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走訪和查閱大量文獻為基礎,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數理統計法以及訪談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再加以專業的基礎知識,對如何培養大學生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進行探討,得出培養大學生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的途徑和方法,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 健康 體育 生活方式 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1C-0004-03
現今社會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有所下降,為此,筆者走訪了廣西部分高校的大學生和相關學者,并查閱了大量文獻,以此為基礎分析培養大學生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的途徑和方法,以期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數理統計法以及訪談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再加以專業的基礎知識,對如何培養大學生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進行探討,以期能夠對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供有益借鑒。
一、研究目的
生活方式是說明怎樣生活的問題,所以體育生活方式是說明怎樣從事體育生活的問題,為了滿足當代社會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才能達到預期目的,這就需要我們深入研究體育生活方式問題。為了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本文抽樣對廣西南寧部分高校大學生的體育生活方式進行了調查,為的是使高校體育教學能夠從大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進行有針對性有價值的改革,從而促進大學生體質全面發展,為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的遠期效益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筆者在廣西師范學院圖書館查閱了有關體育生活方式、體育鍛煉習慣以及學生身心健康的大量文獻、書籍等,了解相關的概念、特征和評價指標,為整理分析出培養大學生健康體育生活方式的措施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邏輯分析法
結合調查所得資料,用一定的邏輯思維分析出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最終得出能夠培養大學生健康體育生活方式的途徑與方法。
(三)數理統計法
運用相關的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四)訪談調查法
筆者以體育生活方式、體育鍛煉習慣和身心健康標準等相關問題為基礎,走訪了南寧部分高校大學生以及相關專家學者,得到了第一手的資料信息。
三、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界定
生活方式是體育生活方式的理論基礎,現代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要求我們努力形成一種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這不僅是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一種方法,也是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物質文明建設的巨大力量。
體育生活方式作為生活方式的一個分支,是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是指在一定社會客觀條件的制約下,社會中的個人、群體或全體成員為一定價值觀所制導的滿足多層次需要的全部體育活動的穩定形式和行為特征。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具有較高學歷與知識技能,在生活方式的表現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人們普遍存在這樣一種心理,在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道路上,往往為了顯現的物質目標而忽視了最終精神享受的目的,在達成了物質目標之后,才追悔莫及,反過來用物質彌補損失的身體健康。大學時期是學生步入社會前接受系統學習的最后機會,因此,在校期間要從根本上讓學生領悟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養成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建立終身體育意識觀。
(二)當前大學生生活方式的特征
大學生生活方式的選擇是符合實際校園生活、與時代接軌的,這也就暴露出了一些弊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進步,現代化產品簡化了人們日常生活的行為活動,大大減少了學生體育鍛煉時間,甚至是日常的勞動時間。主要體現如下:
1.所需學習時間比重較大。雖然步入大學之后,擺脫了義務教育階段,尤其高考時期較大的學習壓力,但大學階段的知識仍不可放松,作為踏入社會前最后系統學習的階段,學生要夯實基礎,為未來工作需求做鋪墊;要泛泛閱讀不同種類書籍,而重點掌握自身專業知識,因此,需要付出較多時間。
2.夜生活豐富,睡眠時間不足。符合現代年輕人的生活特色,晚上才是各種活動的開始,導致睡眠質量下降,睡眠時間延后,白天則上課遲到。很多學生選擇白天補覺,然而熬夜是白天睡再久也彌補不了的。
3.上網久,坐的時間長。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越來越普遍,以男生為主力軍隊的大學生,消耗課余時間的主要方式是宅在宿舍打網絡游戲,而女生的休閑時間則以看影視劇、網購為主。長時間上網不僅輻射大、有害身體,坐的時間久了也會引起脊椎、腸胃等多種疾病。
4.雖然社團活動多,但仍缺乏人際交流。大學校園里的社團很多,到處都是宣傳告示,給學生提供了較多相互交流的平臺和接觸自己興趣愛好的機會,但是受以自我為中心的青春期性格特征影響,學生在人際關系交流方面還有待提高。
5.荒廢課余時間,缺乏體育鍛煉。這里所指的荒廢課余時間與之前所說的學習時間比重大并不相矛盾,需要大學生學習的時間很多,但他們并不是全都這么做的。課余時間學生還是以玩為主的,男生絕大部分玩網絡游戲,女生則以網購、逛街為主。
(三)體育鍛煉與健康體育生活方式的關系
1.培養健康體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隨著現代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身體的健康也越來越重視,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達到身體健康的主要方法和途徑。研究表明,體育生活方式與體質健康呈正相關,體育鍛煉習慣越好,體質就越健康,其帶來的好處很多。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能夠促進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運動能力,調節自我情感,改善神經功能,維護良好心態,塑造理想身形,培養氣質形態,緩解緊張、焦慮和抑郁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全面發展有著直接影響。
2.體育鍛煉在健全健康生活方式中的重要意義。體育運動不僅是一種物質文化,同時也是一種精神文化,它能夠改造人類主觀的生理和心理環境。良好的生活方式少不了體育運動的構成,近年來新興的權利中,體育鍛煉被列為公民的基本權利。體育鍛煉能夠促進人體生理發育,改善心理心態,其因自身所具備的目的性、穩定性、規律性及自覺性等特征,在健康生活方式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起到積極、催人奮進的作用。
