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切開患者氣管導管一次性拔除與傳統拔管法的效果比較
蘭冬梅禤建鋒南進軍
摘要目的:探討針對氣管切開患者進行氣管導管一次性拔除或傳統拔管所產生的不同效果。方法:選擇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氣管切開術治療11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等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應用傳統拔管方式,試驗組應用氣管導管一次性拔除方式。將兩種方式產生的效果進行對比。結果:按照對應方法進行拔管后,試驗組患者憋喘、面色發紺、血氧飽和度、重新置管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應用傳統法進行拔管,一般需要進行多次操作才能成功,封閉后,盡管留有一個大約2 mm的小孔,但還是對患者的呼吸道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這種情況造成患者體內外的氣體交換受阻,造成患者憋喘、面色發紺以及血氧飽和度下降,護理工作量較大。一次性拔管可以顯著減少護理工作量,減輕患者痛苦。其重新置管率低,有利于提升手術效果,促進患者預后,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氣管切開;拔管方法;一次性拔管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23
收稿日期:(2014-06-18)
收稿日期:(2015-03-18)
臨床上對危重患者進行搶救,經常采用到氣管切開術。該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危急狀態下的呼吸情況,改善患者氧氣供應,為其他手術方式搶救贏得時間[1-2]。該類患者既往應用傳統方式拔管,對患者的呼吸道暢通情況造成影響,產生較大的工作量,具有護理風險。我院針對該類患者進行研究,積極實踐一次性拔管方式,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因喉癌、割喉、小孩喉部異物等行氣管切開術后患者和重度顱腦外傷患者110例為研究對象。男66例,女44例。年齡6~65歲,平均(45.21±6.50)歲。所有患者入院時的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為6~11分,表現為清醒、中度意識障礙或者昏迷狀態。患者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誤吸以及呼吸道不通癥狀,均具有呼吸受阻癥狀。為保持其呼吸道通暢,按照常規方式行氣管切開手術。在征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的前提下,將患者隨機等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昏迷時間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單位:513400連州市廣東省連州市人民醫院
蘭冬梅:女,大專,主管護師
1.2方法本研究選擇的患者為清醒、中度意識障礙或者昏迷狀態,中度意識障礙或昏迷狀態,氣管拔管時間相對延遲。在予以精心護理后,患者逐漸脫離危重狀態,逐漸恢復意識,瞳孔基本恢復正常,產生少量痰液,能自行咳痰,基本恢復自主呼吸,在這種狀態下,進行氣管拔管手術[3-4]。(1)對照組患者均應用傳統拔管方式進行拔管。在拔管前1周,更換氣管導管型號(將之前所使用的7.5號更換成5.5號),使用2 d,讓患者慢慢適應。在確定患者沒有產生任何不適應癥狀的條件下,嘗試進行堵管。采取經嚴格消毒的醫用膠布對導管的外口進行封堵,在封堵操作中,要在膠布中間留下一個小孔,直徑為2 mm左右,確保呼吸暢通。保持對導管封堵膠布的良好固定,防止不慎滑落進入導管,造成患者窒息。在堵管后,要給予一定的觀察時間,這期間對患者的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情況以及心率情況進行嚴密觀察,如果發生異常情況,立即通知醫師進行對癥處理。確保沒有發生問題后,再拔除導管。(2)試驗組患者均應用一次性拔管方式,無對照組患者過渡時間。在確定患者病情穩定并進入康復期后,一次性將導管直接拔除,對切口進行相應敷貼禁閉。
例患者出現神經損傷,主要表現為伸舌不居中、部分舌部味覺消失,采取保守治療,未發生嚴重損傷。
2.3出院指導患者部分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囑患者出院后遵醫囑控制血壓、血糖在正常范圍。指導患者清淡低脂飲食,注意營養均衡,提高機體抵抗力。多食纖維蔬果,保持大便通暢;保持心情愉悅,情緒穩定,避免血壓不穩。嚴格禁煙,避免發生血管痙攣,血液粘稠度過高等頸動脈狹窄的高危因素。告知患者于3個月后在當地醫院門診進行頸動脈血管復查,若出現頭痛頭暈、肢體麻木、言語障礙等癥狀,及時就醫。
3小結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是目前治療顱外段頸動脈內膜硬化性狹窄、預防腦卒中的最常見的手術方式,護理重點是術前做好患者的安全管理,術后密切觀察切口局部情況,著重預防頸部出血、腦過度灌注綜合征、腦梗死等并發癥,使患者平穩度過圍術期促進患者康復,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喬彤,劉長建,黃佃,等.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頸動脈狹窄179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2,32(8):659-661.
[2]陳星梅,孔婷.局部麻醉下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3,15(11):82-83.
[3]李海燕,朱建英,曹園.頸動脈術后備用氣管切開包籃的設計與應用[J].護理研究,2012,26(3):286-287.
