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義平 杜紅梅
【摘 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目的之一,為獲得工程教育認證,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成為必須選擇。文章借鑒國內外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結合當前國家的人才培養要求,從人才培養理念、課程體系設置、密切學校與產業社會聯系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關鍵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 ?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 ? ? 以學生為中心
一、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明確提出要提升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提高國際競爭力。如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高校人才培養改革的重中之重。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高等教育為了保證及進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質量而對工程類專業進行的資格認證,其目的是促進全體工程類專業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使培養的工程師具有社會責任感、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工程職業道德,能更快更好地為中國乃至世界工業產業服務。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將學生的工程實踐及創新能力提到了重要位置,強調人才培養要與產業社會相結合,要求培養的學生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創新實踐能力。
從2006 年起,我國開始在電氣、機械等專業開展了工程類專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隨后逐步擴大專業領域。隨著2013年中國成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會員,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步伐進一步加快。獲得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工科院校提高工程教育質量的必由之路。工科院校要想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必須嚴格按照專業認證的要求,達成專業培養目標,讓全體畢業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達到畢業要求。因此,對于工科院校而言,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成為大勢所趨,是必須選擇。
二、國內外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
在國外,許多國家很早就提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美國20世紀末提出 “以學生自由發展為核心”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這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一切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主選擇、自主發展。學生有很大的學習自主性,他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自主地選擇自己的學習課程,以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的潛能。學校鼓勵學生組織和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同時注重學生創業課程教育;學校采取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對研究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挑戰精神,鼓勵本科生參加科學研究項目,使學生在科學研究實踐活動中,學會如何開始研究,如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法國“實踐型人才培養”理念貫穿整個人才培育過程,法國小學生就學技術課,初中后必修一門技術課,普通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更是緊密結合,大力提高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此外,法國還頒布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施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
國內的華中科技大學啟明學院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基于‘問題和‘項目的學習,在做中學”。啟明學院搭建自主學習平臺,在知名教授帶動下,開展實驗性研究,并逐步發展成解決實際工程項目問題,并將研究成果產業化,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啟明學院還組建了各種學生創新團隊,團隊成員來自不同的專業,聯合進行創新實踐。
三、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應用型工科院校,培養的是能適應現代科技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需要,具有良好的工程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針對應用型工科院校,探索適合自己的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獲得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必由之路。
(一)明確“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才培養理念
過去人才培養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教為主,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記憶、提取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只需上好課,記好筆記,考試合格就萬事大吉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出來,當然也談不上什么創新意識。只有人才培養理念從“以教為主”轉為“以學為主”,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律性,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和相互互動過程中、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建構自己的知識、素質與能力,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
以學生為中心,形成“教師傳授知識是基礎,學生能力、素質提高是中心”的培養思路,以學生真正學成作為重點,才能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以學生為中心,應該倡導個性教育,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能,讓每個人都愿意學,都學有所成,每個人的創造潛能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才能真正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二)建立“重實踐,旨在學成”的課程體系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必須優化課程體系,建立 “重實踐,旨在學成”的課程體系。
首先,重點突出實踐課程。要加大實踐課程學時學分,壓縮理論課程學時和學分;大力開設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踐課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前期設置的理論課程要為后期的實踐課程做好鋪墊。
其次,設置研究型、項目型實踐課程,大力開展集中實踐教學課程。集中實踐教學課程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必要途徑。集中實踐包括工程實踐和畢業設計課程,其中,工程實踐活動包括金工實習、電子實習、各類課程設計及實驗、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通過這些課程,在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能力,旨在讓學生真正學會、學成。
第三,強調通識課程設置,同時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學科競賽、學術研究和技能培訓等研究型、項目型課外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范圍,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真正實現學生自我的個性化發展。
(三)密切與企業及產業的聯系
工科院校培養的畢業生,不管學生畢業后是直接就業、從事科研還是自主創業,都需要滿足社會的需求,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這就要求培養的學生必須密切與企業及產業的聯系。
首先,必須在培養目標制定過程中有企業和行業代表參與,只有企業和行業代表參與,學校才能更準確地制定出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培養目標。
其次,教師要和企業和行業人員經常聯系,保持互動。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如下企業,到企業鍛煉;與企業合作開發項目;到企業掛職鍛煉等與企業交流,積累工作經驗。
第三,學校應長期聘請行業專家或企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以便為學生提供真實工程項目實踐的指導,行業、企業真實的需要滲透到學生學習過程中,實現學生學習與產業社會緊密結合。
此外,通過校企合作,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建長期穩定的實習實訓基地和工程實踐教育平臺,為學生工程實踐提供物質保障。
四、總結
在當前工程教育認證成為工科院校必由之路時,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也成為必須。只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每個個體的主動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潛能;只有以實踐為教學核心,密切聯系社會和企業,才能培養出工程實踐能力強的社會所需的工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霍影.問地方高教效能:人才培養模式應如何嵌入區域經濟發展[J].學術論壇,2011(07):199-202.
[2]肖義平.應用型本科電氣工程專業工程教育認證改革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6):82-83.
[3]張曉鵬.美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6,(6):7-11.
[4]侯翠環,屈書杰.法國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5(05):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