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作者:蔡立峰,E-mail:clf_jl@163.com
“實踐體驗式教育”在大學生黨員中的實施路徑探析
李翠莉,蔡立峰*,董安康
(吉林化工學院 組織部,吉林 吉林132022)
摘要:文章簡述了“實踐體驗式教育”的內涵特點,討論了在大學生黨員中開展“實踐體驗式教育”的必要性,并對實施路徑進行了探索分析。
關鍵詞:實踐體驗;大學生黨員;路徑探析
收稿日期:2015-03-09
作者簡介:李翠莉(1972-)女,吉林樺甸人,吉林化工學院實驗師,碩士,主要從事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文章編號:1007-2853(2015)03-0030-03
中圖分類號:D267.6
文獻標志碼:A
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15.03.008
Abstract: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xperience-oriented education”,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ts implement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and explores its approaches to implementation.
一、“實踐體驗式教育”的內涵特點
體驗式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設計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科學、有效地設計問題情境,讓受教者親身經歷并啟動心智去感受、領悟和內省。體驗式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途徑,在理論指導下,創設有目的的教育情境,通過學生黨員親身感知、理解、感悟、增強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和政治覺悟[1]。
二、開展“實踐體驗式教育”的意義
當前大學生黨員的特點是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但是缺乏閱歷,易偏激、易沖動,認識上帶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出現了黨員意識薄弱、政治敏感度低、黨員作用發揮不突出等一些情況,可見加強大學生黨員的教育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大學生黨員教育的主體在德育,德育的本質是實踐體驗。教育學家朱永新提出:“人的德行必須在自然的活動中形成,這是德行的第一規律。德育如果少了實踐,那就成了空口說大話,德育如果少了體驗,那就變得蒼白無力,所以智慧德育要重視實踐和體驗”[2]。針對當代大學生黨員的特點,開展實踐體驗式教學是踐行統一、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3]。它能增強大學生黨員的宗旨意識和黨性修養;提高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意識;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務能力;有利于樹立黨員形象、彰顯先鋒模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要在廣大青年中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讓更多青少年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讓每個青少年都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強大的青春能量。”[4]闡明了努力實現“中國夢”的過程是實踐體驗的過程,大學生黨員將在踐行“中國夢”的過程中受到很好的啟迪和教育。
三、大學生黨員“實踐體驗式教育”的路徑探索和實踐
“實踐體驗式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內容及形式要符合大學生黨員的特點和需求,為學生服務社會群眾與實現自我價值創造有利條件。我們在路徑的探索和實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開展“實踐體驗式教育”的實施路徑
1.開展學習交流活動。通過學習交流活動可以有效激發大學生黨員的主動參與意識,使他們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分享成長經驗。如開展主題演講、熱點問題訪談、讀書交流會、黨的理論知識研學活動,為大學生黨員搭建交流互動平臺[5]。
2.定期組織參觀學習活動。中國共產黨93周年的光輝歷程以及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的重大成就,為大學生黨員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源泉。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就近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日歷史紀念館、重走抗聯路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情懷,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加強黨性修養,提升思想品德。
3.有效開展社會實踐和拓展訓練活動。培養大學生黨員深入基層,接觸社會,提高他們認識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幫助他們合理定位,順利成才。如定期組織學生到農村、中小學校、工業基地、社區等開展調研和志愿者活動。拓展訓練能提高學生們的心理素質,挖掘潛能、培養勇敢無畏的精神,提高自信心。并能凝聚團隊精神,增強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使大學生具備穩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堅強恒久的意志力量和獨特的人格力量[6]。
