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華
(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 訓練局軍事體育處,北京 100851)
● 本刊特稿
國際軍事體育科研特點與發展動態
張治華
(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 訓練局軍事體育處,北京 100851)
總結了國際軍體運動科學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北歐軍事體育領導會議暨學術論壇、第十七屆生物力學國際學術論壇等學術會議的基本情況,分析了世界各國軍事體育訓練科研的主要特點以及國際軍事體育訓練的發展動態,并結合我軍實際提出了建議思考。
軍事體育;外軍;學術論壇;科研動態
2016年9月下旬,在芬蘭舉辦了三項與軍事體育相關的學術會議,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當前國際軍事體育科學研究的特點和發展動態。國際軍體運動科學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將軍事體育運動表現和軍事行動體能準備確定為主要研究方向;北歐軍事體育領導會議暨學術論壇將主題定為“軍隊特殊體能需求和訓練”;第17屆生物力學國際學術論壇的研究成果可為軍事體育訓練奠定理論基礎,部分成果也涉及軍事體育訓練的力學研究。
1.1 北歐軍事體育領導會議暨學術論壇
北歐軍事體育領導會議暨學術論壇創辦于2005年,是北歐4國(芬蘭、挪威、丹麥、瑞典)軍事體育訓練領域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本次論壇以“軍隊特殊體能需求和訓練”為主題,北歐4國30多名軍官、科研人員、體育教員和醫生參加,大會邀請芬蘭、挪威、丹麥、瑞典和瑞士、加拿大等6個國家7名專家圍繞熱環境適應訓練、軍人體能測試、國際軍事行動期間體能訓練、士兵體能訓練需求及傷病情況等進行大會交流。
1.2 第十七屆生物力學國際學術論壇
該論壇由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體育生物部主辦,該校是芬蘭唯一擁有體育專業學科的大學,自2005年開始與芬蘭國防部開展軍事體育訓練領域的科研合作。本次論壇共有30多個國家近200名學者參加,20余名專家圍繞關節負荷、肌腱功能、運動記憶、離心訓練、振動訓練、在線監控與反饋等主題進行科研成果報告和學術交流。
1.3 國際軍體運動科學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運動科學委員會是今年第71屆國際軍體代表大會批準成立的新組織,來自芬蘭、丹麥、捷克、瑞士、巴西、加拿大、中國的7名委員和國際軍體總部項目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研究決定:1)將軍事體育運動表現(Military Sports Performance)和軍事行動體能準備(Military Operation Readiness)作為主要工作方向;2)計劃再發展1名亞洲委員、1名非洲委員,每屆委員任期5年、最多連任2屆;3)以3年為周期分別舉辦軍人體能國際論壇、國際軍體洲際論壇和國際軍體論壇;會議通報了國際軍體與澳大利亞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合作舉辦2017年第4屆軍人體能國際論壇的有關情況,討論了創辦刊物、聯系機制等問題。
2.1 世界各國軍事體育訓練科研的主要特點
各國軍事體育科研體系完備、工作有序、成果豐富。一是重視程度高,芬蘭國防部教育、訓練、健康和安全工作部部長出席北歐軍事體育領導會議暨學術論壇并致辭,強調良好的身心健康是教育訓練的基礎;挪威軍隊體能測試改革期間,其國防大學科研機構歷時4年完成300多頁科研報告。二是機構建設齊全,芬蘭國防部國防科技委員會專設人體表現部負責軍事體育訓練科研工作,丹麥軍隊設有體育訓練和教育中心,巴西各軍種均設體育訓練研究中心。三是結合任務緊,緊扣部隊體能測試、國際軍事行動等訓練和任務展開,軍事體育科研測試在實裝條件下進行,瑞典軍隊熱環境訓練研究針對赴阿富汗執行任務前的準備訓練,芬蘭6個月國際軍事行動體能研究對象為赴黎巴嫩執行任務的官兵。四是軍民融合深,各國軍事體育科研在依托軍隊自身科研機構的同時,注重與其國內體育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芬蘭、瑞士、捷克參加國際軍體運動科學委員會委員是軍方合作高校的體育教授。五是科技含量新,緊跟國際體育訓練發展前沿,各國軍事體育科研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高,數據統計分析、智能感應設備、特殊環境模擬、體能訓練APP軟件等技術手段廣泛應用。
2.2 國際軍事體育的發展動態
緊跟戰爭形態演變和遂行軍事任務需要,各國軍隊不斷調整改革其軍事體育訓練內容體系和考核辦法。一是強化服務實戰新理念,強調體能訓練服從軍事訓練和作戰任務需要,根據實裝條件下模擬任務測試數據組織官兵體能訓練,普遍采取執行任務前進行針對性訓練提高官兵完成行動任務的專項體能素質。二是探索體能測試新方法,挪威軍隊將從2017年起執行新的體能測試辦法,區分4類人員分別考核4~8個項目;加拿大軍隊正在計劃實施戰場準備體能測試,模擬戰場行動設置實裝條件下單兵科目連貫考核。三是采用與時俱進新技術,大數據分析、可穿戴設備、定位系統和傳感器進入科研領域,身體運動功能篩查、核心力量訓練、懸吊訓練(TRX)、間歇訓練、微訓練等方法在訓練領域廣泛應用,節奏往返跑(Beep-Test)、藥球投擲、搬運沙袋等科目逐漸進入軍隊體能測試。
