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彤++單長楠++郭潤濤++孫琳琳++何金光
摘 要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轉式殘疾人書架,屬于一種書架。書架外框與底座固定連接,外框蓋通過四角螺母與書架外框固定連接,內部包括電機、電機減速齒輪組、間歇傳動機構、腳踏傳動機構,優(yōu)點是結構新穎,通過間歇性自鎖裝置,解決了旋轉書架的旋轉弊端,通過旋轉式取書的新穎結構實現方便于殘疾人的取書模式。
關鍵詞 殘疾人;書架;TRIZ理論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21-0039-03
1 TRIZ理論
TRIZ意譯為發(fā)明問題的解決理論(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該理論是由蘇聯發(fā)明家Altshuller和他的同事們在研究了大量的發(fā)明專利后,于1946年提出的。它針對現有問題系統,運用TRIZ理論體系中的工具——IFR(Ideal Final Result,最終理想解)、39個通用參數和阿奇舒勒矛盾矩陣、40個發(fā)明原理與物場模型及76個標準解等方法,使新產品從開發(fā)過程到上市時間縮短50%;提升60%~70%的新產品開發(fā)效率;增加80%~100%的專利數量并提高專利的質量。目前,隨著TRIZ理論的不斷推廣,其應用的范圍從科技型小微企業(yè)管理創(chuàng)新、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到機械制造業(yè)和產品專利規(guī)避等方方面面都得全面使用,證明TRIZ理論的可靠性、可實施性。
本次研究設計對象屬于一種書架,尤其是指一種適合殘疾人使用的書架。本次設計完全基于TRIZ理論的創(chuàng)新思維方法,為特殊人群提供方便。現有大多數書架不能滿足殘疾人取書便利快捷的要求,沒有針對殘疾人這類特殊群體而設計的書架。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旋轉式殘疾人書架,以解決目前書架不適合殘疾人使用的問題。
2 將TRIZ理論應用于書架的整個設計流程
待解決的問題 對現有的殘疾人書架進行進一步的優(yōu)化處理,列舉出當前書架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書架耗能量是否很大?
問題二:如遇突發(fā)情況,書架如何工作?
問題三:書架無法準確轉到指定位置怎么辦?
三軸分析法 通過TRIZ中的三軸分析法分析出當前系統存在問題的原因,如圖1所示。
最后確定解決問題的入手點:
入手點一:書架由電動機提供旋轉動力后,雖然完成了自動化的流程,但是在無人時也自轉而消耗能量,如何實現有人時書架轉,無人時書架停止轉動呢?
入手點二:在電動機的帶動下,書架可以正常運轉,但是當供電設施不可用時,即當沒有電源時,書架無法運作怎么辦?
入手點三:書架無法準確轉到指定位置怎么辦?
入手點四:每次書架轉的時候都是兩側書架同時轉動,能否做到當書架的哪一側有人時,哪一側轉動,無人那一側不轉動?
對系統提出的新要求 按照解決問題的思路,對當前系統提出一個新的改進方向,即對系統提出新要求:
1)方便殘疾人取書放書的同時,考慮突發(fā)情況發(fā)生時,系統也能滿足殘疾人的需求;
2)提高系統自動化程度,盡量少些人工參與的環(huán)節(jié);
3)盡量節(jié)省能源和成本,系統不宜太過復雜。
該系統的IFR:以最小的改動和成本使書架可自適應殘疾人取放書。
該系統的次級IFR:系統可自主控制開關裝置,適用性強,節(jié)省能源和成本,且對于停電問題的出現,可以有替代的裝置出現。
3 基于TRIZ理論的殘疾人旋轉書架改進方案
針對入手點一 書架由電動機提供旋轉動力后,雖然完成了自動化的流程,但是在無人時也自轉消耗能量,如何在有人時書架轉,無人時書架停止轉動呢?提取一對技術矛盾:改善參數為自動化程度,惡化參數為能量損失。通過查找矛盾矩陣,對應的發(fā)明原理為:
23.反饋原理:在系統中引入反饋;
28.機械系統替代原理:用聲學系統替代機械系統。
利用反饋原理形成方案一,如圖2所示;利用機械系統替代原理形成方案二。
方案一:應用反饋原理,將紅外感應開關和電動書架旋轉開關相結合。
方案二:安裝聲控裝置,有聲音時就接通(電阻變小),沒有聲音時就斷開(電阻變的很大);再通過電路和芯片做個延時,就可以使有聲音時,電路接通一段時間。
針對入手點二 在電動機的帶動作用下,書架可以正常運轉,但是當供電設施不可用時,即當沒有電源時,書架無法運作怎么辦?
提取一對物理矛盾:改善參數為操作方便性,惡化參數也為參座方便性。
運用條件分離—時間分離:
10.預先作用原理:預先對物體施加必要的改變;
11.事先防范原理:采用事先準備好的應急措施,補償物體相對較低的可靠性。
當有電時,電機帶動減速齒輪組進行系統運轉;當停電時,利用腳踏板/手搖桿通過連桿帶動曲軸轉動,從而帶動整個系統的運作,最終形成方案三和方案四。
針對入手點三 書架無法準確轉到指定位置怎么辦?
建立物場模型,如圖3所示。
不充分作用:控制力不足,書架沒有轉到指定位置或轉過指定位置。
通過查找得知解決此模型應用第2類增強物場模型中“S 2.1.1 鏈式物場模型”,間歇性傳動裝置如圖4所示。
針對入手點四 每次書架轉的時候,都是兩側書架同時轉動,能否做到當書架的哪一側有人時,哪一側轉動,無人那一側不轉動?
提取一對技術矛盾:改善參數為適用性通用性,惡化參數為系統復雜性。
通過查找矛盾矩陣找到其對應的發(fā)明原理為:
15.動態(tài)特性原理:如果一個物體整體是靜止的,使之移動或可動;
28.機械系統替代原理;
29.氣壓和液壓結構原理;
37.熱膨脹原理。
運用動態(tài)特性原理形成方案六,如圖5所示。
綜合以上方案,得到一個全新的旋轉式殘疾人書架,如圖6所示。其工作原理:電機通過減速齒輪組帶動鏈條運動,鏈條帶動大齒輪二轉動,小齒輪二再通過另一根鏈條帶動大齒輪一轉動,齒輪一帶動槽輪運作;這時根據取書者所面對的書架某側,通過電磁鐵將槽輪吸到此面,然后槽輪帶動花鍵軸一或花鍵軸二轉動,從而帶動書框一或書框二轉動;當所需書夾轉動到面前時,取下書夾,再取出其中的書,并放回書夾。當停電時,需通過腳踏板的上下踩動,帶動連桿和曲軸運動,由于曲軸上的圓盤通過軸連接在兩個書架外框之間,所以圓盤只能轉動,從而通過曲軸上的圓盤外側的外齒輪帶動齒輪二轉動。
4 設計小結
本書架的優(yōu)點是針對殘疾人的人性化設計點與書架自身屬性所需提高的因素,通過機械結構的設計巧妙地融合,不僅僅是單純地為殘疾人的取書方便提供了條件,也滿足了書架自身性能的提高。且結構新穎,通過間歇性自鎖裝置,解決了旋轉書架的旋轉弊端,通過旋轉式取書的新穎結構,實現方便于殘疾人的取書模式,更好地優(yōu)化了殘疾人看書取書的過程,服務于殘疾人等特殊群體。
參考文獻
[1]馬廣韜,任丹寧,鄭妍.高校圖書館書架設計中人體尺寸的應用研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2]宋雅涵.懸掛式書架的設計與試驗[J].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19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