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瑩瑩 陳功興
【摘 要】應用理性情緒療法對一例適應不良引起的焦慮和低落情緒的一般心理問題的來訪者進行咨詢治療。經過持續五周共5次的面談,來訪者情緒逐漸好轉,具有積極的效果。經過八周的追蹤訪談,來訪者與同學相處融洽,社會功能正常,達到了預期心理咨詢目標。
【關鍵詞】高職院校 心理咨詢 人際關系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1C-0110-03
一、一般資料
覃某某,男,19歲,廣西某高職院校一年級新生,家中獨子,父母均為國家公務員,家庭條件較好,家族曾未有過重大器質性疾病史和精神病性障礙歷史。求助者覃某某一直以來身體素質較好,無重大軀體疾病,7歲之前由奶奶幫助帶大。奶奶一直以來視他為家族香火的傳續,因此平時對他百依百順、有求必應。父母視其為心中寶,對其要求嚴格,特別在學習方面,希望他考上一所好大學。覃某某從小學到高中都是走讀,成績一直較好,高中時期學校還將其分在重點班學習,周圍同學朋友都很羨慕他,正因如此,他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學習,追求完美,具有很強的自尊心。但是進入大學之后,和來自不同地方的同學住在一個8人的集體宿舍,人際關系不好,覺得找不到可以談得來的朋友,感覺被同學,特別是宿舍同學孤立,自己也沒有什么愛好。最近一段時間,他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時常伴有焦慮和低落情緒,不想去上課和學習,意志力下降。
心理測驗結果為:(1)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SCL-90):總分顯示為192,篩選陽性項目數為47個,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得分為3.9,焦慮因子得分為3.3,抑郁因得分子為2.1,軀體化因子得分為1.8,精神病性因子得分為1.5,恐怖因子得分為1.4,強迫癥狀因子得分為1.3,敵對因子得分為1.2,偏執因子得分為1.1,其他得分為1.4。對照SCl-90國內常模(成人),如果測驗總分大于160,或者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或者因子分大于2分,就必要篩選出陽性,有待進一步檢驗。該測驗結果顯示,來訪者在人際敏感、焦慮、抑郁等因子分數高于常模。(2)艾森克人格問卷(EPQ):P:45.2、 E:34.3、N:35.6、L:45,結果顯示氣質類型為粘液質。(3)焦慮自評量表(SAS):標準總分為68,中國常模為50,說明受測者具有中度焦慮癥狀。(4)抑郁自評量表(SDS):標準總分57分,中國常模為53,說明受測者具有輕度抑郁癥狀。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主訴:自從讀大學以來,有焦慮和低落情緒,睡眠質量不好,這種狀態持續有一個多月。
個人陳述:從小學到高中,學習成績也一直較好,老師都比較重視自己,同學們也比較羨慕我。但是自從進入大學之后,感覺自己在同學中的地位沒有以前突出,發現自己的知識面也沒有同學們廣;我也沒有競選上學生會干部職位,我為此情緒低落;宿舍的同學在我沒有回來的時候談笑風生的,但是一見到我回來就不說話了,平時打球他們也不叫上我。他們有時間在我休息的時候故意玩游戲,還不關音箱,聽到打游戲的鍵盤聲和音箱聲音讓我對他們很氣憤。但是我并沒有直接說他們,而是拉下臉面對他們,現在我幾乎和他們打起了冷戰。我最近心情很糟糕,感覺沒有一個志同道合、可以信任的朋友,整天心煩意亂,為點小事發脾氣,很難入睡,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也覺得做什么都沒有興趣,這種狀態大概持續有一個多月,想改變但無濟于事,因此前來心理咨詢。
三、觀察和他人反映
1.咨詢師觀察:第一次面談,來訪者覃某某穿著得體整潔,說話口齒清楚、表達順暢、有條不紊,智力正常,感知覺能力完整,沒有出現妄想和幻覺癥狀,但是伴有焦慮和低落情緒,主動意愿前來心理咨詢、尋找幫助。
2.舍友反映:覃某某性格較內向,好強,與朋友相處比較謹慎,喜歡學習,很少閱讀課外書和參加集體活動,表情冷酷不喜歡言談,做事認真負責。最近情緒低落,易發脾氣。
四、評估與診斷
1.綜合心理測驗和臨床資料,初步診斷來訪者面臨的是一般心理問題。