4.以主題實踐為路徑,搭建教育平臺。如重要黨內活動“創先爭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都是對大學生黨員進行體驗式教育的有效載體。高校要重視和組織好大學生黨員積極參與活動并從中受教育。此外,高校還要在大學生黨員中廣范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實踐活動以增強黨員意識為根本,引導大學生黨員“亮身份”;增強表率意識為重點,引導大學生黨員“當先鋒”;增強宗旨意識為要求,引導大學生黨員“作貢獻”。
5.鼓勵學生黨員積極參與創業實踐。大學生黨員應當在創業實踐中起帶頭作用,創業是鍛煉大學生黨員的有效途徑之一,應當積極為他們們提供創業機會和資金支持,激勵他們在市場競爭中得到素質和能力的提升[7]。以便更好地適應和服務社會。
(二)“實踐體驗式教育”路徑體驗
1.積極開展豐富的實踐體驗活動,發揮實踐平臺功效
為了加強“實踐體驗式教育”路徑的研究與實踐,我們將“基于實踐體驗的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路徑研究”立為學校黨建研究課題,開展了調研、問卷調查和主題實踐活動。在全校學生黨員中開展了“中國夢化院夢”主題實踐活動、“服務同學服務群眾服務社會”主題實踐活動。活動形式有:學生黨員擔任低年級政治班主任活動;黨員寢室“掛牌”制度;“三比三幫”、“三服務”活動;“清潔工”崗位體驗活動;“長白島”保護野生動物活動;成立了“愛心超市”、“愛心基金會”。開展了學習教育活動,如校友學習交流活動;“傳承革命經典”讀紅書交流會;愛國紀念日教育活動。此外,還成立了志愿服務工作站,在學校、敬老院和福利院開展牽手助學和獻愛心活動;組織了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以及拓展訓練和創業實踐活動,為大學生黨員提供豐富的鍛煉機會。
2.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加強大學生黨員實踐體驗教育
學校非常重視在大學生黨員中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制定了《吉林化工學院學生黨員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并積極組織學生黨員參與到實踐活動中,組織其學習了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及黨的十八大等會議精神,通讀了《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等重要文獻,觀看了教育影片、記錄片,學生黨員自發組織了學習活動、開展了“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活動。
四、大學生黨員“實踐體驗式教育”的情況調查分析
課題組在總結“實踐體驗式教育”活動的基礎上,在學校100名學生黨員當中進行了問卷調查,有效收回率為98%,調查內容從對“實踐體驗式教育”的認可度和實施效果兩方面進行,調查對象涉及到工學、理學、經濟學等相關專業,樣本具有代表性。調查情況如表1和表2表示:

表1 學生黨員對實踐體驗式教育的認同度情況調查(%)
根據表1可知,有88%的學生黨員對“實踐體驗式教育”形式持認同態度,對參與教育活動的支持比例超過了90%,可見這種教育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獲得的認同度是很高的。

表2 學生黨員對實踐體驗式教育的效果情況調查(%)
根據表2可知,學生對學校“實踐體驗式教育”活動的組織實施的滿意度達到了73.5%,對提高素質、提升能力的認可度超過了75%,對活動的整體效果的滿意度達到了80%。通過“實踐體驗教育”獲得素質提升和能力提高的總體效果非常不錯。我們還在師生當中進行了深入調研,結果證實這種教育形式和教育成果是被認可和贊同的。
五、結語
“實踐體驗式教育”是大學生黨員教育的有效路徑,大學生黨員在體驗式教育活動中加強學習、體悟社會、磨練意志、提升能力、發揮作用。建議高校要做好這一教育路徑的規劃、宣傳和實施,不斷拓寬體驗式教育內容,豐富體驗式教育載體,完善教育機制,夯實教育基礎,使“實驗體驗式教育”充分發揮優勢,積極促進育德樹人工作。
當代大學生黨員肩負著很多的責任和公眾期望,在學校和社會中都有著很強的示范帶動作用,要主動參與到實踐體驗的教育環節中,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解決實際問題,爭做“青年模范”。帶動和激勵全體青年學生堅定跟著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奮發努力,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羅滌,賴炳根.基于實踐體驗的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途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3).
[2]戴雨飛.遍地開花重視實踐體驗— 淺談“智慧德育”的方法藝術[J].德育在線,2013(9).
[3]陳華,王雙.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員體驗式教育模式構建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2014(12).
[4]賈雪麗.論“中國夢”對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2).
[5]史璐璐.創建實踐教育體系提升大學生黨員素質[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0).
[6]吳強.拓展訓練對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積極作用[J].浙江體育科學,2009(1).
[7]季衛兵.基于實踐體驗的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途徑新探 [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9).
On How to Conduct Experience-oriented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LI Cui-li,CAI Li-feng*,DONG An-kang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Jilin City 132022,China)
Key words:experience;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exploration of approa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