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麗
(玉林師范學院 圖書館,廣西 玉林 537000)
中外圖書館館際互借現狀比較研究
胡秀麗
(玉林師范學院 圖書館,廣西 玉林 537000)
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個性需求,是圖書館服務宗旨。館際互借是圖書館界實現高效服務的重要途徑。但就目前而言,我國館際互借的發展與利用與國外相比,在管理機構設置、規則制定、資源整合等方面存在明顯差距。
中外圖書館;館際互借比較;對策
館際互借是基于不同圖書館之間資源共享的一種有效信息服務模式。其工作模式為:各成員館根據需要及相關協議和流程,向外館借入本館所沒有的文獻信息。館際互借服務模式以較低成本為讀者擴大了借閱空間,增加了信息獲取范圍,是信息資源共享的有效途徑。館際互借模式問世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發展極不平衡。西方發達國家較重視圖書館館際互借模式的發展,投入的人力、物力較多,運用范圍較廣;而發展中國家對館際互借意識相對淡薄,人力、物力投入趕不上技術發展,館際互借共享模式運用范圍十分有限。本文就中外館際互借現狀進行比較,來探討我國館際互借發展的思路。
美國是世界上圖書館事業最發達的國家。1901年便開始在政府的支持下美國國會圖書館針對館際外借服務,建立了共建共贏計劃,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全國聯合目錄》,建立了成員館之間的協作體制,大大增強了用戶進行館際互借的靈便性。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與利用,出現了區域性的以ILL、INET為代表的圖書館計算機網絡。館際互借基本上走向了成熟階段。
德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為打破各州文化高度自治界限,實現全國范圍內文獻資源共享,圖書館大力推動了“館際互借”模式的發展。在圖書館界,相繼制定了館際互借條例,明確了館際互借職責、義務和互惠原則,建立了集合各州的全國性的機讀聯合目錄和期刊數據庫。DBV-051、SVBITO、Jason等系統的應用提高了館際互借的自動化程度,讓讀者實現了簡便、快捷、全面搜索所需文獻信息的愿望。完善的目錄體系為各圖書館之間資源共享奠定了基礎。官方頒布的相關政策為館際互借提供了有力保障。
日本圖書館界于1992年開始推行館際互借服務模式。ILL subsystem是圖書館界為讀者提供館際互借服務的主要應用系統。該系統具有全覆蓋式特點。它集合了全日本圖書館期刊聯目數據,具有整合信息、查詢申請、傳遞信息等功能。ILL subsystem系統為讀者擴大了查詢范圍、縮短了查詢時間、減少了查詢環節。雖然日本館際互借起步較晚,但借助先進技術的應用和雄厚的經濟投入,在全國范圍內,對聯目建設和ILL的開展實行統一領導,建立了數據完整、更新及時的全國性圖書館聯合目錄,在整個館際互借流程中全部實現自動化。
英國圖書館館際互借服務模式發展比較成熟,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1973年,根據議會法案,在圖書館界組建了不列顛圖書館(BLDSC)(后改稱文獻供應中心),不列顛圖書館利用自身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向全國各地圖書館提供信息傳遞服務,本質上擔負著全英館際互借的任務。近幾年來,為減輕供應中心壓力,圖書館界開始突破以BLDSC為中心的完全集中型館際互借模式,通過地方圖書館之間聯盟建立地方性網絡互借模式(如JANET和CURL),地方性館際互借模式是以BLDSC為中心的完全集中型館際互借模式的有益補充。不列顛圖書館及地方性網絡互借模式高質量、高效率的信息服務贏得了國際圖書情報界的青睞。目前,已有許多國外圖書館與它建立了互借關系。
我國館際互借開始于20世紀中期。1957年,國務院批準實施了《全國圖書協調方案》,并相繼在北京、上海建立兩個全國性的中心圖書館委員會和建立了9個地區性中心圖書館委員會。由于歷史原因,20世紀60-80年代館際互借模式發展處于沉睡期。至90年代,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圖書館承前啟后開始著手自動化服務建設。1999 年1月,122個相關單位參加了全國文獻信息共建共享協作會議,并簽署了《全國圖書館館際互借公約》。至此,合作開發,資源共享的館際互借模式成為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頭戲之一。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館際互借系統,即中國科學院文獻保障系統、CASHL及CALLIS文獻傳遞系統。但我國的各類館際互借系統仍存在較大的局限性,進行合作共享的只是少部分資源雄厚、設備先進的信息機構,很多資源、設備處于劣勢的圖書館并未加入其中,還沒有從真正意義實現全國性資源共享。
國外發達國家的館際互借模式發展相對比較完善,基本實現了全國性的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縱觀以上分析,具有統一的管理機構和管理理念、先進技術支持、復合型的管理團隊等是國外圖書館館際互借服務模式優先發展的主要因素。
3.1設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合理的政策導向、統一管理機構、先進的管理理念是各行各業有序發展的有力保障。西方發達國家圖書館事業之所以能優先發展,首要因素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建立了統一的圖書館管理機構。“美圖協”是美國圖書館館際互借的組織管理者,具有正規的組織結構和嚴格的規章制度及最高管理權,對館際互借、資源共享的實施與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德國文化部于1993年為館際互借明確了職責、義務和互惠原則,促進館際互借規范化發展。日本圖書館協會是館際互借建設的主要機構,引領圖書館共享建設走向了自動化。英國議會統攝各級各類圖書館,通過議案,組建了世界一流圖書館情報中心,并使館際互借資源共享模式網絡化、國際化。
3.2具有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統一的管理機構為館際互借提供了組織保障,網絡技術為館際互借提供了技術支撐。美國擁有OCLC和RLIN兩個大型的具有較強存取功能和館際利用等功能的全國性算機網絡組織。德國DBV-051系統、SVBITO系統、Jason系統的應用為館際互借提供了先進的網絡載體。日本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保障了全國館際互借信息交流暢通無阻。英國的JANET和CURL使各大學自動化設備綜合化,館際互借得到了長足發展。總之,館際互借較發達國家都具有覆蓋全國性的計算機網絡系統。