2.診斷依據為:(1)鑒別軀體疾?。簛碓L者身體素質較好,無重大軀體疾病,由此確認來訪者所面臨的心理問題無器質性病變的基礎。(2)鑒別精神病性問題:依據心理正常與心理異常的心理學區分原則,該來訪者主客觀世界統一,精神活動協調一致,人格相對穩定,對所面臨的問題具有感知能力,并有主動意愿前來求助,沒有出現妄想、幻覺和邏輯思維紊亂等精神病性癥狀,因此,該求助者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問題。(3)鑒別神經癥性問題:依據心理沖突常形和變形的區分原則,來訪者在與他人相處中產生的人際交往等問題,伴隨著焦慮和輕度抑郁情緒,這些情緒狀態與現實生活處境相關聯,帶有明顯的道德性質,因此可以排除神經癥性問題,屬于為常形心理沖突。(4)鑒別嚴重心理問題:該來訪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是焦慮、輕度抑郁情緒,睡眠質量不好,僅僅存在于和同學的交往相處中,還沒有泛化,所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5)該來訪者的情緒癥狀是由現實因素引起的,還沒有得到泛化,持續時間大概有2個月,同時其社會功能受到一定影響,屬于一般心理問題的診斷要點。據此,初步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3.整理和分析來訪者的相關信息資料,探明該來訪者形成一般心理問題的可能原因:(1)生理原因。該來訪者年齡為19歲,男,高職一年級新生。(2)社會原因。①存在負性事件,同學不再像以前一樣叫上他去打球,疏遠他,甚至孤立他;知識面也沒有同學們廣;入大學之前學校、家庭和同學都很關注他,現在這些方面落差很大;沒有競選上學生會干部職位等。②該求助者的父母均為國家公務員,對其要求嚴格,奶奶對他百般呵護,關愛有加。③與該來訪者的志同道合可以交心的朋友較少,遇到問題時候,束手無策,很難得到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3)心理原因。①不正確的認知方式:一直覺得別人應該把自己作為關注的焦點,例如同學間話題有分歧時要依照他的觀點等。②低落、焦慮、抑郁和無助的情緒影響來訪者的學習和生活。③來訪者想改變現狀,但缺少心理問題調節和干預的能力,最終無所適從。④人格特征:內向、敏感、爭強好勝。
五、咨詢目標的制定
鑒于來訪者心理問題的評估與診斷,在與來訪者討論協商的前提下,共同確定以下心理咨詢目標:
1.近期目標:(1)緩解來訪者當前的消極情緒,幫助來訪者宣泄內心的消極情緒。(2)改變錯誤的認知方式。同學要主動和她打招呼,同學間話題有分歧時要依照她的觀點等。(3)提升認知水平,建構合理信念。引發來訪者學會反思自我和站在對方角度理性分析人際關系中信念。(4)改善睡眠質量和進食狀況,適宜運動。
2.遠期目標:在完成近期目標的基礎上,追求來訪者知情意行統一和人格完善的目標。
六、咨詢方案的制訂
1.結合來訪者的實際情況,采取以下心理咨詢方法及心理咨詢原理。(1)咨詢方法:采用A.ElliS的理性情緒療法。具體有四個步驟:心理診斷階段、領悟階段、修通階段、再教育階段。(2)咨詢原理:理性情緒療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RET)是由美國心理學家A.Ellis提出,旨在幫助來訪者認識并改變不合理信念來解決情緒困擾或不良行為后果的一種認知行為療法。A.Ellis的情緒ABC理論認為,引起個體情緒困擾或不良行為后果(consequence,C)的不是激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A)本身,而是個體對事件的態度、解釋、看法和評價等認知信念(belief,B)所造成的,如果個體能改變對事件的非理性認知內容,那么情緒困擾或不良行為也就得到了解決。
2.心理咨詢師和來訪者共同明確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1)來訪者的責任:積極配合咨詢師如實提供與心理問題相關的資料信息;共同商討解決心理問題的對策;按要求完成雙方制定的課后任務。(2)來訪者的權利:有權知曉咨詢師心理咨詢從業資質和教育背景,有權了解心理咨詢的原理和方法,有權選擇咨詢師和中止咨詢,在咨詢過程中具有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3)來訪者的義務:尊重心理咨詢師,遵守咨訪雙方商定的咨詢方案,嚴格遵守雙方預訂的咨詢時間,特殊情況除外。(4)咨詢師的責任:恪守心理咨詢職業道德,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遵循保密原則,努力幫助來訪者解決所遇到的心理問題。(5)咨詢師的權利:有權選擇適合的來訪者并掌握來訪者所面臨心理問題的相關資料,對來訪者時刻保持負責的態度,有權中止心理咨詢。(6)咨詢師的義務:向來訪者介紹本人心理咨詢教育的經歷,提供從業資格等相關證件;按照咨訪雙方事先制定好的咨詢方案進行心理咨詢,尊重來訪者,若無例外嚴格遵守預約時間。
3.咨詢時間:每周星期二晚上,19:30-20:30
4.咨詢收費:對本校學生前來心理咨詢一律免費。
七、咨詢過程
1.咨詢階段。大致分為:(1)心理診斷與評估、建立咨訪關系的階段;(2)心理幫助階段;(3)結束和鞏固階段。
2.具體咨詢過程。