3.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影響因素。影響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因素可分為主觀和客觀兩部分,主觀因素主要是指從思想上就缺乏健康的體育生活觀念,對此我們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觀念,使其認識到體育鍛煉帶來的好處,培養其終身體育意識。還有就是學生的參與動機,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想要達到的最終目的決定著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也決定著參與體育的項目與方式。不同個體的體育參與動機也不同,女生多數以減肥塑形為目的,以參加小強度長時間的有氧運動為主,而男生則是以愉悅身心為目的的占多數,所以他們參加的運動大多為球類等的對抗項目。
客觀因素有很多,大致包括以下三種,一是周邊文化環境的問題。參與體育很能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要充分渲染體育鍛煉的校園文化氣氛,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對學生進行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二是周邊物質環境的問題。提供充足的設備設施,使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道路上不受阻礙。物質環境是基礎前提,物質基礎決定上層思想。三是學校政策環境的問題。在高校中,除部分基礎性的體育課程是必修課外,其他都為選修課,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選課導致選熱門課程的學生遠遠多于冷門課程,同時開課人數有限制,有些學生會被踢出,學生沒選到心儀的課程,自然興致不高,教學效果也就不顯著。
(四)培養大學生健康體育生活方式的措施
1.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提高體育參與興趣。具備一定的終身體育意識是建立體育鍛煉習慣的重要前提,因為體育意識決定著人們的體育行為,在教育身體活動的同時,更要從思想上建立健全學生的體育觀,使其明白參與體育是一輩子的事情,正確認識到堅持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在體育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幫助學生找到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從而提高其體育興趣,
2.針對學生特點,設置體育課程。目前高校體育課程的多樣性還有待完善,很多體育項目受多種主客觀因素影響而無法開展,需要相關人員排除萬難設置多樣化的體育項目,若橫向無法擴大,就在同一項目的形式標準上做改變。同時,課程開展的實用性以及趣味性也有一定的欠缺,所以在設置體育課程時,要充分考慮是否能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是否滿足學生未來生活和職業的需求。開設具有評價和監測指導意義的運動處方課程,讓學生充分了解自身情況,對其形成科學、合理的體育運動方式具有促進作用。
3.完善體育設施配備。進行體育運動需要一定的場地和器材為基礎,沒有足夠的物質為基礎,從根本上就不能激發學生運動參與的興趣,何來建立體育習慣。調查研究表明,造成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學校體育設施不足。因此,學校要加強對人力、物力的投入,為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養成提供物質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
4.建立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學生的體育參與度受客觀環境和他人態度的影響較大,學校要抓住這一點進行教學,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主線,渲染多元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為學生的終身健康以及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而服務。
5.重視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問題,并不是每周僅上兩三節體育課就能改善的,需要學生在課外也能保持良好的體育習慣。所以,學校要發揮其教育作用,探究體育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將課外體育活動與課堂教學和學生未來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樹立其終身體育觀。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現代社會的體育課逐漸突破了教育的范疇,成為人類積極、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學生在高校階段養成的生活習慣,為他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基礎。目前的學生過于依賴現代化產品,網絡、出租車等嚴重削減了學生的運動機會,學習壓力、校園文化以及物質條件也制約著學生參與體育的興趣。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較多學生還沒有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這就需要學生從思想觀念上進行改革,積極主動地參與運動,同時需要學校采取一些措施,傳授學生有關體育的基礎理論知識,奠定其終身體育基礎,激發學生(下轉第12頁)(上接第5頁)體育興趣,開設有針對性的體育課程,因材施教,完善體育運動所需的設施設備,渲染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
(二)建議
以上研究內容從學校和教師的角度,在微觀上對培養大學生健康體育生活方式的細節問題提出了各種措施與對策,學校需要在宏觀調控上做出一些應對。一是建立利于開展體育鍛煉的校園氣氛。通過利用學校的告示欄等宣傳手段,向學生傳達體育鍛煉帶來的好處,使學生認識到終身體育的重要性,一傳十,十傳百,就能達到最終效果,渲染一種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二是做好利于開展體育鍛煉的后勤工作。完善物質設備設施是關鍵,使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道路上暢通無阻,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及參與度。三是制定利于開展體育鍛煉的政策制度。鼓勵學生建立與運動相關的社團,積極開展相關的活動及比賽,學校還可以加大贊助,對活動及比賽中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精神或物質上的獎勵。
【參考文獻】
[1]于傳偉.體育生活方式與學校體育健康教育[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8)
[2]苗治文,韓軍生,王曉紅.體育生活方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6(26)
[3]李文川,肖煥禹.體育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及其范疇結構[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34)
[4]岑人軍,趙長軍.論文明的生活方式——體育生活方式[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9)
[5]陳華衛.大學生體質與體育生活方式相互關系[J].體育學刊,2007(14)
[6]陶勇,代春玲.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與體質健康狀況的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9(31)
[7]莫稅英.大學生生活方式現狀調查與分析[J].傳承,2010(2)
[8]李愷憲.不同體育生活方式大學生體質狀況的探討與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21)
[9]黃俊琪,饒從志,朱俊鑫.生活方式與人類健康[J].疾病控制,1999(2)
[10]侯海燕.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8)
[11]金昱.對高職學生體質與體育鍛煉習慣相互關系的研究[J].內江科技,2009(3)
[12]張琳,邱伏泉.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特征的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1)
[13]蔣凱.大學生體育與健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張靈喜(1983- ), 女,水族,廣西都安人,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