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太原理工大學,太原 030024)
微博時代的網絡社會管理研究
王婷婷
(太原理工大學,太原 030024)
微博時代,民眾成為輿論的引導者,蝴蝶效應和馬群效應日益凸顯,輿論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傳播機制,導致網絡社會管理面臨新的挑戰。一般而言,網絡社會管理遵循參與和管控雙重邏輯,針對微博的網絡社會管理主要有政務微博、實名制和打擊網絡謠言三種管理手段。政府應該從提高輿情研判和輿論引導能力、培養和引導意見領袖、打擊操控輿論現象及建立法律道德體系等方面增強網絡社會管理能力。
社會管理;政務微博;實名制;網絡謠言
作為一種新型的社交媒體,微博憑借平臺的開放性、終端擴展性、內容簡潔性和低門檻等特性,讓眾多“草根”找到了發言的平臺,已經成為公眾傳播信息、表達意見、評議時政、釋放情緒的重要渠道。
微博對社會管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微博時代信息變得透明,傳播速度極快,政府的形象和執政能力被公開,促使政府提高自己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進行社會管理機制的創新。另一方面,作為新型的信息傳播媒介,微博為政府和社會組織提供了一個展示自身形象、與大眾溝通、服務大眾的平臺,政府可以對公眾關心話題和突發事件進行價值觀念的梳理和輿論引導,多部門聯動解決民眾生活中的困難和實際問題。
2.1政務微博
政務微博在社會管理、公開政務信息、引導網絡輿論、傾聽社情民意、接受網民監督、樹立政府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基層政務微博數量龐大、服務更有針對性,一方面,為廣大群眾提供了最務實的咨詢與幫助,塑造了基層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使官民關系更和諧融洽;另一方面,也激發了群眾網絡問政的熱情,為我國信息公開、電子政務的發展提供了助力。
2.2微博實名制
實行網絡實名制要求每個網民以自己的真實姓名身份注冊登記上網。這一提議在全球醞釀多年,利弊被反復權衡,只有韓國政府曾經下決心將完全的網絡實名制付諸了實施,但已于2012年起逐步廢除。我國所有的微博平臺都只需要擁有電子郵箱和手機號就可以注冊發言,而大量免費電子郵箱又非實名制郵箱,部分手機號也非實名制。
2.3打擊網絡謠言
網絡謠言是指在互聯網上傳播的缺乏真實根據,或未經證實、公眾一時難以辨別真偽的信息。網絡文本復制便利、成本幾乎為零,導致網絡謠言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力大、危害嚴重且難以控制。社會公共事件以及與民生緊密相關的領域容易滋生謠言,網絡謠言呈現人為化、組織化、社會化傳播態勢。
3.1增強政府輿情研判及應對能力
政府的網絡輿情研判和應對能力是執政能力和執政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意在每一道環節上的被冷落與擱置,都會導致輿情能量的聚集。政府將微博輿論看作洪水猛獸,采取封、堵、截的態度,只會使輿論走向反面,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和社會穩定。在應對微博輿論時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及時引導,只有“俯下身來”“靜下心來”,才能了解更真實的社情民意,發揮好公共服務職能。
3.2進行輿論引導
政府掌握的信息遠比網民個人所了解的信息全面而專業,政府對新聞媒體具有重大影響力,且具有權威性。遭遇突發網絡輿情,政府要盡量在第一時間發布新聞,“不失語,不妄語”,有力引導輿論。信息越模糊不清,在公眾心目中越重要,流言便傳播得越快。
3.3管控社會媒體
各種網絡事件中,社會化媒體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客觀上放大、擴散了信息的影響。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媒體要發揮正確的輿論引導作用,對于不符合邏輯和常識的、混淆視聽的負面信息,應予以及時屏蔽,把好平臺、渠道的第一道關口,讓公眾不被負面情緒和偏見所裹挾,更不做謠言的“推手”。主流媒體及時的報道,第一時間發布信息,積極主動回應公眾關切,是破除“謠言法則”最有力的措施。
3.4構建法律道德體系
3.4.1構建法律體系
目前,我國已頒布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正式實施。但是,在具體實施中仍存在不完善、不配套的問題,立法層次低,部門規章多,缺少上位法,現有法律資源的網上延伸不夠,網絡立法還不能適應網絡發展形勢的需要。
3.4.2建立網絡倫理道德規范
在社會化媒體格局下,公眾應增強自己的媒體素養。新技術的發展催生了“自媒體”時代,出現了“人人都是通訊社”“人人都是麥克風”的傳播趨勢。公眾在擁有前所未有的話語權和傳播權的同時,也要提高個人素養。只有培養出具有批判性思維和成熟媒介素養的公民,才能在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中辨別真假,洞察真相,才能涌現更多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的高素質公民。
網絡倫理是在實施網絡行為特別是發布和傳播各種信息時,應被絕大多數人所遵守的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的行為秩序規范。2013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舉辦的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上,由網絡名人達成共識,提出“文明上網七條底線”。總體而言,我國的網絡倫理、網絡禮儀在學理探討、具體內容、宣傳推行等環節均比較薄弱,應借鑒國外經驗教訓,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網絡倫理規范并大力倡導推行。
主要參考文獻
[1]祝華新.給地方政府應對網絡輿論的10條建議[J].領導文萃,2009(24).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167
D63
A
1673-0194(2015)24-0217-01
2015-10-09
山西省社科聯重點課題研究項目(SSKLZDLT201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