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雁
【關鍵詞】 英語教學;信息技術;內容;教
學范圍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22—0085—01
當前,在英語教學中出現了這樣一個“怪圈”,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師也是不遺余力地進行教學,但是學生的英語成績還是呈下降的趨勢。針對這種情況,再觀照當前不少教師的教學方法,筆者認為,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過分依賴設備,而輕視教師的作用
現代信息技術設備就是通過聲音、文字、視頻等方式作用于學習者的感官,使其都參與其中,學生的有意識與無意識都被調動了起來,學習效果要好于單純的讀與背,這也充分體現了電化教學的一個優勢。同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設備向學生呈現學習內容,其容量是比較大的。在學習過程中,許多內容是可以進行擴展的,而且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幫助,但是一些教師在課堂上過分地依賴這些設備,而自己成了現代信息技術的“陪襯”或者“播放者”,從單詞的教學到課文的朗讀,從課文的分析到重點句型的拓展練習,教師都只是輕輕地點一下鼠標,學生也只是跟著大屏幕一步步完成,這種被動式的學習,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不太集中。因此,現代信息技術設備不但沒有優化教學,反而成了上課的一種“干擾”。另一方面,教師的表情、動作、聲音變化等體態語都會在上課過程中對學生產生影響,如果過分的依賴信息技術手段,那么上課過程中這些“活”的因素就少了,學生也就容易在上課過程中變得疲勞,雖然教學過程熱鬧,但是實際教學效果卻不太理想。
二、教學內容支離破碎,沒有顧及到英語文章的特征
在初中階段,英語的學習還是離不開單詞、句型這些內容,但是許多教師在教學時比較注重基本的教學內容,先教學課文當中出現的新單詞,然后再將本單元或者本課時當中的新句型或者重點句型挑出來,通過句型轉換、或者句子成分替換等形式進行替換練習,學生能按照例句完成練習即可,而對于課文當中所出現的固定搭配、介詞的用法等內容也只是勾畫出來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雖然學生能記住,但是卻不知道它的用法,而日后沒有經過強化練習,學生也就給忘記了。而且,教師只是將課文內容分解成了若干個知識點,對于文章的寫作特點、句式特點這些內容都不了解,學生的寫作水平又怎么能提升呢?
三、 語法知識過分追求理論化
一些教師在教授語法知識時將語法知識內容以表格或者法則的形式直接呈現于學生眼前,然后出示例句讓學生對照規律去理解,這樣學生只是能理解與語法內容相匹配的句型,但是英語詞的變化有詞性、數、格等,而一些句子具有特殊性,是無法按照語法知識來對應完成的,如,Do you have some money?這個句子,按照慣例句中some應當是any,但是這是一種習慣用法,如果完全按照語法知識來照搬,怎么會有理想的教學效果呢?另一方面,學生先來學習語法理論知識,再來對照句型,學生能真正理解語法知識嗎?能在實際中應用嗎?這些內容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四、 教學范圍過小
英語在我們實際生活當中的運用機會是很少的,如果單純地只是依靠課堂教學,將學習的全部都盯著課本,這樣學習的范圍也會過小,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也不可能再來增設教學時間,或者教學活動,這樣教師在課堂當中只能是先完成教學任務,然后在期末進行復習,其實這樣只會讓教學變得越來越難,因為英語在平時用的少,很容易遺忘,如果教師再不進行拓寬或者讓學生在實際中進行應用,那么,教學效果就會越來越差。其實要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也不是太難,可以讓學生在空閑時間多閱讀一些英語文章,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又能拓寬英語的知識面。
五、 英語教學學用分離
現在的英語教學的目的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考試成了評價教學效果的唯一途徑,似乎只要能答到試卷上,學生的英語就學好了,其實這都是評價機制的單一所造成的片面效應。許多學生在試卷上可以得滿分,但是在實際中卻不會運用,更別說與外籍人員進行交流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的重視了知識的傳授,而對于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卻忽視了,這樣英語教學就變成了單純的應付考試,這樣反而使得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越來越減弱,英語教學也越來越難。
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但是更要注意培養他們的運用能力,而且要恰當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師的主體地位不能丟。只有從多方面入手,才有可能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使得英語教學走出越學越差的“怪圈”。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