOC、利用HOOC來促進課程質量的提升”這一熱點話題仍然是清華大學所不斷探索的。對于大學組織來說,HOOC的影響可能逐漸引發(fā)大學地理界限的虛化、大學人員組織的非教員化、大學職能的偏轉以及大學國際化等方面的變化。
在更宏觀的層面,對于高等教育體系和社會來說,HOOC將可能促進大學教育體系的重構、創(chuàng)造新的教育商業(yè)模式、推動公平民主的學習型社會的發(fā)展。
MOOC課程設計原則
MOOC課程設計的目標是形成HOOC制作的腳本,即設計“每幕戲演什么”。師雪霖在采訪中提到,MOOC的課程設計很注重幕與幕的起承轉合,即形成線上授課的節(jié)奏,不但要對授課內容進行規(guī)劃和設計,還需要選擇呈現每個知識點的鏡頭語言。此外還要結合教育理論,針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心理,視頻和非視頻結合,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升學習效果。“不能讓知識僵化,而要讓它生動活潑起來”是所有教育的核心問題。
MOOC課程制作理念
師雪霖老師在采訪中反復強調,HOOC課程制作,關鍵是要完整重現真實課堂,讓學生感覺是在真實的修一門課,讓學生有一對一授課的體驗。
在MOOC當中,每一個授課視頻都不長,在3-7分鐘之間,期間還會穿插習題、仿真實驗、虛擬儀器、程序測評等各種各樣互動的要素,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感。不光有這些互動的要素,每一節(jié)課后還會有作業(yè)、整個課程也會有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會有最終的成績。成績達標之后,會獲得課程的證書,甚至獲得學分。也就是說,MOOC課程要構建一個完整的學習周期,從而充分調動學生互動互助。下圖給出了學習周期圖:
由圖可見,HOOC課程不是僅僅由視頻構成,相應地,HOOC課程的制作也不僅僅是拍攝視頻,而是需要完整的設計;包括視頻課件、非視頻課件、在線考試等,調動學生充分參與,行程周期性學習。
MOOC課程視頻形式
常見的MOOC課程視頻有如下幾種形式:出鏡講解、手寫講解、實景講解、動畫演示、專題短片和訪談式教學。
其中實景授課是對傳統(tǒng)課堂的極大補充。師雪霖介紹,實景授課會依照教師的課程需求來進行視頻的場地選擇,沒有了教室這一空間上的限制,老師可以在任何理想的場所進行實景授課。例如,需要講解相關實驗,可以直接在實驗室當中,邊實驗,邊授課;需要講解些出土文物、名家名畫,也可以到博物館去實地觀摩授課;需要參觀工廠車間、金融交易市場,老師也可以到現場去,讓學習者一邊感受氣氛,一邊很快地接受知識。利用好實景授課,可以極大地發(fā)揮在線授課的優(yōu)勢,達到更好的授課效果。
訪談式教學體現了MOOC走出課堂的特色,是以訪談的形式,循序漸進地將知識寓于對話之中,讓授課內容富有故事性,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也讓學習者有機會接觸到更多人的真知灼見。
除了上述表示形式外,隨著HOOC的不斷向前發(fā)展,更多的創(chuàng)新形式會不斷涌現出來,師雪霖說,清華HOOC的每一位授課者,都能夠結合自身課程的特點,大膽地去設計有特色,有效果的視頻授課形式。
MOOC課程視頻拍攝
在具體的拍攝問題上,如何確保教師在面對鏡頭時的自然順暢感成為首要問題。師老師介紹到,由于授課教師不是專業(yè)演員,需要對鏡頭、拍攝有個適應過程。所以在拍攝時都會有相應的制作人在現場進行適當指導。第一周課程往往包含緒論、本課程的提綱挈領式展望,直接決定了學生對整個M00C課程的體驗。因此,他們都會建議一般由第三、四周課程開始拍攝,拍攝完畢后,授課教師往往有了鏡頭感和經驗,再拍攝緒論或第周課程。這樣能保證緒論以更精彩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為了營造“一對一”授課感覺,拍攝時盡量采用老師正面出鏡,而且要提醒他們注意視線,保證注視鏡頭,以呈現出教師面對面對學生授課、講解的效果。
為了拍攝過程順暢、呈現效果好,授課教師、助教、制作團隊都會提前配合,準備一份詳細的授課內容,可以來自教材、教案,內容要詳盡、有條理,類似于演員的臺詞,供授課教師提前準備。出鏡時,可以使用大屏幕、或者關鍵詞做成的“提詞看板”,放在攝像機后,供授課老師參考。
師老師還提到,授課教師的服裝也會影響最終視頻的呈現效果,應該提前考慮服裝和背景色的協調。建議每次拍攝前,先試錄,以確定服裝是否滿足需要、是否和背景色搭配。
MOOC Studio
MOOC課程的攝像器材基本都在佳能
C300/5D MarkIII、索EN EX-FS700或同檔次及以上。
講解過程中,師老師帶我們參觀了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示范演播錄音室。其位于清華大學學堂在線辦公樓內,于今年春季開始建設,暑假投入使用,是當前清華大學設備最新、最先進的HOOC Studio。
大演播室的一角頂天蓋地的綠幕,適合摳像拍攝;正面提供各種顏色的背景幕布,適合實景拍攝。小演播室燈光同樣先進,面積略小,適合摳像拍攝。此外,還配有導播臺和一間小錄播室。小錄播室構造簡單,后墻如同照相館一樣,卷軸可以放下綠幕、藍幕等多個顏色幕布,師雪霖老師開玩笑似地介紹:“這個錄播室會給那些文藝范的攝像師、燈光師最大的發(fā)揮空間。” 據師雪霖介紹,清華大學截止到本學期已有108門課程上線,在全球MOOC開課學校大比拼中清華大學一直處于首位。如今,在日益增長的成本,不斷變化的要求和摧毀一切的技術三種力量作用下,一場革命已經開始,其結果將是大學教學模式的徹底改變。責編/史佳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