[4]田磊,關朝聚,陳學東,等.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老年癥狀性頸動脈狹窄的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2):126-128.
[5]田迎春,邱衛紅,李同勛.106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后患者腦過度灌注綜合征的預防和護理[J].護理學報,2014,21(22):47-49.
[6]侯延祥.氯吡格雷與低分子肝素鈣聯合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進展期的治療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1):117-118.
[7]中國腦血管病雜志編輯部.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和支架置入術后腦過度灌注綜合征[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4,11(8):396.
(本文編輯馮曉倩)
1.3觀察指標拔管后,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和重新置管情況。
1.4統計學處理應用PEMS 3.2統計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或χc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表1)

表1 兩組患者拔管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注:1)為χc2值,2)為χ2值
3討論
針對接受氣管切開術治療的患者,應用傳統方式進行拔管,將產生較多的弊端,具有較大的隱患。在進行堵管過程中,要應用相關物品對導管外口進行封閉。在封閉后,盡管留有一個大約2 mm的小孔,但還是對患者的呼吸道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這種情況,造成患者體內外的氣體交換受阻,造成患者憋喘、面色發紺以及血氧飽和度下降等?;颊叩奶狄菏茏瑁灰卓瘸觯瑯O易導致窒息以及缺氧等。在人體結構中,必須要足夠的氧氣供給,其中,腦組織耗氧量極大,大約達到全身耗氧量的20%~25%左右,一旦缺氧,將導致患者頭痛、煩躁、暈厥以及抽搐等,情況嚴重者,甚至可能在較短時間內死亡。一定程度的缺氧癥狀,將加重患者的腦水腫程度,導致患者煩躁不安,以至于堵管失敗等。在堵管觀察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每間隔一段時間,要觀察一次患者的心率、呼吸以及血氧飽和度等相關情況,其工作量大大增加。在這過程中,一旦疏忽,就可能導致患者病情發生惡化,為醫患糾紛以及護患糾紛埋下隱患。
針對該類患者進行一次性拔管,則可以有效避免上述不良情況的發生。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并進入康復期后,直接一次性進行氣管導管拔除,對切口進行相應敷貼封閉處理。這種處理方式,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痛苦,不會對患者的呼吸道暢通情況造成影響,不會導致患者發生憋喘、面色發紺以及血氧飽和度下降的情況,拔管后重復置管率較低。這種方式,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大大減少,也盡可能縮短了氣管導管留置期間所帶來的感染概率,患者的痛苦減少、其舒適度增加,住院時間以及醫療費用也相應降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護患糾紛發生率以及醫患糾紛發生率,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結果顯示,按照對應方法進行拔管后,試驗組憋喘、面色發紺、血氧飽和度、重新置管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證明了針對氣管切開患者進行導管一次性拔除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中的部分患者均已經住院較長時間,已經適應了氣管切口構建氣道的自主呼吸,拔除氣管后,患者將恢復以前的鼻腔呼吸。這個過程是一個較為困難的過程,患者有可能拒絕拔管。因此,要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為患者介紹拔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介紹經典案例以及醫護人員的水平經驗等,幫助患者樹立信心。鑒于這期間的患者表達較為困難,應通過其他方式進行溝通,如動作表情以及寫字畫畫等,要注意理解患者要表達的意思,積極滿足其訴求。接受氣管切開術治療的患者,其咽部受到反復吸痰以及鼻飼的刺激,可能導致環狀括約肌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為反流吸入提供了可能性。因此,要引導患者進行鼓腮、磕牙等訓練,提升吞咽肌肉群的力量,有效預防拔管后發生誤吸[5]。拔管后,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嚴密觀察,保持呼吸道暢通,有效防止切口發生感染。尤其是在拔管后48 h內,要對患者的呼吸情況進行嚴密觀察,提前準備好急救物資以及藥品等,以備不時之需。要注意患者是否具有氣道梗阻相關表現,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進行監測。引導患者學會正確咳痰,保持呼吸順暢。拔管后的創口,要保持清潔衛生,如果發生污染,要及時對敷料進行更換。拔管后48 h內,要對患者的發聲行為進行控制,少說話或者不說話,盡可能減少切口周圍的震動。同時,要對患者的頭頸部予以相應固定,防止過度運動或者偏側,促進切口盡快愈合。
參考文獻
[1]陳文文.高危氣管切開方法的選擇與并發癥的預防和處理[D].安徽:安徽醫科大學,2012.
[2]朱晶.氣管切開患者氣管導管一次性拔除與傳統拔管法效果比較[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6):122-123.
[3]谷列霞.氣管切開病人使用一次性氣管套管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4,12(5):435-436.
[4]盧昌均,安紅偉,韋冰心.神經危重癥氣管切開患者拔除氣管插管影響因素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2):976-979.
[5]趙紅,于湛,王鵬,等.氣管切開術112例術后一次性氣管套管的使用及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2687.
(本文編輯馮曉倩)