第一,心理診斷與評估、建立咨訪關系的階段;第1~2次。(1)目的:A.了解來訪者的基本情況。B.與來訪者建立良好咨訪關系。C.確定來訪者的主要問題。D.向來訪者初步介紹理性情緒療法(RET)的基本理論知識。(2)方法:對來訪者采取攝入性會談方式,進行相關心理測試。(3)過程:A.填寫來訪者登記表,記錄來訪者基本信息;講解心理咨詢相關情況和原則。B.對來訪者進行SCL-90、EPQ、SAS和SDS等心理測驗,向來訪者了解成長經歷及生活狀況。C.反饋心理測驗結果。D. 向來訪者介紹A.Ellis理性緒療法的ABC理論:引起個體情緒困擾或不良行為后果(consequence,C)的不是激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A)本身,而是個體對事件的態度、解釋、看法和評價等認知信念(belief,B)所造成的,如果個體能改變對事件的非理性認知內容,那么情緒困擾或不良行為也就得到了解決。E.依據情緒ABC理論對來訪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初步分析:誘發事件A:自從進入大學之后,在同學中的地位沒有以前突出,知識面也沒有同學們廣,沒有競選上學生會干部職位,同學打球不叫上他一起,等等。不合理認知B:認為自己永遠都應該是突出的,認為自己應該永遠都是別人關注的對象,同學間話題有分歧時要依照他的觀點等。情緒和行為反應結果C: 情緒表現為情緒焦慮、低落、抑郁和無助;行為結果為睡眠質量不好,意志力降低,對學習失去興趣,與同學相處不融洽。
第二,心理幫助階段(領悟階段和修通階段):第3~4次。(1)目的:A.進一步加強咨詢關系。B.進一步尋找和查明引發來訪者消極情緒或不良行為的非理性認知內容,并與非理性認知進行辯論。C.幫助來訪者重新建構理性認知方式,掌握人際交往技巧,最終學會適應。(2)方法:與非理性信念辯論、理性想象技術、布置家庭作業任務(合理自我分析報告,RSA)。(3)過程:要求根據求助者寫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如人際交往的問題)與自身的什么想法或觀念有關,再根據求助者的家庭作業問題,尋找和確認不合理信念,并與不合理信念辯論。重建來訪者的理性信念,通過講解“像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樣去對待別人”的黃金規則,讓來訪者了解一種理性的觀念。利用理性情緒想象技術引導來訪者認識到在解決所面臨心理問題中的錯誤認(下轉第114頁)(上接第111頁)知觀念。此階段要求來訪者主動和身邊的人溝通交流,合理安排每天的日程,盡量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
第三,結束咨詢和效果鞏固階段(再教育階段):第5次。(1)目的:A.鞏固咨詢的結果B.結束咨詢。(2)方法:會談法,心理測量。(3)過程:A.反饋家庭作業,并與來訪者討論成果和不足。B.來訪者的SAS和SDS心理測驗結果顯示,焦慮、低落、抑郁和無助情緒已經得到明顯緩解;再次引導來訪者對整個心理咨詢過程反思和評定,讓來訪者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有更透徹的認識。C.結束咨詢:正對連續5次的心理咨詢過程作一個小結,幫助來訪者重新回顧理性認知方式和合理觀念,以達到今后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所面臨的心理問題。
八、咨詢效果評估
1.求助者的評價:通過咨詢,低落、焦慮、抑郁和無助等情緒得到了明顯的緩解,開始學會和同學交往,學習興趣和效率均有提高,懂得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2.舍友同學的評價:覃某某比以前活潑開朗了,和大家交往很隨和、主動、熱情,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
3.咨詢師的評估:通過對來訪者的追蹤回訪,該案例達到了預期心理咨詢目標,來訪者相比剛來咨詢時,消極情緒和不良行為有明顯好轉,與同學相處融洽,能理性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4.心理測量結果顯示:來訪者在SDS、SAS上的標準分依次為50、43,表明來訪者的情緒水平均恢復到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師(二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樂國安.咨詢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
【基金項目】廣西高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KY2015YB413);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研究項目(2014zz22)
【作者簡介】胡瑩瑩(1986- ),女,江西吉安人,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助教,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陳功興(1985- ),男,江西贛州人,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心理測量與心理健康。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