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香
摘 要 影響青少年上網行為的因素有很多,而人格特征因素對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的影響越來越受關注。介紹關于網絡成癮青少年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并對進一步的研究方向進行展望。
關鍵詞 網絡成癮;青少年;人格特征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21-0081-02
1 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
國內青少年網絡成癮的現狀 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為信息通信等方面帶極大的便利。但是伴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所引發的社會問題也日益嚴重,尤其是網絡對心理和行為的影響,網癮問題日益凸顯出來。如在2003年,由民盟北京市委針對網癮的調查中,在調查的600名對象中有網癮的青年比例占到15%。同時在網絡成癮的人群中以青少年居多。CNNIC在2015年2月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網民數量為6.4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47.9%;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人,占網民總數的85.8%;其中10~39歲年齡段為主要群體,占網民總數的78.1%。青少年網絡使用狀況及網癮問題成為關注的熱點。
網癮對青少年帶來的影響 網絡作為一把雙刃劍,可為青少年帶來道德認知、情緒等影響。由于在網上的時間太長而忽略了與家庭和社會的交往,耽誤了學習,身體也出現不適的反應,如頭痛、睡眠不足等問題。過度或不當使用網絡還可能會給用戶帶來消極的或積極的情緒體驗。有研究發現,網絡對人的社會交往可能產生影響。研究發現,網絡成癮者比非網絡成癮者更有可能使用網絡遇見新人,他們面對面的社會交往行為就會減少。網絡使用不僅對人的行為過程有影響,它對人的自我意識等也存在影響。有研究者發現,一些被試因為上網交友而導致社會孤立和社會焦慮。網絡沉溺甚至于可以引起青少年社會角色混亂,誘發犯罪行為。對于在人格、價值觀等方面還沒有成熟的青少年,其在自制力、判斷力方面都比較差,在很多社會問題方面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從而使自己走向極端或者是偏執的地步。缺乏對青少年引導的情況下,則將使得這些人完全沉迷于網絡,并不斷地迷失自己,不能理性、客觀地看待自己在這個社會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影響因素
1)網絡特征。Suler認為網絡的特點在于:有限的感知經驗、靈活而匿名的個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空間界限、時間延伸和濃縮、易于建立大量的人際關系等。正是這些特征給網民帶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使他們沉溺于虛擬網絡中。
2)人格特征。Loytskerhe和Aiello運用多元回歸分析發現,厭倦、孤獨、焦慮和內向性等因素都可能與網絡成癮有關。Young則認為,那些傾向于獨處和倦怠社交的人也有可能成為病態網絡使用者。
3)家庭特征。匹茲堡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家庭氛圍也是影響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有人研究發現,在好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對現實世界和現實生活的參與度和滿意度較高,而在家庭氛圍較差的家庭中,孩子更容易在虛擬世界中尋求情感補償。也有其他的研究證明,網絡成癮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顯著的相關。
影響網絡行為的眾多因素中,人格特征受到不少研究者的關注,尤其是關于網絡成癮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
2 網絡成癮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介紹
當前針對網癮所帶來的人格特質問題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但是在對網絡成癮和青少年人格之前的相關關系研究則達成一種默契和共識。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K.Young提出網絡成癮的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特質,但是沒有具體分析存在哪種。此后K.Young與Rodgers通過16PF人格問卷和網癮問卷的方式,對人格特質與網癮關系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表明,如果青少年存在抑郁及其相關的因素的話,如缺乏信心、低自尊、怕負面評價等,其很可能成為網癮的高風險的群體。Petrie與Gunn則通過網絡使用與態度問卷、艾森克人格量表與壓力問卷對網路上的450名英國青少年進行了測試。通過調查發現,對網絡使用行為與態度的分數成績與外向型的人格之間存在一種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而與后面的壓力成績存在一種正相關。Davis則通過調查認為,對于網癮者來講,其具有焦慮、憂郁等先天的特質,同時再通過外界帶來的生活壓力,造成其網癮。