3.1 提升我軍軍事體育科研水平
建強軍事體育科研機構,強化軍事體育科研的宏觀籌劃和頂層設計,加強體能訓練、運動康復、信息分析等領域研究和應用轉化。探索軍事體育訓練科研的軍民融合發展路子,建立健全吸收國內外體育科研前沿成果的孵化機制。創辦體育強軍論壇,立足體育、聚焦強軍,以軍事體育訓練實戰化、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備戰參加重大賽事為牽引,解決軍事體育科研各自為戰、研用脫節等問題。
3.2 拓展軍事體育訓練國際合作
組織翻譯《挪威軍隊體能訓練測試辦法》、加拿大軍隊體能評估向基于戰斗任務特殊需求的調整、巴西陸軍軍事體育科研情況簡介等外軍資料,吸收借鑒有益經驗。派員赴澳大利亞參加2017年第4屆軍人體能國際論壇,鼓勵軍事體育教研人員參加。了解掌握外軍軍事體育院校情況,逐步走開軍體參謀、軍體教員外派留學的國際教育合作。
3.3 加強赴海外執行任務部隊的軍事體育訓練指導
目前,我軍共有3000余名官兵在6個聯合國維和任務區執行任務,并將建立8000人維和待命部隊。建議借鑒外軍任務前組織軍事體育適應性訓練的有益做法,加強赴海外執行任務部隊的軍事體育訓練指導,針對部隊特殊任務、駐地環境和境外營區訓練設施條件,按照“部署前儲備-任務中保持-返回后恢復”的周期性特點,系統設計基礎體能訓練、任務行動軍事體育訓練和特殊環境適應性訓練,提高赴海外執行任務部隊軍事體育訓練的質量效益。
[1] CISM Sport Science Commission Update - 4th ICSPP[EB/OL].(2016-09-30).http://www.milsport.one/news/cism-sport-science-commission-update-4th-icspp.
[2] 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Soldiers′ Physical Performance[EB/OL]. (2016-09-30). http://www.icspp-australia2017.org.
附:軍人體能國際論壇基本情況
軍人體能國際論壇(英文: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Soldiers’ Physical Performance,簡稱ICSPP)創辦于2005年,是國際性軍事體育訓練學術、科研和經驗交流平臺。前兩屆均在芬蘭舉辦,第三屆于2014年8月在美國波士頓由美國陸軍公共健康司令部和環境醫學研究中心共同舉辦,共有40多個國家近300人參加。第四屆定于2017年11月27日—12月1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由澳大利亞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主辦,這是國際軍體首次與該論壇組織合作舉辦。
Characteristics of Study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Military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ZHANG Zhi-hua
(Military Sport Office,Training and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CMC,Beijing 100851,China)
After attending those academic conference,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ilitary Sports Science、Nordic Military Sports Leadership Conference and Academic Forum and the 1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military sports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military sports train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our arm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military sports; foreign army; academic forum; scientific research trends
2016-09-30
張治華(1980—),男,河南武陟人。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軍事體育管理。
G80-3
A
1671-1300(2016)04-0001-03
編者按:國際軍體運動科學委員會委員張治華于9月底參加了國際軍體運動科學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北歐軍事體育領導會議暨學術論壇,將會議情況撰稿交由本刊發表,供軍事體育工作者開拓國際視野、掌握外軍動態、借鑒有益經驗,以便進一步提升我軍軍事體育科研水平,牽引部隊軍事體育訓練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