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萍
(武威職業學院,甘肅 武威 733000)
混合式教學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崔玉萍
(武威職業學院,甘肅 武威 733000)
在高職教育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不可缺少的基礎課程,可培養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以適應未來的工作環境。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應用混合式教學,可實現學生動手水平的提升、促進學生學習能動性的發揮,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以計算機應用課程為例,通過理論聯系實踐做出總結,采用混合式學習模式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更好地促進學生計算機專業水平進一步提升。
混合式教學;技能;教育目標
在高職教育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不可缺少的基礎課程。通過計算應用課程的學習,可培養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學生熟悉信息化社會中的網絡環境,為他們的自主學習、終生學習、以及適應未來工作環境奠定良好基礎。但目前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學生對計算機理論知識理解不夠,沒有將學生到的知識應用到工作和學習中等。這就需要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探索一條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知識水平和動手操作水平的課程教學模式。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但收效甚微。高職院校教育中更加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掌握較強的專業技能、實際操作的能力。但因為高職學生自身理解能力水平的限制,在大量計算機專業知識、計算機的動手操作時,產生摸不到頭腦、無從下手的情況,造成學生對課程學習提不起興趣,不能很好的操作,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結果。
教師對多媒體課件過分依賴。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合理使用多媒體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但不應過分地依賴多媒體課件。部分教師在備課時將很多思路都放在了多媒體課件中,利用課件時過分地依賴課件,大腦中沒有思路。高職院校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各地,因此,學生入學時所具備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差異較大。另外,學生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多限于網絡的初步應用,大部分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能力尚未達到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要求。
高職課程中采用混合式學習模式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演示的講解,將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網絡教學模式相結合,將面對面授課和多媒體線上授課、線上評價相結合,多種授課方式帶動學會采用混合式學習模式進行課程的學習,最終實現學生動手操作實效性水平的提升。
教師采用面對面授課進行專業課程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活動形式提升學生注意力,加深記憶。教師采用面對面授課形式對學生進行計算機理論知識的傳授時,應加強師生互動,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只扮演傳授和監督的角色,開始將角色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與學生一同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例如,在講授“Excel中函數的使用”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可先通過教師機將需要使用函數來解決問題的工作表分發到學生機,學生在接受到案例文件后先對需要解決的問題分析,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列舉出可解決的方法。學生一般會通過公式來解決這些問題,但這樣不利于數據量大的報表處理,這時教師再傳授給學生使用公式來解決Excel中大量數據處理的辦法,不但可提高效率,而且還可運用這樣互動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就可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注意觀察教師在電腦上進行的每一個步驟地操作,并記住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函數和函數實現的功能,同時還可使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選擇不同的函數實現同樣的目的,并在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實現這一教學目標。
高職學校在進行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時還可采用線上教學、線下評價的新媒體教學形勢對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計算機的專業理論知識進行鞏固和自我評價。所謂線上教學與線下評價相結合主要是指,線上教學為教師建立網絡平臺將所學的專業知識上傳到網絡平臺中并設置相應專業問題,以便學生進行鞏固和自測。線下評價為教師需在網絡平臺中設置問題或闖關,供學生對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進行評價,了解哪部分不懂、不會做,對自己做出評估,并在糾正中進一步加深對不足之處的理解。同時還可加入在線互動環節,學生可通過平臺將疑問與教師進行線上互動,教師可在線上隨時解答學生專業課程中的疑惑。教師創建這種混合式學習方式可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計算機知識興趣,并能通過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完成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并做出評價,加深對專業理論知識的記憶。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運用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的操作能力,可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高職院校專業的特點,改變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中理論知識不強、動手操作能力較弱的情況,更好地實現高職計算機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育目標。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小紅.淺析大學計算機基礎課教學[J].科技風,2008(19).
[2]王曉.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高等函授學報,2008(9).
[3]郭洪濤,林春杰.“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的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3).
[4]陳國良,童榮勝.計算思維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J].中國大學教學,2011(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178
G712.4;TP3-4
A
1673-0194(2015)24-0234-01
201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