3.3具有高素質復合型管理團隊
具有高素質的工作團隊是國外圖書館館際互借優先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在國外發達國家對館員的學歷和知識結構有明確的規定,如具有圖書館學碩士學位;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具有處理圖書的能力;具有計算機應用能力;了解分類法;具有合作精神;具有較強的服務意識;具有信息整合能力等。國外圖書館依托高素質的團隊、豐富的資源和先進的設備在館內設立了專門的館際互借服務和管理部門。館際互借的服務模式已發展到成熟階段。
我國館際互借工作起步于20世紀初,20世紀90年代有所發展,在簽署《全國圖書館館際互借公約》后,建立了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的館際互借系統。但與國外發達國家比較而言,從總體上看,我國館際互借服務工作起步晚,發展慢,網絡基礎設施更新慢,現有技術未能充分發揮效力,數據庫建設缺乏分工與協作,已建的數據庫單一化、通用性差,標準化水平低,檢索語言缺乏統一性、兼容性,現有的館際互借系統覆蓋率不高等。導致以上問題存在的原因主要是我國絕大多數圖書館仍隸屬于不同的機構,政策難以統一。由于政策的分散性致使圖書館的立法、規章制度、聯合編目、系統應用難以統一,從而影響了館際互借標準化發展進程。此外,從事網絡化建設的人才短缺也是困擾館際互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國圖書館館員仍以圖書館所屬機構家屬為主,對學歷、技術幾乎沒有要求,服務意識、改革意識淡薄。
經比較,針對我國館際互借存在的問題,我們的當務之急應該是根據我國國情,借鑒國外經驗,加快建設專門的圖書館管理機構,專門的館際互借服務和管理部門,制定統一互借規則,建立標準、規范的數據庫網絡,才能使我國館際互借工作快速走向持續、穩定的發展軌跡。
4.1加強圖書館管理機構建設
服務是圖書館永恒的主題,管理是圖書館效率的保障。我國應在政府指導下,建立一個能統領和協調全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具有權威和最大決策權、行使權的全國性職能機構,以最快實現大范圍的館際互借和資源共享。建議充分發揮中國圖書館協會作用,引領各級各類圖書館統一規劃,聯合編目,使我國館際互借走向標準化、規范化。
4.2加強館際互借規則建設
借鑒國外成功經驗,根據我國國情,在宏觀調控下,明確館際互借協議、目的和互惠原則,建立健全館際互借規則,使我國館際互借制度標準化、規范化。
4.3加強數據庫網絡建設
數據庫網絡是開展館際互借的前提條件。為避免各館資源重復建設,真正實現資源共享,滿足讀者的最大需求。圖書館應在統一規劃、共建共享的原則下,加強數據庫網絡建設,尤其是特色數據庫的網絡建設,使傳統的館際互借模式具有質的飛越。
4.4加強聯合編目建設
目前我國幾個全國性的聯合編目,只局限在一定范圍內的聯目,覆蓋率不高。如CALIS系統的參館率也只是達到全國高校的50%左右。因此,我們應依托現代技術建立一個能覆蓋全國圖書館館藏情況的聯合目錄。
4.5加強館際互借宣傳推廣活動
目前,我國大多數圖書館還未設有專門的館際互借服務管理部門。為加快館際互借發展,建議管理機構把館際互借作為圖書館建設評價的指標之一。其次是在建立好數據庫網絡后,應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宣傳推廣,使工作人員重視對館際互借的建設,讀者重視對館際互借的利用
4.6加強工作團隊素質建設
信息時代的到來,不僅僅是對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服務模式的一次革命,更是對圖書館工作團隊素質的挑戰。現代圖書館由舊時的藏書樓轉變成一個技術含量較高的信息整合、傳播部門。因此,圖書館應培養和招聘具有一定學科背景及較高信息素養、信息意識、信息處理、信息管理等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在信息時代,為實現全國信息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需求,我們應借鑒國外優秀經驗和方法,采取切實可行、全面有效的措施,努力建設和發展館際互借服務模式,并逐步走上標準化、規范化之路。
主要參考文獻
[1]尼瑪格桑,從美國圖書館館際互借服務談起[J].西藏科技,2009(11).
[2]范潔.中美圖書館館際互借比較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2(2).
[3]孫茗.德國圖書館館際互借的發展[J].江蘇圖書館學報,2000(5).
[4]許四洋,襲繼紅,李健康.中日圖書館館際互借狀況及對比研究[J].圖書館雜志,2005(8).
[5]黃江玲.試析高校圖書館的館際互借[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4(5).
[6]羅志勇.英國圖書館網絡化和館際互借[J].圖書館學研究,1999(6).
[7]梁紅.我國館際互借服務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圖書館學研究,2004(12).
[8]吳洋.網絡環境下館際互借的發展動向與問題[J].情報科學,2006(4).
[9]王春芳.論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共享[J].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2).
[10]李冬梅.我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實施現狀的思考[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5(1).
[11]左春燕.新醫改框架下的軍隊醫院經濟管理[J].西藏科技,2009(1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150
G252.4
A
1673-0194(2015)24-0194-02
2015-10-25
玉林師范學院校級重點課題(2012YJD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