從國內研究來說,楊文嬌(2002)的研究中通過自編量表證明網絡成癮與孤獨感、交往焦慮以及感覺尋求之間存在相關關系。同時發現不同類型的網絡成癮與各人格特征之間的相關關系并不盡相同??赡艿脑蚴牵煌烁裉卣鞯娜藢Σ煌木W絡使用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偏好,從而在各類型的網絡成癮上表現出差異。周愛保等人通過問卷研究法,對青少年網絡成癮行為、人格特征及其他相關因素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青少年網絡成癮與其人格特征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與神經質存在顯著正相關,與開放性、宜人性、公正性存在負相關,與外傾性零相關。同時發現社會支持是一個“中介變量”。有研究發現,網絡游戲愛好者與非網絡游戲愛好者在懷疑性、世故性和實驗性三種人格特質上的差異顯著,偏好不同類型網絡游戲的大學生網絡游戲愛好者有不同的人格特征。李秀敏等人通過對在校大學生的上網情況的調查和人格測試,發現大學生上網的頻度和對互聯網內容的偏好與人格特質的相關性。上網成癮的大學生比非成癮的大學生明顯表現出孤獨、抑郁和焦慮的人格特質?!吧缃恍浴薄敖涣鞅憷薄敖箲]量表分數”“開放性”“勝任能力”對大學生陷入網絡的程度有顯著的預測作用。
國內外關于網絡成癮問題與人格特征的關系研究證明,網絡成癮現象與人格特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尤其是青少年,由于自己的心理發展不夠成熟,在面對網絡環境時會出現更多的問題。因缺乏自我的判斷能力和控制能力,導致青少年很容易沉浸在網絡虛擬游戲當中,有的青少年對游戲更是越陷越深,以致最后形成“網絡成癮癥”,每天將自己大量的時間都耗費在網絡中,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3 進一步研究的方向endprint
網癮作為青少年從心理上對當前的網絡所造成的一種依賴,其與藥物成癮有著一定的相似,但是也具有非常明顯的區別。由于對專門網癮測量工具的缺乏,對大部分的研究僅僅局限在通過某種調查方法,而采用實驗研究的方面則很少,特別在人格與特征的關系探討方面更是鳳毛麟角,實證性的研究很少,多采用問卷調查或量表測量的形式。進一步開發新的研究方法是未來這方面研究的趨勢。
隨著互聯網在現代社會當中的應用,其與人們的生活有了非常大的關系。通過網絡加強了人們與社會交往的范圍,也必然會形成一種基于網絡的獨特的人格——“網絡人格”。這種人格的提出,是相對于現代的現實生活和交往所提出的。該人格與現實當中的人格有著一定的聯系,也有著區別,但是還沒有一種嚴格意義上的區分。對網絡人格的探討在很大程度之上也僅僅是在理論的層面,如人格的建構、個人的異化與矯正等,研究的群體也大部分都集中在大學生。因此,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是當前必須要進行的工作。對網絡人格概念的界定有待進一步明確化,對于網絡人格測評工具的開發也是未來研究的一個發展方向。
青少年網絡成癮與人格特質研究的最終目標是加強對青少年的正確引導,創設適宜的網絡環境,為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是進行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Young K S, Rodgers R C. Internet addiction personality traits
associated with its development[R].Bosti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6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8.
[2]Davis R A. 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J].Computers in Human Bevior,2001,17(2):
187-192.
[3]Loytsker J, Aiello J R. Internet addiction and its personality correlates[R].Washington, DC: Post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7.
[4]楊文嬌.大學生網絡成癮類型及其與人格特征關系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2:13-15.
[5]周愛保,茄學萍,劉錦濤.青少年網絡成癮與人格特征之關系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6,158(6):37-41.
[6]李濤,張蘭君.大學生網絡成癮傾向與父母教養方式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27(3):662-663.
[7]趙丹丹.網絡游戲者的人格特征[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26(1):126-131.
[8]江楠楠,顧海根.大學生網上行為、態度和人格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28(1):49-51.
[9]朱麗潔.網絡成癮大學生的現實人格和網絡人格關系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生,2008(6):9-11.
[10]辛麗君,李娜.綜述關于網絡成癮的不同流派的人格理論[J].河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8,25(3):107-110.
[11]王建國,等.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2):187-1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